一种潜水式曝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1862发布日期:2025-01-03 11:11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水式曝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曝气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潜水式曝气机构。


背景技术:

1、增氧曝气机常用于城乡污水处理、水产养殖等行业,现有的增氧曝气机包括蹼轮式曝气机和潜水曝气机等,目前的潜水曝气机其曝气头的作用范围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的要求。

2、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例如公开号为cn215756698u的一种旋转式潜水推流曝气装置,其包括潜水曝气装置,所述潜水曝气装置包括潜水电机、通气管和螺旋桨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外部套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在潜水电机上、顶部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能带动连接管和潜水曝气装置旋转,其能够带动曝气头运动,从而扩大曝气头的作用范围,但是现有的曝气池一般面积较大,为保证曝气效果,需要多个曝气机构同步进行曝气,而上述装置在应用于面积较大的曝气池时,各个曝气机构之间的运动方向不好把控,容易造成曝气机构相互撞击的情况发生,且上述装置中每个曝气机构均需独立的动力源,导致生产和使用成本较高,使用起来仍有不便。

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水式曝气机构,其既能扩大曝气头的作用范围,提高曝气效率,又能自动完成对连通管的收放,避免其缠绕打结,保证良好的曝气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潜水式曝气机构,包括:中心轴,其固定设于曝气池底面;底座,其固定设于中心轴的底端,所述底座上方的中心轴上转动设有顶座,所述顶座密封转动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进气管,所述顶座的侧壁顶部环设有若干延长板,所述延长板的顶面均设有滑槽;移动座,其滑动设于延长板上,所述移动座与顶座之间均设有连通管,所述移动座的顶面均设有曝气头;升降座,其设于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的表面设有与升降座配合的循环槽,所述升降座与移动座之间均转动设有第一连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潜水式曝气机构,所述移动座的底面均设有弹性连接滑槽侧壁的凸座。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潜水式曝气机构,所述凸座与滑槽远离中心轴的侧壁之间均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凸座均位于滑槽靠近中心轴的一端。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潜水式曝气机构,所述连通管上均穿设有配合座,所述配合座的底面均转动设有两个第二连杆,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凸座,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滑槽靠近中心轴的侧壁。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潜水式曝气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顶凹槽,所述顶座的底面设有底凹槽,所述顶凹槽与底凹槽配合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进气管和连通管均连通密闭空间。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潜水式曝气机构,所述顶座上设有若干齿轮,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水式曝气机构,其有益效果如下:

9、1、通过设置中心轴、升降座、第一连杆和移动座等结构,能够使曝气头一边绕中心轴旋转,一边沿滑槽往复运动,扩大了曝气头的作用范围,提高了曝气效果;

10、2、通过设置配合座和第二连杆等结构,能够在曝气头运动过程中,自动完成对连通管的收放,保证连通管始终处于张紧状态,避免连通管缠绕打结,保证良好的通气效率。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既能扩大曝气头的作用范围,提高曝气效率,又能自动完成对连通管的收放,避免其缠绕打结,保证良好的曝气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潜水式曝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式曝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的底面均设有弹性连接滑槽侧壁的凸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水式曝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座与滑槽远离中心轴的侧壁之间均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凸座均位于滑槽靠近中心轴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水式曝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上均穿设有配合座,所述配合座的底面均转动设有两个第二连杆,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凸座,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滑槽靠近中心轴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式曝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顶凹槽,所述顶座的底面设有底凹槽,所述顶凹槽与底凹槽配合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进气管和连通管均连通密闭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式曝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上设有若干齿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适用于曝气机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潜水式曝气机构,包括:中心轴,其固定设于曝气池底面;底座,其固定设于中心轴的底端,所述底座上方的中心轴上转动设有顶座,所述顶座密封转动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进气管,所述顶座的侧壁顶部环设有若干延长板,所述延长板的顶面均设有滑槽;移动座,其滑动设于延长板上,所述移动座与顶座之间均设有连通管,所述移动座的顶面均设有曝气头;升降座,其设于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的表面设有与升降座配合的循环槽,所述升降座与移动座之间均转动设有第一连杆。借此,本技术既能扩大曝气头的作用范围,提高曝气效率,又能自动完成对连通管的收放,避免其缠绕打结,保证良好的曝气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明,王立峰,刘冬青,刘伟,卢涛,牟国松,王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鸿陆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09
技术公布日:202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