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连续流续批式反应器。
背景技术:
1、好氧颗粒污泥(ag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生物技术,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已成功培养出了颗粒污泥,受到极高的关注。其采用短的沉淀时间,快速选择沉降快的微生物聚合体,促进活性污泥形成致密的聚合物,在反应器中完成对ags的分离,不仅使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大大减小,而且可以省去二沉池,具有节地的优势。目前sbr在中低浓度污水成功培养获得ags的研究仍较少,且对于ags形成及特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缺乏统一的认识。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磷等营养盐,水体主要特点是水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少而含量变化小。大部分水产养殖废水属于微污染水,污染负荷相对比较低。本专利根据ags微生物聚集及形成规律,结合渔业养殖过程废水及污染排放特征,首次采用养殖污染物蓄积、续批出水、连续进水方式,同时利用分池,增设曝气管、不同的曝气、饥饿饱和控制流程提高了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与污染物接触效率,有效解决了低负荷养殖废水脱氮除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连续流续批式反应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连续流续批式反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污池、第一曝气池和第二曝气池;
4、所述集污池还与渔业养殖池相连;
5、所述第一曝气池上部设有进水口,集污池中的水通过进水口的浮力控制阀控制向第一曝气池内进水;所述第一曝气池内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为圆柱形结构,曝气管的数量为20-40支;
6、所述第二曝气池底部设有射流、微孔曝气装置。
7、优选地,所述集污池长×宽×高尺寸为0.75×2×2.8m,第一曝气池长×宽×高尺寸为1.5×2×2.8m,第二曝气池长×宽×高尺寸为4.5×2×2.8m。
8、优选地,所述曝气管的直径×高度为(0.15-0.25)×(2-2.5)m。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曝气管的直径为0.2m,高度为2.4m。曝气管的材质为pvc。
9、优选地,所述曝气管的数量为28支。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曝气池底部设有排水孔,第一曝气池内出水通过底部排水孔排出。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曝气池顶部设有光伏板,光伏板可以提供能源,在低温时维持反应池水温及活性污泥稳定性。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曝气池底部设有进水口。
13、优选地,所述第二曝气池的侧面中部设有出水口。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器采用两池设计,通过浮力控制阀及第一曝气池的排水孔控制水流速度,鱼塘养殖水可利用重力以连续流方式进入不同反应器,降低了入水能耗及溢流出现。
16、反应器两池采用大小差异及第一曝气池顶部入水设计,可使第一曝气池污染物浓度高于第二曝气池,结合溶解氧控制使两个池分别形成饥饿和饱和状态更有利于抑制丝状菌生长和保持活性污泥颗粒结构稳定,同时采用第一曝气池进水,第二曝气池出水方式降低了出水混合度,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17、第一曝气池通过特定的曝气管结构(采用20cm pvc管构建)提高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径高比,明显降低了反应池高度。
1.一种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连续流续批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污池、第一曝气池和第二曝气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连续流续批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池长×宽×高尺寸为0.75×2×2.8m,第一曝气池长×宽×高尺寸为1.5×2×2.8m,第二曝气池长×宽×高尺寸为4.5×2×2.8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连续流续批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的直径×高度为(0.15-0.25)×(2-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连续流续批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池底部设有排水孔,第一曝气池内出水通过底部排水孔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废水处理连续流续批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曝气池的侧面中部设有出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