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湿地修复,具体是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
背景技术:
1、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2、目前在湿地修复时往往需要使用到淤泥翻动装置,以此能够使得湿地底部结实的淤泥变得松散,继而更便于操作人员对后续湿地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但是现有的淤泥翻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工湿地水底淤泥的深度均不相同,继而导致翻动装置不能对不同深浅的淤泥进行翻动,以此对导致淤泥会出现翻拌不均的现象,进而会对后续清洁工作的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淤泥翻动装置提出了改进。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包括翻动机本体,所述翻动机本体包括浮板,所述浮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内腔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伸缩板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翻动轮,所述定位框表面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机构;
4、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腔固定连接于定位框表面的底部,所述固定框内腔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内侧的底部卡接连接于伸缩板内腔的外侧。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框内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表面活动连接于转板的内腔,所述转板呈l形结构设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框的前侧和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转板的前侧和背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和固定杆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块,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和圆块均呈圆形结构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圆形结构设置,所述转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伞形齿轮一。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定位框的内腔,所述浮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手扶环,所述手扶环呈环形结构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板顶部的右侧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浮板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浮板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外柱,所述外柱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伞形齿轮二,所述伞形齿轮二的表面啮合连接于伞形齿轮一的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杆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外柱内腔的两侧,所述伸缩杆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前侧和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左侧固定连接于伸缩板的右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扶向内侧推动转板的上部,随后使得转板绕转柱进行转动,然后使得连接杆进行移动,随后使得弹簧被伸长,然后使得转板脱离于伸缩板的内腔,随后手扶向下拉动伸缩板,然后当伸缩板到达指定位置后松开转板,随后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连接杆恢复原位,然后使得转板恢复原位,随后使得转板的内侧与伸缩板的内腔呈卡接连接,继而达到对翻动轮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进而实现对不同深度的淤泥进行翻动的效果,能够解决了现有的淤泥翻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工湿地水底淤泥的深度均不相同,继而导致翻动装置不能对不同深浅的淤泥进行翻动,以此对导致淤泥会出现翻拌不均的现象,进而会对后续清洁工作的效率造成影响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柱的设置,使得转板能够顺利的在固定框的内腔进行转动,随后通过转板和伸缩板进行卡接固定,达到对伸缩板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通过连接杆和固定杆的设置,实现对工作状态下的弹簧进行支撑固定的效果,通过圆板的设置,当转板进行移动时会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以此对产生的力度进行吸能,进一步的当转板失去力度时会使得连接杆恢复原位,继而达到对静止状态下的伸缩板进行卡接固定的作用,并且实现对移动状态下的伸缩板进行拆卸的效果。
1.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包括翻动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机本体(1)包括浮板(101),所述浮板(1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框(103),所述定位框(10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伸缩板(104),所述伸缩板(104)内腔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伸缩板(104)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杆(106),所述转杆(10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翻动轮(105),所述定位框(103)表面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01)内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柱(207),所述转柱(207)的表面活动连接于转板(205)的内腔,所述转板(205)呈l形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01)的前侧和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8),所述转板(205)的前侧和背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6),所述连接杆(206)的内侧和固定杆(208)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0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块(204),所述固定杆(20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板(202),所述圆板(202)和圆块(204)均呈圆形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0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8),所述限位板(108)呈圆形结构设置,所述转杆(10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伞形齿轮一(1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板(1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9),所述限位块(109)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定位框(103)的内腔,所述浮板(10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手扶环(102),所述手扶环(102)呈环形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10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转动机构(3),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所述伺服电机(30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浮板(101)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贯穿至浮板(101)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外柱(302),所述外柱(30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伸缩杆(303),所述伸缩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伞形齿轮二(306),所述伞形齿轮二(306)的表面啮合连接于伞形齿轮一(107)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底部淤泥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03)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08),所述滑块(308)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外柱(302)内腔的两侧,所述伸缩杆(303)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309),所述滑板(30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外框(304),所述外框(304)的前侧和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07),所述固定块(30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305),所述定位柱(305)的左侧固定连接于伸缩板(104)的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