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1、湿地水质净化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自然过程,它结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4571350u公开了一种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该结构采用人工湿地将水质处理、景观设计、环境生态修复融为一体,环境用水或河湖污水等通过排水河道流入一级湿地过滤区,污水经过一级湿地过滤区的覆土层、细砾石层和粗砾石层第一遍层层的物理过滤和净化后通过通水管排入二级湿地净化区内,二级湿地净化区内的微生物基层、固体填料层和鹅卵石或碎石层通过采用吸附、沉淀的化学反应和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更深一步的过滤净化。
3、但是由于湿地表面裸露,且区域较大,导致湿地修复区表面存在或丢下的杂物无法得到有效收集,导致杂质对修复区修复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解决了湿地表面裸露,且区域较大,导致湿地修复区表面存在或丢下的杂物无法得到有效收集,使得修复区修复工作受到影响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拦水坝和设于拦水坝外侧的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和修复区,所述修复区的表面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和修复区的表面铺设有悬浮拦截网,所述拦水坝的侧壁上端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均转动穿设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之间固定设有卷绕辊,所述悬浮拦截网的一端与卷绕辊的辊壁固定缠绕设置;
5、所述转杆和支撑架之间设有转动限位机构。
6、优选的,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固定设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且与转杆套接设置,所述环形板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呈环绕对称设置的定位槽,所述转杆的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杆壁转动套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定位槽插接配合,所述横杆的两端均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横杆和定位板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内部开设有拉孔。
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u形支撑架。
9、进一步地,所述悬浮拦截网的顶部,且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设有拉环。
10、优选的,所述悬浮拦截网为聚乙烯悬浮拦截网。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拦水坝、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修复区、支撑架、转杆、卷绕辊和悬浮拦截网,能够对落入湿地内部的杂物进行承接,并通过对悬浮拦截网的卷绕而对杂物进行充分收集,使得修复区能够进行稳定的生态修复工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支撑架、转杆、卷绕轮和转动限位机构,能够对悬浮拦截网的位置进行确定,尽量避免悬浮拦截网收到意外卷绕。
1.一种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拦水坝(1)和设于拦水坝(1)外侧的第一过滤区(2)、第二过滤区(3)和修复区(4),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区(4)的表面植有挺水植物(5),所述第一过滤区(2)、第二过滤区(3)和修复区(4)的表面铺设有悬浮拦截网(6),所述拦水坝(1)的侧壁上端固定设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两侧均转动穿设有转杆(8),两个所述转杆(8)之间固定设有卷绕辊(9),所述悬浮拦截网(6)的一端与卷绕辊(9)的辊壁固定缠绕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环形板(10),所述环形板(10)固定设于所述支撑架(7)的外侧,且与转杆(8)套接设置,所述环形板(10)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呈环绕对称设置的定位槽(11),所述转杆(8)的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设有横杆(12),所述横杆(12)的杆壁转动套设有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与定位槽(11)插接配合,所述横杆(12)的两端均套设有扭簧(14),所述扭簧(14)的两端分别与横杆(12)和定位板(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3)的内部开设有拉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为u形支撑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拦截网(6)的顶部,且远离支撑架(7)的一端固定设有拉环(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拦截网(6)为聚乙烯悬浮拦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