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净化气浮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667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质净化气浮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气浮法水处理装置有关。
目前压力溶气气浮法净化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质处理中,这种方法是溶气水通过释放器释放大量的微细气泡,粘附水中悬浮颗粒上浮,经过一个混凝捕捉区与澄清分离区使固液分离。这种净化装置需要有一个压力溶气罐先使气液混溶,尔后再通过一个释放器把能量释放出来,在这种装置中充气量有限,溶入的空气只起到气浮分离悬浮微粒作用,而且增加了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能耗高,不易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量大,集曝气与气浮两种功能于一体,易于操作的气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所说的气浮池由一个溶气接触混凝腔与气浮分离区构成,在混凝腔中装有至少两台充气搅拌机。所说的充气搅拌机倾斜安装在接触混凝腔中,搅拌机的喷射口位于接触混凝腔的底部。在接触混凝腔的上方有一个与之成整体的聚集筒,两者组成混凝捕捉区。在聚集筒处还有一只外筒体,外筒体高于聚集筒,高出聚集筒的外筒体部分为气浮池的气浮分离区,混凝捕捉区与气浮分离区的体积比为710。外筒体与聚集筒之间构成了气浮池的净水区,净水区中有一根净水导出管。所说的净水导出管的一端位于或靠近净水区的底面,另一端则处在聚集筒的上方,位于气浮分离区中。在气浮分离区的上方有一根集污管,在集污管上还装有调节装置,用以调节集污管的高度,如此就构成一台完整的气浮装置。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浮池的结构,下面借助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图1表示本装置的主视图;图2表示本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装置的整体剖面结构图;图中(1)入水口,(2)接触混凝腔,(3)充气搅拌机,(4)聚集筒,(5)净水区,(6)气浮分离区,(8)净水导出管,(11)集水槽,(12)出水口,(9)集污管,(10)集污槽,(13)观察孔,(14)调节装置,(7)视孔。
污水从池底入水口进入池内,在接触混凝腔中由充气搅拌机送入大量空气,起到充气曝气作用,循环水流在混凝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上升进入聚集筒,由于聚集筒的筒径小,大部分水流在接触混凝腔中充分循环反复充氧氧化,进入聚集筒中的流体在空气流的托附下迅速通过聚集区,当水流离开聚集筒进入分离区时,由于分离区筒径突然增大,流速减慢、聚集的悬浮粒子,在微细气泡的托附下借助上升液流和空气的上升力与净化水分离,被分离的悬浮物质从集污管排出,净化水则从净水区经净水导出管排出。由于本装集气浮、曝气于一体,对污水处理效率比通常的气浮池提高了8-10%,由于采用了充气搅拌装置,减少原有设施中的溶气罐、压缩机等设备,因而降低了设备投资,占地面积也大大减小,所以本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省、能耗低、容易操作等优点,可以在水质处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气浮池,包括混凝捕捉区和气浮分离区等部分,所说气浮池的特征在于由一个溶气接触混凝腔与气浮分离区构成,在混凝腔中装有至少两台充气搅拌机,在接触混凝腔的上方有一个与之成整体的聚集筒,两者组成所说的混凝捕捉区,在聚集筒外还有一只外筒体外筒体高于聚集筒,高出聚集筒的外筒体部分为气浮池的气浮分离区,外筒体与聚集筒之间构成了气浮池的净水区,净水区中有一根净水导出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充气搅拌机在接触混凝腔中呈倾斜安置,搅拌机的喷射口位于接触混凝腔的底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净水导出管的一端位于或靠近净水区的底面,另一端则处在聚集筒的上方,位于气浮分离区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气浮分离区的上方有一根集污管。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说集污管上还装有调节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接触混凝区与气浮分离区的体积比为710。
专利摘要一种气浮净水装置,由一个溶气接触混凝腔与气浮分离区构成,在混凝腔中装有至少两台充气搅拌机,本装置集曝气与气浮分离于一体,被处理水质在混凝腔中经充氧曝气,净化水从混凝捕捉区溢流后,悬浮固体物在气浮分离区中与净水分离。本装置设备投资省,动力消耗低,可以在水质处理工程中广泛使用
文档编号C02F1/24GK2123527SQ9221924
公开日1992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4日
发明者李传生, 许家婷 申请人:济南市水处理技术实验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