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酚污泥营养污水同步强化射流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747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脱酚污泥营养污水同步强化射流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生物脱酚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下,氧化营养物,分解有机废物为简单的无害有机物。本发明特别适用于高浓度含酚污水的处理。
处理废水有多种方法。通常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生物方法又分为好氧性生物和厌氧性生物处理两大类。生物处理废水,特别是有机废水比较有效,经济,是一种可靠的废水处理技术。国内在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两类基本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些如深水爆气法,纯氧爆气法,多层爆气法,管道爆气法,接触氧化法等多种新技术。但这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当前我国生产中常用的生物转盘,表面加速爆气池,鼓风爆气池等方法基本相同,这些方法不同在于其爆气方式各异,但都存在能量消耗大,爆气时间长,设备庞大,容积负荷小等缺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脱酚废水处理方法。采用污泥,营养物,污水同步强化射流。形成一种能源消耗少,爆气时间短,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较大的新的生物脱酚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爆气池前的计量混合槽中加有活性污泥,这种至少包括有机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经引射器泵入至少一级爆气池,其步骤为
<1>将含有有机废物的污水泵入污水静止池去除重油与杂质;<2>经射流器泵入浮选槽进行加气浮选,部分浮油成泡沫状溢入隔油池;<3>泵入计量混合槽与来自沉淀池的活性污泥混合,形成至少包括有有机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4>泵入集水槽由活性污泥吸附水中有机物;<5>经射流器泵入爆气池,引入空气,在生物体的作用下加速有机废水的氧化分解。该部骤至少一次或一次以上;<6>泵入沉淀池,形成絮凝物。活性污泥下沉至泥斗,由回流管返回计量混合槽,上清水排入下水。
本发明在爆气池的引射器中,参于射流的是活性污泥和含有营养有机物。在负压作用下引入空气。在引射器的喉管内形成气水相互切割,强化了生物污泥与有机物和氧的融合,缩短了爆气时间,和氧的利用率。
附图
一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方框流程图。图中含有有机物废物的污水进入静止池1,童油和杂质沉入池底,轻质油上浮,静止后的废水用泵打入浮选槽2,经射流器进行加气浮选,绝大部分浮油成泡沫状从顶部溢出,流入隔油池。有机废物则通过计量槽3,在计量槽中与从沉淀池回流来的活性污泥9混合。当污泥属于工业类污水时,在混合槽3中加入磷盐4。再泵入上述混合液到集水槽5,活性污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该混合液被泵提升通过引射器6进入爆气池7。由引射器喉管处的射流负压引入氧气,强化有机物,生物菌和氧气融合接触,加速有机物分解,生物菌培殖。根据一次爆气后的有机物浓度决定是否再进行二此爆气。净化后的有机废水流入沉淀池8,形成絮凝体,泥水分离,上清液排入下水。活性污泥下沉至泥斗,由回流管9流入混合槽3,重复使用。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测试结果,经三年试运行,效果稳定。从表1中可以看出去除酚率在99.9%,COD效率在75%左右,达到较高水平。泥龄可比国内同类技术高,而效率好。这样还可以减少污泥排放量,运行中检测证明,酚进口平均为158.31毫克/升,出口为0.065毫克/升,去除率在99.96%。这是国内没有过的好效果。测定入口COD为640毫克/升,出口含COD129.5毫克/升,氢化物进口0.61毫克/升,出口0.065毫克/升。
表1为本发明与其它生物脱酚系统参数对比表。足已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表一本设备与国内其它生物脱酚设备部分参数对比如表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脱酚污泥营养物污水同步强化射流法,其特征在于计量混合槽加入有活性污泥,至少包括有机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经引射器进入至少一级爆气池。其步骤为<1>将含有有机废物的污水泵入污水静止池去除重油与杂质;<2>经射流器泵入浮选槽进行加气浮选,部分浮油成泡沫状溢入隔油池;<3>泵入计量混合槽与来自沉淀池的活性污泥混合,形成至少包括有有机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4>泵入集水槽由活性污泥吸附水中有机物;<5>经射流器泵入爆气池,引入空气,在生物体的作用下加速有机废水的氧化分解。该部骤至少一次或一次以上;<6>泵入沉淀池,形成絮凝物。活性污泥下沉至泥斗,由回流管返回计量混合槽,上清水排入下水。
全文摘要
一种生物脱酚污泥营养物污水同步强化射流法。主要用于含有有机物废水处理,如煤气废水,特别适用于高浓度酚污水处理,具有能源消耗少,曝气时间短,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大的优点。其流程为污水静止槽→浮选槽→计量混合槽→集水槽→曝气池→沉淀池。其特征为计量混合槽加入有活性污泥,至少包括有机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经引射器进入曝气池。实现污泥,营养物,污水同步强化射流,加速气液混合氧化。
文档编号C02F3/12GK1116189SQ9410792
公开日1996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4日
发明者卢喜林 申请人:卢喜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