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效节能电热沼气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节能电热沼气池。
传统的沼气池有水压式、浮罩池、气袋式三类,依靠自然温度生产沼气。虽有些在池上加覆盖物,四周挖防寒沟等土办法保温,但在北方,特别是三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0℃左右,仍不能保证生产沼气。据国家农业部出版的《农村发展与能源建设》一书介绍沼气细菌在5°-70℃能生存,在12℃可少量产气;最佳产气温度在30°-70℃,此间池温愈高,产气愈多。由于北方冬季长、气温低,目前沼气技术推广停滞不前,甚至有些沼气池被废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低温下可产生沼气的高效节能电热沼气池。这种沼气池以热(冷)水循环,使池温保持在沼气生产最佳温度30°-70℃,保证一年四季均衡生产沼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中1为电热炉筒,2为压力表,3进水管,4出水管,5左出水管,6电源温控开关,7回水管及水泵,8沼气炉盘,9输气管,10压力表,11沼气池,12上盖,13进料口,14出料口兼储气室,15底层循环管,16上层循环管。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沼气池部分示意图。
加热部分有加热炉,采用高效节能电热钢板卷成圆筒,上、下焊接盖、底,做成电热炉筒1。上盖装有压力表2,后侧有连接自来水的进水管3,右上方设有通向沼气池11的出水管4,左上方设有对用户的出水管5,侧后方有与电源线连接的电源温控开关7。左下方有回水管及抽回沼气池循环管内水的水泵7。下方有沼气炉盘8,该盘有连接沼气池11的输气管9和压表10。
沼气池部分如图3所示。沼气池11由上盖12,进料口13,出料口兼储气室14,底层循环管15,上层循环管16等组成。底层循环管15和上层循环管16,分布在沼气池11的周围壁上,底层循环管15的末端用管道同电热炉筒1的出水管4相连,上层循环管16的末端同电热炉筒1上的回水管及水泵7相连。分布于池壁上的循环管的尺寸和层数是按照保证使池温达到最佳生产沼气温度设计的。
上盖12中央的输气管与电热炉下方的沼气炉盘8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当需要对沼气池11加温时,打开进水管3和电源温控开关6,关闭右、左上方出水管4、5及水泵7,电热板制成的炉筒1很快能将水温加热到90°-100℃。打开右上出水管4热水经上盖12进入沼气池11的底层循环管15。启动水泵及回水管7将池内经过循环的低温水抽进炉筒1;如此往复,构成循环。为了省电费,当产出沼气时(看压力表10),即打开输气管9的开关,点燃沼气炉盘8,关闭电源温控开关6。如此双功交替加热,形成良性热水循环。鉴于沼气比电成本低得多,产生热量相当大(一般含混合气体的沼气燃烧呈兰色火焰时,可达1400℃;若呈黄色火焰可加沼气原料或调PH值,纯沼气CH4燃烧热值达8800千卡/m3h),本实用新型可以较低成本获得沼气能源。在加热炉满足沼气池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打开左出水管开关5可向种植(养殖)棚室及其他用户提供暖气、洗澡等,同时,除沼气炉8外,还可另设炉盘、灯具供用户烧水、做饭、照明和生产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应配以土法保温措施,减少热耗;当池温过高时,关闭电源和沼气开关,只由进水管3加冷水,以冷水循环调整池温。如此达到四季均衡生产沼气、提供廉价能源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热炉加热,使沼气池在低温条件下,池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均衡生产沼气。电热启动后,用沼气自身供热,可以节省能源。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电热沼气池,其特征是包括有加热部分和沼气池部分;所述的加热部分有加热炉,用高效节能电热钢板卷成圆筒形电热炉筒1,后侧有连接自来水的进水管3,右上方有通向沼气池11的出水管4,左下方有回水管及水泵7,侧后方有与电源连接的电源温控开6,上盖装有压力表2;所述的沼气池部分有底层循环管15和上层循环管16,分布在沼气池的周围壁上;沼气池壁上的底层循环管15同电热炉筒1的出水管4相连,上层循环管16同电热炉筒1上的回水管及水泵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电热沼气池,其特征是在电热炉的下方设有沼气炉盘8,通过输气管9和压力表10,连接在沼气池上盖12中的输气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节能电热沼气池,其特征是电热炉筒1的左上方设有对用户的出水管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节能电热沼气池。主要包括加热炉和具有热(冷)水循环管道的沼气池。加热炉的出水管同沼气池的底层循环管相接,回水管同沼气池的上层循环管相接。在沼气产气温度以下时,打开电源温控开关,加热炉水温升高,通过出水管和底层循环管进入沼气池,并进行循环,使沼气池温度升高,达到产气温度。循环过的水变冷,通过上层循环管和回水管及水泵,返回加热炉再一次升温。由于使用电热炉加热,使沼气池在低于产气条件下,池温达到产气温度,并能均衡产气。
文档编号C02F11/04GK2368843SQ9920304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1日
发明者刘淑梅 申请人:刘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