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429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池,尤其是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适用于净水厂工程用地紧张时,可以有效节约用地,使吨水用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家供水设施用地指标,同时可降低工程造价,方便运行管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净水厂通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水处理工艺,净水构筑物包括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滤池和清水池。上述净水构筑物通常采用独立、分散布置,每个池子之间间隔5?10m,各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该布置型式占地面积较大,水力流程较长、水头损失较大,工程造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占地少、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包括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滤池、清水池、配水渠道和配水井,其特征在于:该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为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叠合池,所述的机械混合池、配水井、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滤池、配水渠道布置在上层,配水井和机械混合池布置在上层起始端,机械混合池后依次布置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和滤池;所述的清水池布置在下层,并在结构上作为上层各池的基础。
[0006]所述的机械混合池和配水井之间设置有壁板,壁板上设置有配水洞;所述的机械混合池与网格絮凝池之间设置有隔墙,隔墙上设置有过水孔洞;所述的网格絮凝池设置有配水堰,网格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之间设置有配水墙,配水墙上设置有沉淀池进水孔;所述的斜管沉淀池与滤池之间通过配水渠道相连,在配水渠道上设置有滤池进水孔;所述的滤池与清水池之间连通有滤池出水管;所述的清水池设置有导流墙,通过导流墙和其顶板与上层的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和滤池相连接;所述的清水池设置有清水池出水管,清水池出水管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布置。
[0007]所述的斜管沉淀池上部设置有集水槽。
[0008]所述的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均设置为并联布置的可单独运行的两个单池。
[0009]所述的滤池设置为并联布置的可单独运行的四个单池。
[0010]所述的清水池设置为可单独运行的两个单池,两个单池并联布置。
[0011 ] 所述的机械混合池布置在配水井两侧。
[0012]所述的配水渠道为“T”型,所述的两组并联布置的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分别布置在配水渠道的“T”型长边的两侧,所述的四个滤池沿配水渠道的“T”型短边并联布置。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I)综合水处理池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等净水单元和清水池叠加组合布置,大大节省了占地面积。
[0015](2)综合水处理池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等净水单元和清水池叠加组合布置,节省了建筑材料和管道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
[0016](3)净水单元集中布置比传统的分散布置更有利于自控系统的布置,更方便进行统一的运行管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平面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层平面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0020]图中:1-机械混合池;Ia-隔墙;Ib-过水孔洞;2_网格絮凝池;2a_配水堰;3_斜管沉淀池;3a_集水槽;3b_沉淀池进水孔;3c_配水墙;4_滤池;4a_滤池进水孔;4b_滤池出水管;5_清水池;5a-导流墙;5b-顶板;5c-清水池出水管;6_配水渠道;7_配水井;7a-壁板;7b_配水洞;7c_原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0022]从图1至图3看,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包括机械混合池1、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滤池4、清水池5、配水渠道6和配水井7,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叠合池,机械混合池1、网格絮凝池2和斜管沉淀池3均分为两个单池,分别组成两条包括“混合、絮凝、沉淀”的水处理生产线,并联布置,每条均可单独运行。滤池4分为四个单池,并联布置,每池均可单独运行。清水池5也分为两格,每格可单独运行。配水井7和机械混合池I布置在综合水处理池上层起始端部,在机械混合池I后依次布置网格絮凝池2和斜管沉淀池3。配水渠道6布置为“T”型,网格絮凝池2和斜管沉淀池3分别布置在配水渠道6长边的两侧,四个滤池4沿配水渠道6短边并联布置。机械混合池I布置在配水井7两侧,通过钢筋混凝土壁板7a相连,壁板7a上设配水洞7b配水。机械混合池I与网格絮凝池2间通过钢筋混凝土隔墙Ia相连,隔墙Ia上设过水孔洞Ib过水。网格絮凝池2与斜管沉淀池3之间通过配水堰2a和配水墙3c相连,在配水墙3c上设沉淀池进水孔3b进水。斜管沉淀池3与滤池4之间通过配水渠道6相连,在配水渠道上设滤池进水孔4a进水。清水池5布置在综合水处理池下层,分两格,内设钢筋混凝土导流墙5a,清水池5通过钢筋混凝土导流墙5a和钢筋混凝土顶板5b与上层的机械混合池1、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和滤池4相连。水由滤池出水管4b输送到清水池5,清水池出水管5c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布置。
[0023]在图1至图3中,原水首先通过原水管道7c进入配水井7,然后通过上部配水孔7b向两侧的机械混合池I均匀配水,原水在机械混合池I中与药剂充分混合后,通过下部过水孔洞Ib进入网格絮凝池2,然后在网格絮凝池2中进行充分的絮凝反应后,通过配水堰2a均匀配水后,再经过配水墙3c下部的沉淀池进水孔3b进入斜管沉淀池3,再在斜管沉淀池3中进行固液沉淀分离后变为清水,清水通过上部的集水槽3a收集后流入配水渠道6,清水再通过配水渠道6上的滤池进水孔4a进入滤池4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处理后的清水通过滤池出水管道4b进入清水池5,清水在清水池5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通过清水池出水管5c输送到送水泵房加压后供至城镇管网或直接供至城镇管网。
【主权项】
1.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包括机械混合池(I)、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滤池(4)、清水池(5)、配水渠道(6)和配水井(7),其特征在于:该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为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叠合池,所述的机械混合池(1)、配水井(7)、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滤池(4)、配水渠道(6)布置在上层,配水井(7)和机械混合池(I)布置在上层起始端,机械混合池(I)后依次布置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和滤池(4);所述的清水池(5)布置在下层,并在结构上作为上层各池的基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混合池(I)和配水井(7)之间设置有壁板(7a),壁板(7a)上设置有配水洞(7b);所述的机械混合池(I)与网格絮凝池⑵之间设置有隔墙(Ia),隔墙(Ia)上设置有过水孔洞(Ib);所述的网格絮凝池(2)设置有配水堰(2a),网格絮凝池(2)与斜管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配水墙(3c),配水墙(3c)上设置有沉淀池进水孔(3b);所述的斜管沉淀池(3)与滤池(4)之间通过配水渠道(6)相连,在配水渠道上设置有滤池进水孔(4a);所述的滤池(4)与清水池(5)之间连通有滤池出水管(4b);所述的清水池(5)设置有导流墙(5a),通过导流墙(5a)和其顶板(5b)与上层的机械混合池(I)、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和滤池(4)相连接;所述的清水池(5)设置有清水池出水管(5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沉淀池(3)上部设置有集水槽(3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混合池(I)、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均设置为并联布置的可单独运行的两个单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池(4)设置为并联布置的可单独运行的四个单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池(5)设置为可单独运行的两个单池,两个单池并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混合池(I)布置在配水井(7)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渠道(6)为“T”型,所述的两组并联布置的网格絮凝池(2)和斜管沉淀池(3)分别布置在配水渠道(6)的“T”型长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渠道(6)为“T”型,所述的四个滤池(4)沿配水渠道(6)的“T”型短边并联布置。
【专利摘要】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包括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滤池、清水池、配水渠道和配水井,为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叠合池,机械混合池、配水井、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滤池、配水渠道布置在上层,清水池布置在下层,并在结构上作为上层各池的基础。本实用新型将常规水处理工艺中的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滤池和清水池叠加组合为一体化综合水处理池,节省了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降低了工程造价,方便了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IPC分类】C02F9-04
【公开号】CN204281472
【申请号】CN201420731109
【发明人】李 杰, 洪祥松, 潘珊珊
【申请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