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兼氧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9020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兼氧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生态污水处理兼氧反应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国家对处理污水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对污水厂出水总氮、总磷的要求逐步提高。已经建有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由于土地的限制,大多数没有扩建的可能,如何在尽量不扩建的条件下,进行污水厂的提标,是未来污水处理领域的一大课题。现有增加兼氧反应区生物量的技术多采用在反应池增加填料的模式。此种模式需要对现有水池进行改造,在池壁上重新构建填料框架,以便填料安置;同时需要在池底底部增设布水单元进行水力搅拌或增设潜水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以利于污水与填料的充分接触。改造工作整体工作量大,且往往需要进行停水改造。填料框架的重新购置往往需要在反应池池壁上打膨胀螺栓,易对现有水池结构造成破坏。此外,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设备,不能将污水处理的生态技术与生化技术有机结合,起不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生态模块化兼氧污水处理设备,其无须对现有水池进行停水改造、无须在反应池内重新构建填料框架、无须增设水力搅拌或者机械搅拌单元,结构合理、施工安装快捷、运行维护方便、可操作性强,便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性能提升和改造;此外,该设备将人工浮岛技术引入,充分将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技术与生化处理技术有机结合。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兼氧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无底无盖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腔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布水部分、填料部分和出水部分;所述布水部分设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布水装置连接,所述填料部分包括支撑栅条和上、下两层格网,其中位于底层的格网置于支撑栅条上,上、下格网之间的部分充填料;所述出水部分设有出水孔和人工浮岛,其中人工浮岛上种植多根系水生植物。
[0005]所述框架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在所述上、下两层格网之间设有十字交叉形格网。
[0006]所述耐腐蚀材料为玻璃钢、不锈钢、碳钢防腐、或者工程塑料中的一种。
[0007]所述进水管与布水装置的布水管一端连接,所述布水装置采用滤头、滤砖中的一种,或直接采用穿孔布水管。
[0008]所述填料选自悬浮填料、蜂窝填料、悬挂填料中的一种。
[0009]所述出水部分的出水孔设置在框架上,距离框架上边缘30_50cm ;所述出水部分包括人工浮岛,人工浮岛上种植多根系水生植物;
[0010]所述支撑栅条的间距为130mm-180mm。
[0011]所述框架底部设支撑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实用新型可直接置于反应池内,无须对现有水池进行停水改造、重新构建填料框架及增设水力搅拌或者机械搅拌单元,由于采用了模块化对设备进行组装,使施工安装快捷、运行维护方便、可操作性强,便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性能提升和改造;引进了人工浮岛生态技术,在装置上部设置人工浮岛,浮岛上种植多根系水生植物,将污水处理生态与生化技术有机结合,在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还具有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顶层人工浮岛平面布置图;
[0015]图2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人工浮岛下部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布水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_框架;2-布水部分;3-填料部分;4-出水部分;5-支撑腿;6-格网;7-填料;8_进水管;9_布水装置;10_固定件;11_支撑栅条;12-人工浮岛;13_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1,框架I内腔从下向上依次为布水部分2、填料部分3和出水部分4。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用时放入污水反应池的兼氧池内。
[0021]框架I为无底无盖的四面体,其底部设支撑腿5,框架I四壁为隔板,隔板可根据功能区不同构造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布水部分2由进水管8和布水装置9组成,来水通过进水管8经进水管与布水装置之间的连接件进入布水装置9进行布水和水力搅拌;污水上升至填料部分3,填料部分3下部设置支撑栅条11以便固定填料,支撑栅条11上部设置上、下两层格网6对填料7进行拦截;污水在填料部分3内与填料7接触进行生化反应,去除有机物、硝态氮、磷等;填料部分3的上、下两层格网6之间还设置竖向格网对填料7进行拦截;净化后的污水上升至出水部分4,出水部分4上部设置人工浮岛12,人工浮岛12上种植多根系水生植物13,污水在此部分被植物吸收净化,同时出水部分4在框架I四壁的任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出水孔口,净化后污水通过出水孔流出反应模块进入污水池进行下一单元的处理。
[0022]框架I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可选择玻璃钢、不锈钢、碳钢或者工程塑料中的一种。
[0023]进水管8经连接件与布水装置9的布水管一端连接,布水装置可以采用滤头、滤砖中的一种,也可以直接采用穿孔布水管。进水管道8通过固定件10固定。
[0024]填料部分采用的填料7选自悬浮填料、蜂窝填料、悬挂填料中的一种。支撑栅条11,其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栅条间距为130_-180_。位于底层的格网6置于支撑栅条11上,上、下层网格之间的竖向网格形成十字交叉形。网格用于拦截填料7。
[0025]出水部分的出水孔设置在框架I上,距离框架上边缘30-50cm ;出水部分设置人工浮岛,其中人工浮岛上种植多根系水生植物,用以对处理水进行进一步的植物吸收净化处理。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复合生态兼氧反应设备,由于采用了模块化对设备进行组装,使得此设备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施工安装快捷、运行维护方便、可操作性强,便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性能提升和改造;引进了人工浮岛生态技术,在装置上部设置人工浮岛,浮岛上种植多根系水生植物,将污水处理生态与生化技术有机结合,在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还具有景观效果。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兼氧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无底无盖的框架(1),所述框架(I)内腔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布水部分(2)、填料部分(3)和出水部分(4);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部分设进水管(8 ),所述进水管(8 )与布水装置连接,所述填料部分(3 )包括支撑栅条(11)和上、下两层格网(6),其中位于底层的格网(6)置于支撑栅条(11)上,上、下格网(6)之间充填料(7);所述出水部分(4)设有出水孔和人工浮岛(12),人工浮岛(12)上种植多根系水生植物(13);在所述上、下两层格网(6)之间设有十字交叉形格网;所述进水管(8)与布水装置的布水管一端连接,所述布水装置采用滤头、滤砖中的一种,或直接采用穿孔布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选自悬浮填料、蜂窝填料、悬挂填料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分的出水孔设置在框架上,距离框架上边缘30-50cm ;所述支撑栅条的间距为130mm-180mm。
4.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I)底部设支撑腿(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兼氧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无底无盖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腔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布水部分、填料部分、出水部分;所述布水部分设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布水装置连接,所述填料部分包括支撑栅条和上、下两层格网,其中位于底层的格网置于支撑栅条上,上、下格网之间的部分充填料;所述出水部分设有出水孔和人工浮岛,其中人工浮岛上种植多根系水生植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复合生态兼氧反应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合理,使得施工安装快捷、运行维护方便、可操作性强,便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性能提升和改造;将人工浮岛技术引入,充分将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技术与生化处理技术有机结合。
【IPC分类】C02F3-02, C02F3-32
【公开号】CN204298148
【申请号】CN201420699999
【发明人】张静, 侯红勋, 韩冰, 朱甲华, 曹永清
【申请人】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