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05122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具体说是一种连续检测、自动逐级切换磨损清理板的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的长输管道建设中,在分段清管试压完成后,需要站间再进行一次清管试压工作,而在站间清管时,由于站间清管长度比较长,站间清管球体多选用组合球和滚轮测径球,但是当组合球在两个以上,容易出现卡球,从而影响投产,滚轮测径球在管道清管时由于球体不是匀速前进的,在清管器前进过程中很容易损坏滚轮,在滚轮损坏后会直接摩擦皮碗,由于这种球体大部分只有两个皮碗,在经过一段管道摩擦后,非常容易发生串气现象,后面还要再增加球体继续发球,增加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种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包括前挡板、滑动连杆、感应发射器、移动锥柱、延长圆柱、穿孔、弹簧、圆板、环孔、导向滑槽、对连圆柱、前置扇形板、后置扇形板、定位圆柱、内圆弧边、组合圆环、串联圆柱、固定圆杆;所述的滑动连杆的一端和前挡板的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感应发射器的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的延长圆柱的一端和移动锥柱的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移动锥柱的斜锥面和内圆弧边接触连接,所述的穿孔的轴线和移动锥柱以及延长圆柱的轴线重合,两侧端面连通,和滑动连杆配合滑动接触连接,所述的弹簧套在延长圆柱的外圈,一端和前挡板的端面接触连接,另一端和移动锥柱的底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环孔位于所有的圆板的两侧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的导向滑槽位于圆板的端面上,滑槽中线经过圆心,左右对称,所述的对连圆柱的两侧端面分别和左右端面正对的圆板端面固定连接,左右对称,所述的定位圆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置扇形板以及后置扇形板的侧端面的中线位置,和导向滑槽配合滑动接触连接,所述的前置扇形板位于对连圆柱连接的左右圆板之间,外弧面中心和圆板中心重合,上下对称,所述的后置扇形板位于对连圆柱连接的左右圆板之间,外弧面中心和圆板中心重合,上下对称,所述的内圆弧边为前置扇形板以及后置扇形板的扇形夹角边,圆心和圆板的圆心重合,所述的组合圆环的一端和前置扇形板的对夹后的圆板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另一端和后置扇形板的对夹后的圆板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两个组合圆板上的导向滑槽十字交叉配合,所述的串联圆柱的两端分别和前置扇形板以及后置扇形板的组合整合圆板的相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圆杆的一端和前挡板的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最前端的圆板端面固定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锥柱的锥面角度和组合的前后内圆弧边的同侧端面的连线锥度一致。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置扇形板的内圆弧边的直径大于后置扇形板的内圆弧边的直径,扇形角度均为120°。
[0007]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原理简单,通过并排串联的组合活动清理板,增加清理的续航能力,通过配合的移动锥面逐级的打开清理板,能够在出现较大磨损后自动打开下级的配合清理板,活动便捷有效。
【附图说明】
[0009]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本实用新型组合清理板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前挡板、2-滑动连杆、3-感应发射器、4-移动锥柱、5-延长圆柱、6-穿孔、7-弹簧、8-圆板、9-环孔、10-导向滑槽、11-对连圆柱、12-前置扇形板、13-后置扇形板、14-定位圆柱、15-内圆弧边、16-组合圆环、17-串联圆柱、18-固定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3]如图1到图2所示,一种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包括前挡板1、滑动连杆2、感应发射器3、移动锥柱4、延长圆柱5、穿孔6、弹簧7、圆板8、环孔9、导向滑槽10、对连圆柱11、前置扇形板12、后置扇形板13、定位圆柱14、内圆弧边15、组合圆环16、串联圆柱17、固定圆杆18。
[0014]滑动连杆2的一端和前挡板I的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感应发射器3的端面中心固定连接,延长圆柱5的一端和移动锥柱4的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0015]移动锥柱4的斜锥面和内圆弧边15接触连接,移动锥柱4的锥面角度和组合的前后内圆弧边15的同侧端面的连线锥度一致,使得移动锥柱4的锥面同时和前后扇形板的内圆弧边15接触,移动锥柱4的锥面最大直径和环孔9的直径一致,最小直径需要小于后置扇形板13上的内圆弧边15的直径。
[0016]穿孔6的轴线和移动锥柱4以及延长圆柱5的轴线重合,两侧端面连通,和滑动连杆2配合滑动接触连接,弹簧7套在延长圆柱5的外圈,一端和前挡板I的端面接触连接,另一端和移动锥柱4的底端面接触连接。
[0017]环孔9位于所有的圆板8的两侧端面的中心位置,导向滑槽10位于圆板8的端面上,滑槽中线经过圆心,左右对称,导向滑槽10的槽宽和定位圆柱14的直径一致。
[0018]对连圆柱11的两侧端面分别和左右端面正对的圆板8端面固定连接,左右对称,在连接对连圆柱11的时候为了保证和导向滑槽10错开,其对称中心线和导向滑槽10的中线垂直交叉。
[0019]定位圆柱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置扇形板12以及后置扇形板13的侧端面的中线位置,和导向滑槽10配合滑动接触连接,前置扇形板12位于对连圆柱11连接的左右圆板8之间,外弧面中心和圆板8中心重合,上下对称,后置扇形板13位于对连圆柱11连接的左右圆板8之间,外弧面中心和圆板8中心重合,上下对称,内圆弧边15为前置扇形板12以及后置扇形板13的扇形夹角边,圆心和圆板8的圆心重合,前置扇形板12的内圆弧边15的直径大于后置扇形板13的内圆弧边15的直径,扇形角度均为120°。
[0020]组合圆环16的一端和前置扇形板12的对夹后的圆板8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另一端和后置扇形板13的对夹后的圆板8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两个组合圆板8上的导向滑槽10十字交叉配合。
[0021]串联圆柱17的两端分别和前置扇形板12以及后置扇形板13的组合整合圆板8的相对端面固定连接,固定圆杆18的一端和前挡板I的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最前端的圆板8端面固定连接。
【主权项】
1.一种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挡板(I)、滑动连杆(2)、感应发射器⑶、移动锥柱⑷、延长圆柱(5)、穿孔(6)、弹簧(7)、圆板⑶、环孔(9)、导向滑槽(10)、对连圆柱(11)、前置扇形板(12)、后置扇形板(13)、定位圆柱(14)、内圆弧边(15)、组合圆环(16)、串联圆柱(17)、固定圆杆(18);所述的滑动连杆(2)的一端和前挡板⑴的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感应发射器⑶的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的延长圆柱(5)的一端和移动锥柱(4)的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移动锥柱(4)的斜锥面和内圆弧边(15)接触连接,所述的穿孔(6)的轴线和移动锥柱⑷以及延长圆柱(5)的轴线重合,两侧端面连通,和滑动连杆(2)配合滑动接触连接,所述的弹簧(7)套在延长圆柱(5)的外圈,一端和前挡板(I)的端面接触连接,另一端和移动锥柱(4)的底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环孔(9)位于所有的圆板⑶的两侧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的导向滑槽(10)位于圆板⑶的端面上,滑槽中线经过圆心,左右对称,所述的对连圆柱(11)的两侧端面分别和左右端面正对的圆板(8)端面固定连接,左右对称,所述的定位圆柱(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置扇形板(12)以及后置扇形板(13)的侧端面的中线位置,和导向滑槽(10)配合滑动接触连接,所述的前置扇形板(12)位于对连圆柱(11)连接的左右圆板(8)之间,外弧面中心和圆板(8)中心重合,上下对称,所述的后置扇形板(13)位于对连圆柱(11)连接的左右圆板(8)之间,外弧面中心和圆板⑶中心重合,上下对称,所述的内圆弧边(15)为前置扇形板(12)以及后置扇形板(13)的扇形夹角边,圆心和圆板⑶的圆心重合,所述的组合圆环(16)的一端和前置扇形板(12)的对夹后的圆板(8)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另一端和后置扇形板(13)的对夹后的圆板(8)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两个组合圆板(8)上的导向滑槽(10)十字交叉配合,所述的串联圆柱(17)的两端分别和前置扇形板(12)以及后置扇形板(13)的组合整合圆板(8)的相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圆杆(18)的一端和前挡板(I)的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最前端的圆板(8)端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锥柱(4)的锥面角度和组合的前后内圆弧边(15)的同侧端面的连线锥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扇形板(12)的内圆弧边(15)的直径大于后置扇形板(13)的内圆弧边(15)的直径,扇形角度均为1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输油气管道清管装置,包括前挡板、滑动连杆、感应发射器、移动锥柱、延长圆柱、穿孔、弹簧、圆板、环孔、导向滑槽、对连圆柱、前置扇形板、后置扇形板、定位圆柱、内圆弧边、组合圆环、串联圆柱、固定圆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原理简单,通过并排串联的组合活动清理板,增加清理的续航能力,通过配合的移动锥面逐级的打开清理板,能够在出现较大磨损后自动打开下级的配合清理板,活动便捷有效。
【IPC分类】B08B9/055
【公开号】CN204657047
【申请号】CN201520363670
【发明人】李剑平, 熊国栋, 于士春, 杜文嘉, 王博韬, 邓星露
【申请人】李剑平, 熊国栋, 于士春, 杜文嘉, 王博韬, 邓星露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