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974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过滤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一种自带过滤的水龙头。
现有水龙头的结构繁多,但都只具有流量调整与截止功能,这些传统的水龙头对管道、水箱所形成的二次污染,以及针对这些污染不得已而采用的过量液氯毫无办法,这就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中饮用水的清洁度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水龙头,该水龙头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和过量的液氯,并且经济适用,美观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阀体分为进水管阀体和出水管阀体,两阀体上下密封扣合,出水管阀体的上腔为整流腔,在整流腔内放置有滤芯。
上述解决方案中的滤芯为PVF分子筛滤芯,该滤芯呈“V”形放置。
上述解决方案中的出水管阀体呈喇叭形,其整流腔分为8~12个支流腔,该支流腔断面为逐渐增大的曲底楔形。
上述解决方案中的旋塞锥体倒置,同时旋塞推密弹簧上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能有效滤除水中的污染物和雾化分离过量的液氯;(2)经济实用,美观可靠;(3)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1、图2、图3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由出水管阀体1、PVF分子筛滤芯2、进水管阀体3、旋塞4和带柄阀盖5组成,进水管阀体3的一端与水管相接,其安装管接头为ZG1/2,出水管阀体1呈喇叭状,它与进水管阀体3上下扣合,其上腔为整流腔,该整流腔以支撑滤芯2的托条分割成12个支流腔,支流腔断面为逐渐增大的曲底楔形,出水管阀体1的另一端为出水管,其孔径为Ф10,其外壁为带环槽的圆柱面,可方便套上软管,滤芯2为PVF分子筛滤芯,它系一种新型人工合成过滤材料,是通过聚乙烯醇、甲醛、硫酸等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所生成的,它具有滤除污染物、雾化分离过量液氯的功能,滤芯2先安装在进水管阀体3内,使用后在水的冲击下,滤芯2呈“V”型放置在出水管阀体1的整流腔内,其形状与整流腔的形状相吻合,这样不仅可扩大滤面、提高滤净效果、使清洗滤芯的周期延长并可使水龙头的结构更紧凑。本实用新型的控水结构采用旋塞式结构,该结构简单可靠,可以自动补偿机械磨损,并方便用户使用,考虑到水龙头本身结构的需要和扩大滤前水腔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旋塞锥体倒置,并将旋塞推密弹簧上置,带柄阀盖5套在旋塞锥体4的上端,旋转手柄,旋转手柄自0°到90°(左、右旋均可),水流量即从最大逐渐至小最后截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水由进水管阀体3进入,通过旋塞4后至整流腔,再通过滤芯2,此时通过旋塞4的紊流经滤芯2初步整流后,顺支流腔向中心汇流,并沿曲面底切向进入出水管,最后由出水管流出,此时流出的水洁净透明如玻棒并且不四处飞溅。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与一般水龙头没什么区别,出水管输出水柱至安装锥管端的距离与现有水龙头无异,不改变用户的环境空间。
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水龙头,它主要由阀体、旋塞和带柄阀盖组成,其特征在于阀体分为进水管阀体和出水管阀体,两阀体上下密封扣合,出水管阀体的上腔为整流腔,在整流腔内放置有滤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在整流腔内放置的滤芯为PVF分子筛滤芯,该滤芯呈“V”形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滤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出水管阀体呈喇叭形,其整流腔分为8~12个支流腔,该支流腔断面为逐渐增大的曲底楔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过滤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旋塞锥体倒置,同时旋塞推密弹簧上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水龙头,该水龙头由出水管阀体1、PVF分子筛滤芯2、进水管阀体3、旋塞4和带柄阀盖5组成,其中PVF分子筛滤芯2装于出水管阀体1的整流腔内,该整流腔分为12个支流腔,同时旋塞锥体4倒置,旋塞推密弹簧上置,与原有水龙头相比,本实用型增加了一个PVF分子筛滤芯,因而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滤除水中的污染物和雾化分离过量的液氯,并且使用方便,性能可靠。
文档编号B01D35/04GK2497124SQ01247319
公开日2002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7日
发明者银永发 申请人:银永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