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处理粒状物料的过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粒状物料的过程装置,所述过程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容纳粒状物料的产品容器,所述产品容器具有一个用于将过程空气输入到产品容器的透气底部,具有一个向上与产品容器相连的过滤器钟形罩,以及具有一个布置在过滤器钟形罩内用于对过程空气进行除尘的过滤器,其中过滤器具有多个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相互间以一定的间距分布在与外壳中心线垂直的圆周方向,并且沿外壳中心线横向和平行方向分别具有延伸部分。
背景技术:
从DE-A-101 25 732中已公开这种过程装置。
这种过程装置例如用于物料的混合、干燥、造粒、制丸和/或涂覆。
例如在造粒时,几乎已是细粉未的物料颗粒在产品容器内被聚结成较大的颗粒。在涂覆时例如这种原始的细小粉未的物料颗粒便获得一层涂层。
粒状物料在产品容器内处理期间通过过程空气进行运动,所述过程空气从下面通过透气的底部被引入到产品容器内。
在公开的过程装置上,透气的底部设计成筛网薄板。
优先用于运动在产品容器中的粒状物料的过程空气,但是例如也可以承担干燥任务,过程空气从上面敞开的产品容器继续流入到过滤器钟形罩内,同时穿过布置在过滤器钟形罩内的过滤器,在穿过了过程装置的过滤器之后作为已除尘的过程空气被排出。
已知的过程装置的过滤器具有多个相互间以一定的间距围绕过程装置的外壳中心线分布的过滤元件,在已知的过程装置中,过滤器钟形罩的壁与外壳中心线相平行,即确切地说相垂直,这种已知的过程装置的过滤器的各个过滤元件在沿外壳中心线的横向一直延伸到过滤器钟形罩的壁上,即过滤元件与过滤器钟形罩没有间距。因而这种已知的过程装置过滤器的外径与过滤器钟形罩的内径相同。
如果颗粒因至少部分地还没有被涂层介质涂覆从而还很轻,则从产品容器通过过滤器钟形罩流向过滤器的过程空气在处理过程的开始时特别会携带一部分粒状物料一起流到过滤器。现在过滤器的任务在于,一方面将过程空气与携带的颗粒进行分离,即对过程空气进行除尘处理,另一方面执行过滤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携带到过滤器的颗粒重新输入到在产品容器中的自行处理过程中。
在开头所述文件中描述的过滤器原则上满足了将过程空气和物料颗粒进行分离并将经分离的物料颗粒送回到产品容器的任务,但是正如前面所描述的,它在过滤器钟形罩中的安装位置是不利的,因为过程空气只能从下面流入过滤器。此外,设计成透气底部的筛网底部会在整个产品容器的横截面上在垂直方向引起上下波动的空气柱,所述空气柱将带走数量可观的产品。由此会造成物料细粒不均匀地粘附在各个过滤元件的底部过滤面上,因而会使过滤器底面产生快速和可能的全面增加。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过滤器底面在局部地方的物料颗粒太多,因而自发地不能再作为过滤面使用,从而使还敞开着的有效过滤面呈指数级地快速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任务是,对开头所述特征的过程装置作如下改进,以避免前面所述的缺点,即避免物料颗粒在过滤面上的快速增长。
鉴于开头所述的过程装置,根据本发明解决该任务的方法是,使过滤器的外围圆周由一个自下而上逐渐变细的入流元件所包围,所述入流元件沿外壳中心线横向与过滤器成一定的间距,并且其下端紧靠在过滤器钟形罩的壁上,从而至少能使沿着过滤器钟形罩壁和沿着入流元件的过程空气流入过滤器。
根据本发明过滤器的尺寸确定方法是,使各个过滤元件不延伸到过滤器钟形罩的壁上,而是使过滤器和过滤器钟形罩的壁之间有足够的间距。由此可以至少使部分过程空气在外侧沿着过滤器流动。此外过滤器由自下而上逐渐变细的入流元件所包围,所述入流元件对由粒状物料和过程空气组成的并沿过滤器钟形罩壁向上流动的混合物产生的影响是,该混合物可以在各个过滤元件之间的间隙内流动并能从侧面流入过滤元件,由此使过滤器的整个过滤面较均匀地被过程空气流过,从而避免前面提及的在过滤器过滤面的特定区域出现快速的增长。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另外一个优点是,由于过滤面特定区域的负荷较小,因而粒状物料很有可能又从过滤器回落到产品容器内,因为在过滤面特定区域的粘附趋势大大减小了。根据本发明的过滤器入流技术不仅会导致减小过滤器的重负荷或者减小过滤器特定区域的增长危险,而且还改进了由过程空气到过滤器所携带的物料颗粒回流到产品容器,从而改进了处理过程。
入流元件起着流动导向件的作用,它对过程空气的流动,特别是那些沿着过滤器钟形罩壁向上扩散到外壳中心线,从而在各个过滤元件之间进行导向,其中过程空气然后流过各个过滤元件的过程空气。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入流元件是一个圆锥体。
入流元件采用圆锥体方案的优点是由薄板制成的入流元件的容易加工性能。
在一个变型中,入流元件从外壳中心线方向看过去也可以弧形的凹入的。
入流元件的一种弧形的凹入结构方案可以继续改进其到外壳中心线的过程空气的导向功能。
入流元件也可以在外壳中心线的不同高度具有各个弯曲的导向面元件,从而使过程空气能够在不同的高度均匀地被引入到过滤器的过滤元件之间。
在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入流元件的下端布置在大致与过滤器的下端的高度,入流元件的上端大致布置在过滤器的下端高度。
在本方案中,入流元件上将过程空气导入到外壳中心线的作用面限于过滤器的高度,其优点是,入流元件不会导致过滤器钟形罩的结构尺寸变大。在下端范围内紧靠在过滤器钟形罩壁上的入流元件的下端连续容纳沿着过滤器钟形罩壁流动的过程空气并将它沿着到外壳中心线的方向进行连续导向,以使过程空气能够在各个过滤元件之间进行流动。
在另外一种优选方案中,过滤器的外轮廓大致与外壳中心线相平行,从而使入流元件的下部区域与过滤器的间距比其上部区域与过滤器的间距大。
这里的优点是,由过程空气首先到达的过滤器底部区域,其中过程空气在此区域还携带大部分物料颗粒,由于与流入的锥形面间距较大,流入负荷不是很大,因而过滤器底部区域的负荷与其上部区域相比没有增加,而是基本上相同,而这恰恰是在已知的过程装置上得不到保证的。
在优选的实用方案中,在流入元件和过滤器下端区域的距离为过滤器在与外壳中心线横向的延伸部分的大约1/5到大约1/2。
同样在实用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流入元件和过滤器上端区域的距离为过滤器在与外壳中心线横向的延伸部分的大约0到大约的1/5。
在另外一个优选方案中,产品容器的壁从下向上变宽,过滤器钟形罩的壁同样从下向上变度,但是其与外壳中心线的角度要比产品容器的小。
这种措施的优点是,沿着产品容器壁向上流动的过程空气首先获得一个由外壳中心线换向的运动组份,然后在过滤器钟形罩的壁区域内由于过滤器钟形罩的开口角较小因而与外壳中心线的距离较小,从而通过流入元件而获得一个到外壳中心线的运动组份。过程空气的流动在产品容器的壁、过滤器钟形罩的壁和入流元件的范围内相应地“鼓起”,从而使过程空气获得了从壁直至过滤器范围内特别均匀的流动,由过程空气和物料颗粒组成的混合物能够特别均匀地在过程装置的壁范围内形成,然后在过滤器的范围内分离,从而使物料颗粒最终又向下回落到产品容器内进行有效的处理过程。
在另外一个优选方案中,底部的设计方法是,使其将从底部下面输入的过程空气用基本上是水平并朝产品容器壁方向的运动组份引入到产品容器内。
这种措施有一个基本的优点是,在产品容器内和在过滤器钟形罩内出现的过程空气流动几乎都沿着产品容器或过滤器钟形罩的壁范围扩散,从而只要在过滤器范围内配上按照本发明规定的入流元件,就可以确保过滤器基本上不从下面,而是基本上从侧面被过程空气加载,或者至少与过滤器的其它过滤面相比可以使过滤器的底部负荷达到均匀分布。就是这种如前面所述的底部与在过滤器范围内的入流元件的组合在实际的试验中在过程空气均匀流过过滤器方面获得了最佳效果,从而对物料颗粒回到产品容器进行了改进。
如前面所述的这种底部同一申请人特别在德国专利申请10248116.5中进行了说明。
在另外一个优选方案中,过滤元件被设计成独立的滤袋,其大致成星形布置在外壳中心线周围。
这种过滤器例如在同一申请人的文献DE-A-101 25 732中进行了说明,其中特别是在图12和13中描述的方案可以应用于本发明。各种滤袋状的过滤元件例如由各种不锈钢篮构成,在该不锈钢篮上放有一块处于静止释负状态下稳固的聚乙烯滤布。
在另一个优选方案中,在过滤器上方布置有用于将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从过程装置中排出的排气室,在该排气室内形成吸力,以使过程空气通过各个过滤元件向上吸出。
在过滤器上方形成的吸力有利地支持了过程空气流过各个过滤元件。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在过滤器上方布置有一个用于过滤器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净化元件,所述净化元件至少遮盖一个过滤元件,净化空气从上向下吹过过滤器。
本措施的优点在于,在各个过滤元件过滤面上沉积的物料颗粒能够在正在进行的过程期间立即被净化空气吹走,从而使这些物料颗粒能够回落到产品容器中。对过滤器进行持续优化的优点是,由于过程空气流经过滤器的流量因过滤面的持续敞开而保持恒定,因此能够使过程空气量在对粒状物料进行处理的整个过程时间内保持恒定。
这里特别有利的是,在过滤器上至少有一个净化元件围绕垂直的旋转轴。
在本方案中,确定净化元件尺寸的优先方法是,使它基本上只遮盖一个过滤元件,从而使被净化元件排出的净化空气一方面只对一个过滤元件集中起作用,另一方面不影响在过滤器钟形罩和产品容器内的过程空气流动,该过程空气的流动方向正好与净化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同样这里获得的优点是,过程空气基本上沿着产品容器壁、过滤器钟形罩和入流元件向上升,而净化空气由于按照本发明在过滤器与过滤器钟形罩壁之间存在间距而在接近外壳中心线的范围内向下流。因而按相反方向流动的净化空气和过程空气相互之间的影响很小。
通过净化元件在过滤器上的循环运行,依次进行持续而均匀的净化,各个过滤元件依次重复净化过程。
这里还特别有利的是,如果净化元件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遮盖元件,该遮盖元件至少遮盖一个正在被净化的过滤元件,遮盖一个与其相邻的过滤元件上侧。
本措施有利于使向上流动的过程空气和向下流动的净化空气不会相互低消,从而使刚被净化元件净化过的过滤元件通过净化空气能够获得良好的净化效果。
在另外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净化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输入管道,所述输入管道与用于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的排气管道相连接。
这里的优点是,净化过滤器时不需要外部空气,外部空气会导致污染或对对粒状物料和处理过程产生其它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净化空气由过程空气导出,净化空气与过程空气的条件状态相一致,因此处理过程不会受到净化空气的不利影响。
其它优点和特点从下列说明和附图中得出。
当然,前面已叙述和下面还要说明的特点不仅可用于当时给出的组合中,而且也可用于其它组合中或者单独使用,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框架。
下面结合附图和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以剖面图并且沿着图2中的线I-I的纵向剖面图示出用于处理粒状物料的过程装置;以及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穿过在图1中的过程装置的横剖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一个设有总的附图标记10的用于处理粒状物料12的过程装置。粒状物料12在图1中用大量的点来说明。
采用过程装置10对粒状物料进行的处理例如可以用于混合、干燥、造粒、涂覆和/或制丸。在过程装置10中待处理的粒状物料12通过来自于过程空气的气流进行运动,这里物料在流体中的运动与在典型的涡流层装置中的区别在后面还要说明。
过程装置10一般具有一个产品容器14,在该产品容器内自行处理粒状物料12。在产品容器14的上方一般连接有一个过滤器钟形罩,在过滤器钟形罩上部布置有一个过滤器18。
过程装置10具有一个垂直的外壳中心线20,其相对于产品容器14、过滤器钟形罩16和过滤器18基本上是构成同步旋转的。
产品容器14具有一个透气的底部22。底部22由大量相互重叠放置的导流板24构成,在导流板之间分别设有开口,通过从下面输入的过程空气26与基本上水平的流动组份进入产品容器14,并且对着产品容器14的壁28。
可以为导流板14设计一个高度调整装置,通过该高度调整装置可以改变导流板24相互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导流板24之间的开口高度。底部22可以特别而且有利地采用同一申请人在德国专利申请102 48116.4中说明的那种底部,其中前面所述的有关底部22结构方案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被全部吸收到了本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中。
在底部22的中间布置有一个喷涂装置,用该喷涂装置32沿着大致横向于外壳中心线20并在外壳中心线20的整个圆周方向将涂层介质喷涂到在产品容器14内运动着的粒状物料12。
如同在图1中所示出的,产品容器14的壁28从下向上变宽。
在产品容器14底部22下面有一个只用断面图示的用于过程空气26的送风室34,该送风室也称之为送风房。此外送风室下面还连接有一个用于在处理后将粒状物料12排空的排空漏斗(没有示出)。
在产品容器中14的壁28上向上还连接有过滤器钟形罩16的壁36。壁36同壁28一样从下向上变宽,但是其与外壳中心线20的角度比产品容器14的壁28的小。
布置在过滤器钟形罩16上部区域的过滤器18具有多个过滤元件(特别参阅图2),这些过滤元件相互间以一定的间距围绕外壳中心线20的圆周方向分布,如在图1和2中所示出的,沿外壳中心线20的横向和平行方向分别具有延伸部分。各个过滤元件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三角形的“饼块(kuchenstuecken)”,并分别由一个不锈钢篮构成,在该不锈钢篮上放有稳固的聚乙烯滤布。过滤元件38设计成独立的滤袋,其中各个过滤元件38,如在图2中示出的,大致呈星形分布在外壳中心线的周围。在各个过滤元件38之间分别有间隙40。在过滤器18的上端具有一块用于遮盖间隙40上端的盖板42,但是过滤元件38的上部正面敞开,以让空气可以通过过滤元件38的上部正面流出。
过滤器18的结构方案可以是在文献DE-A-101 25 732中特别在图12和13中示出的和在文献中说明的那种。在该文献中说明的过滤器的过滤元件横截面是扁状的,而按照本发明在图2中示出的横截面是三角形的,这里过滤元件38也可考虑采用扁状结构方案。
过滤器18的外轮廓4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是圆柱形的,它沿外壳中心线20方向与过滤器平行延伸。
在过滤器18上方布置有一个用于将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48从过程装置10导出的出风室46或出风房,在该出风室内形成吸力,使过程空气48通过各个过滤元件38向上或通过过滤器18中心被吸出。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48通过排气管道50排出。
如在图1中示出的,过滤器18的外部圆周被一个从下向上逐渐变细的入流元件52所包围,该入流元件的形状为圆锥体,确切地说是半截头圆锥体。如在图1中示出的,过滤器18的外部圆周与过滤器钟形罩16的壁36之间有着明显的间距,由此可以使入流元件52布置在过滤器18的周围。入流元件52的下端54紧靠在过滤器钟形罩16的壁36上,并且与过滤器18的下端同样相应地有着明显的间距,其中所述的间距范围在沿外壳中心线横向为过滤器18延伸部分的大致1/5到大致1/2。在过滤器的上端区域或在入流元件52的上端56区域入流元件52与过滤器18的间距较小,这里的间距可以为0,这里的间距在沿外壳中心线20横向一般为过滤器18延伸部分的大致0到大致1/5。
入流元件52在外壳中心线20方向具有一个高度,该高度相应于过滤器18的高度,其中入流元件的下端54大致布置在过滤器的下端高度,入流元件52的上端56大致布置在过滤器18的上端高度。
在图1中示出的入流元件为圆锥形,入流元件52从外壳中心线20方向看也可以是弧形的凹入结构。
此外,在过滤器18的上方还布置有一个用于过滤器18的净化装置58,该净化装置具有一个净化元件60。净化元件60设计成吹风嘴结构,它将净化空气从上向下吹过过滤器18,而且每次只通过一个单独的过滤元件38。净化元件60与净化空气61的进气管道62相连接,而进气管道又与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48的排气管道50相连接(没有示出)。采用这样的方法使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48部分地又作为净化空气61用于对过滤器18进行净化。
为了能使过滤器18的所有过滤元件38逐渐地用净化空气61进行净化,净化元件60在过滤器18上围绕与外壳中心线20相重合的垂直旋转轴循环运行。
净化元件60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遮盖元件(没有示出),以分别遮盖与正在被净化的过滤元件38a相邻的过滤元件38b和38c(参阅图2)。从而在过滤元件38a正在被净化期间,过程空气不会被吸入到被遮盖的过滤元件38c和38c内。
下面详细说明过程装置10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过程装置10内部过程空气流动的特别方式。
从下面通过底部22进入产品容器14的过程空气26,如已在上面所说明的,用大致上水平的流动组份对着产品容器14的壁28方向流入产品容器,如在产品容器14中用箭头64所示出的,它主要沿着壁28向上流入容器。这种在产品容器14内进行扩散的过程空气流64首先同样主要沿着产品容器14的壁28将粒状物料12推动到产品容器14的上部区域(大致到66)。通过本结构方案的底部22在粒状物料12的下方形成气垫,由此在产品容器14内形成一个径向的、切向的、垂直的和离心的,即轨道的产品循环。如用细箭头68示出的,该产品循环先在产品容器14的上部区域66运动到外壳中心线20方向,然后大致在外壳中心线20上再向下方向运动。
在产品容器14内在外壳中心线20的区域内回落到底部22的粒状物料部分首先在产品容器14的中心用喷涂装置30持续喷涂涂层介质32。
在过滤器钟形罩16内向上扩散的过程空气流70在处理过程开始时特别会携带粒状物料12的颗粒,其中由过程空气和粒状物料12的颗粒组成的混合物到达过滤器18。
如用箭头72所示出的,由于过滤器18的结构方案具有较小的外径和由于入流元件52的作用,现在过程空气流70不仅通过过滤器18的下部正面进入过滤器,而且还至少部分地或者甚至主要地从侧面过滤器18的整个高度进入在各个过滤元件38之间的间隙40以及从侧面进入过滤元件38,由此使过程空气与携带的粒状物料12的颗粒相分开,即进行了除尘处理。在分离时携带的粒状物料12的大部分颗粒已经回落到产品容器14内。
同时通过净化装置58用净化空气61对过滤器18进行持续地净化,由此使粘附在各个过滤元件38上的粒状物料的颗粒也从过滤器上脱开,从而使这些颗粒同样回落到产品容器14内,并重新被输入到在那里进行的过程。
通过过滤器18不仅按现有的技术从其下侧加载具有灰尘的过程空气,而且也从其侧面的外部圆周加载过程空气,使过滤器18的单位面积负荷大大减小,过滤器18的整个过滤面将更加有效和均匀地被使用。
向上经过过滤器18流入的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48然后通过排气室46和排气管道50从过程装置10内排出,其中一部分经除尘后的空气,如上面已经说明的,通过进气管道62作为净化空气61被重新用于净化过滤器18。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处理粒状物料(12)的过程装置,所述过程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容纳粒状物料(12)的产品容器(14),所述产品容器具有一个用于将过程空气输入到产品容器(14)的透气底部(22),具有一个向上与产品容器(14)相连的过滤器钟形罩(16),以及具有一个布置在过滤器钟形罩(16)内用于对过程空气进行除尘的过滤器(18),其中过滤器(18)具有多个过滤元件(38),所述过滤元件相互间以一定的间距分布在与外壳中心线(20)大致垂直的圆周方向,并且沿外壳中心线横向和平行方向分别具有延伸部分,其特征在于,过滤器(18)的外面圆周上由一个从下往上逐步变细的入流元件(52)所包围,所述入流元件沿外壳中心线(20)的横向与过滤器(18)相隔一定的间距,其下端(54)靠在过滤器钟形罩(16)的壁(36)上,从而至少使沿过滤器钟形罩(16)的壁(36)和沿入流元件(52)流动的过程空气能够从侧面流入过滤器(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入流元件(52)是圆锥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入流元件(52)从外壳中心线(20)方向看弧形的凹入。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入流元件(52)的下端(54)大致布置在过滤器(18)的下端高度上,入流元件(52)的上端(56)大致布置在过滤器(18)的上端高度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18)的外轮廓大致与外壳中心线(20)相平行,从而使入流元件(52)的下部区域与过滤器(18)的距离比其上部区域与过滤器的距离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入流元件(52)和过滤器(18)在过滤器(18)的下端区域之间的距离为过滤器(18)沿外壳中心线(20)横向的延伸部分的大约的1/5到大约的1/2。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入流元件(52)和过滤器(18)在过滤器(18)的上端区域之间的距离为过滤器(18)沿外壳中心线(20)横向的延伸部分的大约的0到大约的1/5。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产品容器(14)的壁(28)从下向上变宽,过滤器钟形罩(16)的壁(36)也是从下向上变宽,但是过滤器钟形罩与外壳中心线(20)的角度要比产品容器(14)小。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22)设计成使其从底部(22)下方输入的过程空气与基本上呈水平并对着产品容器(14)壁(28)的运动组分一起流入到过程容器(14)内。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元件(38)被设计成各个独立的滤袋,其大致成星形布置在外壳中心线(20)周围。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18)的上方布置有用于将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从过程装置(10)中导出的排气室(46),在该排气室内形成了吸入压力,从而可使过程空气通过各个过滤元件(38)向上吸出。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18)的上方布置有用于过滤器(18)的净化装置(58),所述净化装置至少具有一个净化元件(60),所述净化元件至少覆盖一个过滤元件(38),净化空气则从上向下通过过滤器(18)。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净化元件(60)可以在过滤器(18)上绕垂直的旋转轴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净化元件(60)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遮盖元件,所述遮盖元件至少遮盖与刚被净化的一个过滤元件(38a)相邻的过滤元件(38b、38c)上侧。
15.如权利要求11和权利要求12或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净化装置(58)具有一个用于净化空气的输入空气管道(62),所述输入空气管道与经除尘后的过程空气的排气管道(50)相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粒状物料(12)的过程装置(10),所述过程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容纳粒状物料(12)的产品容器,所述产品容器(14)具有一个用于将过程空气输入到产品容器(14)的透气底部(22),具有一个向上与产品容器相连的过滤器钟形罩(16),以及具有一个布置在过滤器钟形罩(16)内用于对过程空气进行除尘的过滤器(18),其中过滤器(18)具有多个过滤元件(38),所述过滤元件相互间以一定的间距分布在与外壳中心线(20)大致垂直的圆周方向,并且沿外壳中心线横向和平行方向分别具有延伸部分。过滤器(18)的外面圆周上由一个从下往上逐步变细的入流元件(52)所包围,所述入流元件沿外壳中心线(20)的横向与过滤器(18)相隔一定的间距,其下端(54)靠在过滤器钟形罩(16)的壁(36)上,从而至少使沿过滤器钟形罩(16)的壁(36)和沿入流元件(52)流动的过程空气能够从侧面流入过滤器(18)。
文档编号B01J2/16GK1960794SQ200580012062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7日
发明者赫伯特·许特林, 赫尔穆特·菲恩施泰因 申请人:赫伯特·许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