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913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气体回收系统,尤其是一种可将气体中氨气和氢气同时回收的,结构简单,操作、安装、使用方便,工作过程安全、稳定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
技术背景
在对含有氨、氢的混合化工气体进行回收处理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往往只能吸收氨气和氢气中的一种,而不能利用一套设备或废气回收系统将这两种气体一起回收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拆卸方便,能够同时回收废气中的氨气与氢气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包括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的尾气输出端与氨吸收装置2的入口相连通,氨吸收装置2的尾气输出端和膜分离器(3)相连。
所述的氨吸收塔2和膜分离器3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8和加热器9。所述的膜分离器3与氢气系统4相连。
所述的氨吸收装置2由水槽5,高压水泵6和氨吸收塔7三部分组成。所述的膜分离器3的尾气输出端还与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的气体输入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在一套废气回收系统中,废气经一次循环便可将其中的氨气与氢气分离出来,并回收利用,较以往的只能回收其中一种气体的废气回收系统相比,大大地降低了成本,使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并且本系统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回收过程安全可靠,具备广泛的市场前景,便于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一种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包括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的尾气输出端与氨吸收装置2的入口相连通,氨吸收装置2由三部分组成水槽5、高压水泵6和氨吸收塔7,高压水泵6将水槽5之中的水输送到氨吸收塔7之中,用于将废气中的残余氨气二次分离出来;氨吸收塔2的尾气输
出端先经过气液分离器8,再经过加热器9,与膜分离器3相连,膜分离器有三个输出端,其一为氢气系统4,废气经过膜分离器3之后,分离出的氢气进入氢气系统4;第二个输出端与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的气体输入端相连通, 一部分残余气体进入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最后一个输出端与放空管网或燃烧炉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首
先,含有一定量的氨气、氢气的混和气体进入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经过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后的混和气体,其中的大部分氨气均被分离出来,剩余的气体
进入氨吸收装置2,即氨吸收塔7,经过氨吸收塔7后的混和气体中的氨气再一次被分离,氨气的分离过程完成;残余的气体再经过气液分离器8,将其中的水分分离出去,并通过加热器9进入膜分离器3,进入膜分离器3的混和气体中的氢气被分离出来,并进入氢气系统4;剩余的气体或者经过管道重新回到无动力氨回收装置l之中,以增加系统冷量,或者排放到放空管网或去燃烧炉作燃料。
分离后的氨气和氢气作为产品回到各自的系统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包括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的尾气输出端与氨吸收装置(2)的入口相连通,氨吸收装置(2)的尾气输出端和膜分离器(3)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吸收塔(2)和膜分离器(3)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8)和加热器(9)。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膜分离器(3)与氢气系统(4)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吸收装置(2)由水槽(5),高压水泵(6)和氨吸收塔(7)三部分组 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膜分离器(3)的尾气输出端还与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的气体输入端 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压尾气无动力氨、氢回收系统,包括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动力氨回收装置(1)的尾气输出端与氨吸收装置(2)的入口相连通,氨吸收装置(2)的尾气输出端和膜分离器(3)相连。具有可将气体中氨气和氢气同时回收的,结构简单,操作、安装、使用方便,工作过程安全、稳定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D5/00GK201367355SQ20092001102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日
发明者张建波, 肖钟如 申请人:大连迈泰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