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向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4几4戒4页i或,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过滤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向过滤器,所谓双向其实只是在单向过滤器基础上增
加一固定支架,防止流体反向时沖坏滤体;本身没有"捕捉,,杂质 的功能,当流体换向时,杂质会在系统内来回流动冲刷。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 下问题当流体换向时,杂质会在系统内来回流动冲刷,传统的过 滤器中,只起到阻止杂质在某区域的存在,不能"捕捉、吞食"杂 质,不能起到真正的双向过滤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向过滤器,以解决现有的过滤器不 能"捕捉、吞食"杂质,不能起到真正的双向过滤作用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向过滤器,包括筒 体,具有内部腔体;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分别i殳置在筒体的第一端 和第二端,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与筒体形成液体通道;过滤体,可 拆卸地设置在筒体中,第一端部件、第二端部件分别设置在过滤体 的第 一端和第二端;第 一端部件用于控制待过滤液体/人第 一端口单 向经过过滤体并4空制从过滤体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第二端部件流向第二端口 ;第二端部件用于控制待过滤液体从第二端口单向 经过过滤体并控制从过滤体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第一端部件 i:危向第 一端口 。
优选地,过滤体具有容纳已过滤的液体的过滤后腔;过滤体与 筒体之间具有容纳待过滤液体中的杂质的过滤前腔,第一端部件用 于控制待过滤液体从第一端口单向经过过滤前腔流向过滤后腔,并 控制乂人过滤后腔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第二端部件流向第二端 口 ;第二端部件用于控制;f寺过滤液体乂人第二端口单向经过过滤前腔 流向过滤后腔,并控制乂人过滤后腔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第一 端部^牛流向第一端口 。
优选地,过滤体包括支架和i殳置在支架上的滤网。
优选地,第一端部件包4舌第一过滤体端才反,对应第一端口设 置;其上设有位于其边缘处的边孔和位于其中部的中孔;第一端中 孔挡外反,i殳置在第一端口与过滤体端才反之间并可移动地覆盖在中孔 上;第一端中孔挡板具有适宜覆盖住中孔并露出边孔的结构;第一 端边孔挡板,i殳置在第二端口与第一过滤体端板之间,并可移动地 覆盖在边孔上。
优选地,第一端部件还包括弹性部件A,弹性部件A4氏压在第 一端入口与第一端中3L挡才反之间。
优选地,弹性部件A设有两个,均为弹簧。
优选地,第一端部件还包括弹性部件B,弹性部件B4氏压第一 端边孔挡纟反上。
优选地,弹性部件B为弹簧。优选;也,第二端部4牛与第一端部件结构相同,第二端部^牛与第
一端部件对称:没置在过滤体上。
^尤选i也,筒体的两端分别i殳有端盖,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分别 设置在端盖上。
因为双向过滤器的筒体具有过滤前腔;过滤体具有容纳已过滤 的液体的过滤后腔;第一端部件用于控制待过滤液体从第一端口单 向经过过滤前腔流向过滤后腔,并控制从过滤后腔流出的已过滤液 体单向经过第二端部件流向第二端口 ;第二端部件用于控制纟寺过滤 液体/人第二端口单向经过过滤前力空流向过滤后力空,并控制/人过滤后 腔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第 一端部件流向第 一端口 ,所以<吏得 杂质在双向过滤中被限制在过滤前腔中,无论液体向哪个方向流动, 杂质都不混进过滤后的液体中,也不会在系统内来回流动冲刷,因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过滤器能"捕捉、吞食"杂质,起到真
正的双向过滤的4乍用。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过滤器的结
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双向过滤器工作过程;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才艮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过滤器的第 一端的结构;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的第一端的A-A主4见结构;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体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才艮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过滤 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如图所示,4艮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过 滤器,包括筒体3,具有内部腔体38;第一端口17、第二端口27 分别设置在筒体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口 17、第二端口 27 与筒体3形成液体通道;过滤体7,可拆卸地i殳置在筒体3中,过 滤体7具有容纳已过滤的液体的过滤后腔381;过滤体7与内部腔 体38之间具有容纳待过滤液体中的杂质的过滤前腔383;第一端部 件、第二端部件分别设置在过滤体7的第一端(即靠近第一端口 17 的一端)和第二端(即靠近第二端口 27的一端);如图2所示,第 一端部件用于控制待过滤液体乂人第一端口 17单向经过过滤前腔383 流向过滤后腔381,并控制从过滤后腔381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 经过第二端部件流向第二端口 27;第二端部件用于控制待过滤液体 从第二端口 27单向经过过滤前腔383流向过滤后腔381,并控制从 过滤后爿空381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第一端部4牛流向第一端口 17,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液体流动方向。
上述各系统内的各部件的设置使得杂质在双向过滤中被限制在 过滤前腔中,无"i仑液体向哪个方向流动,杂质都不混进过滤后的液 体中,也不会在系统内来回流动冲刷,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 向过滤器能"捕捉、吞食"杂质,起到真正的双向过滤的作用。优选地,如图3所示,过滤体7包4舌支架71和i殳置在支架 71上的滤网73,过滤体7要具有一定容积,以容纳已过滤的液体, 支架71可以为各种包容一定容积的立体形状,优选地,支架71为 筒状,其上设有四个长孔,长孔外覆盖有滤网73。这样,便于制作, 便于安装拆卸,便于容纳液体。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筒体3的两端分别i殳有端盖1, 第一端口 17、第二端口 27分别设置在端盖1上,这样便于筒体3 和外界管路进行连通,也便于在和外界管路进行连通后,加上控制 开关以^f呆持对内部双向过滤系统的控制。本实用達斤型可以广;乏应用 于各种管路系统,例如,给排水系统、暖通水系统、空调管路系统、 汽车油管系统等。
优选地,如图1和图3、图4所示,第一端部件包括第一过 滤体端板5,对应第一端口 17设置;其上设有位于其边缘处的边孔 51和位于其中部的中孔53;第一端中孔挡才反4, i殳置在第一端口 17 与过滤体端板5之间并可移动地覆盖在中孔53上;第一端中孔挡板 4具有适宜覆盖住中孔53并露出边孔51的结构;第 一端边孔挡才反6, -没置在第二端口 27与第一过滤体端^反5之间,并可移动地覆盖在边 孑L51上。也就是说,第一过滤体端板5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端中孔 挡板4和第一端边孔挡板6,这样,它们主要起到单向导通的作用。
优选地,弹性部件A抵压在第一端入口 17与第一端中孔挡板4 之间。这样,能实现中孔53被选择性地覆盖或打开,方便实现选择 液体进出的通道。如图1所示,筒体3的端部i殳有密封圏2,密封 圏2右面(此处的方向是在图1中)设有安装挡板21,弹性部件A 坤氐压在第一端入口 17的安装挡板21与第一端中孔挡板4之间。优 选地,弹性部件A61有两个,均为弹簧,。这样,结构简单,效果 好5成本低。优选地,弹性部件B43抵压第一端边孔挡板6上。这样,能实 现边孔51被选择性地覆盖或打开,方便实现选择液体进出的通道。 优选地,弹性部件B43为弹簧。这样,结构简单,效果好,成本低。 当液体流动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第一端边孔挡板6会^皮冲开,/人 而边孑L51净皮打开,实现选才奪性地导通。
本实用新型双向过滤器阻力大小取决于几个因素弹簧弹力的 大小;中孑L53及边孑L51的大小;第一端边孔挡氺反6和第一端中孔 挡板4的行程(即弹簧长度)大小等,可以根据需求更改以上尺寸, 针对不同的液体,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温度,以〗更获得不同的效果。
优选地,第二端部件与第一端部件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过滤 体7上,即对称i殳置在过滤体7的两端。结构采用完全对称式,当 流体反向时,其过滤才几理是一样,杂质在过滤前腔内只进不出;正 反向对液体(即流体)的阻力大小是一才羊的。而且,《更于制作、安 装、更换部件。当然,也可以第二端部件与第一端部件结构也可以 不相同,第二端部件也可以采用不同于第一端部件的尺寸或形状等。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的工作过禾呈为液体/人图2中的左端 向右流动时,第 一端中孔挡板4在弹簧与流体压力作用下将中孔53 挡住封闭;在流体压力大于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推开第 一端边孔挡板 6, ^吏得流体和杂质^人过滤体端^反5的边孔51进入过滤前腔381。
液体经过滤体7的滤网73过滤后进入过滤后腔383,杂质被"捕 捉"留在只进不出的过滤前腔381,即4吏流体反向过滤,杂质也无 法4皮冲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 如下技术效果依靠弹簧弹力将过滤前腔形成自锁的空间,使得进入过滤器的 杂质只进不出,再定期清洗过滤器,即可达到清除系统杂质的目的。
结构采用完全对称式,当流体反向时,其过滤机理是一样,杂
质在过滤前腔内只进不出;正反向对流体的阻力大小是一样的
本实用新型利用过滤器将杂质"捕捉",彻底消除了杂质在系统 中的流动。通过才几4成特殊构造达到"杂质只进不出"的目的,从根 本上消除杂质在系统内反复流动的情况,定期清洗过滤器就可以将 杂质除掉。
本实用新型在双向过滤的基础上可扩展其4也功能。双向过滤结 构对称,过滤岁文果可以才艮据用户需要采用相应的过滤网,还可以在 过滤体(过滤前腔)增加吸湿剂或其他试剂达到干燥或其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过滤器对液体的阻力小、4吏用寿命长。过滤 网可以拆卸清洗或更换,其他零件全部采用不《秀钢制造,耐磨损。
以上所述^f又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 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3),具有内部腔体(38);第一端口(17)、第二端口(27)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口(17)、所述第二端口(27)与所述筒体(3)形成液体通道;过滤体(7),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筒体(3)中,第一端部件、第二端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滤体(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待过滤液体从所述第一端口(17)单向经过所述过滤体(7)并控制从所述过滤体(7)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所述第二端部件流向所述第二端口(27);所述第二端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待过滤液体从所述第二端口(27)单向经过所述过滤体(7)并控制从所述过滤体(7)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所述第一端部件流向所述第一端口(1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7 )具有容纳已过滤的液体的过滤后腔(381 );所述过滤体(7 )与所述筒体(3 )之间具有容纳待过滤液 体中的杂质的过滤前腔(383 ),所述第一端部件用于控制所述 待过滤液体从所述第一端口( 17 )单向经过所述过滤前腔(383 ) 流向所述过滤后腔(381 ),并控制乂人所述过滤后腔(381 )流 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所述第二端部7牛流向所述第二端口 (27);所述第二端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待过滤液体从所述第二端口( 27 )单向经过所述过滤前腔(383 )流向所述过滤后腔(381 ), 并控制乂人所述过滤后腔(381)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所 述第一端部件流向所述第一端口 (1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7)包括支架(7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71)上的滤网(7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 部^f牛包^":第一过滤体端板(5),对应所述第一端口 (17)设置;其 上i殳有位于其边^彖处的边孔(51)和位于其中部的中孔(53);第一端中孔挡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 (17)与所述 过滤体端板(5 )之间并可移动地覆盖在所述中孔(53 )上; 所述第一端中孔挡板(4)具有适宜覆盖住所述中孔(53)并 露出所述边孔(51)的结构;第一端边孔挡^^反(6),没置在第二端口 (27)与所述第一 过滤体端4反(5 )之间,并可移动地覆盖在所述边孔(51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端部件还包括弹性部件A ( 61 ),弹性部件A ( 61 ) ^t氐压在所述第一端入口 ( 17 )与所述第 一端中孔挡板(4)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A (61)设有两个,均为弹簧。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 部件还包4舌弹性部件B ( 43 ),弹性部件B ( 43 ) ^氐压所述第一端边孔挡^反(6 )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B (43)为弹簧。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件与所述第一端部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端 部件与所述第一端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过滤体(7)上。
10. 才艮据4又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过滤器,其特;f正在于,所述筒体(3)的两端分别^L有端盖(1),所述第一端口 (17 )、第二端口 ( 27 )分别设置在所述端盖(1 )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过滤器,包括筒体,具有内部腔体;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分别设置在筒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与筒体形成液体通道;过滤体,可拆卸地设置在筒体中,第一端部件、第二端部件分别设置在过滤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部件用于控制待过滤液体从第一端口单向经过过滤体并控制从过滤体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第二端部件流向第二端口;第二端部件用于控制待过滤液体从第二端口单向经过过滤体并控制从过滤体流出的已过滤液体单向经过第一端部件流向第一端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过滤器能“捕捉、吞食”杂质,起到真正的双向过滤的作用。
文档编号B01D46/24GK201427001SQ200920161858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8日
发明者燕 付, 张传勇, 邢煊烨, 陈其强, 军 麻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