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沉降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981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泥沉降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污泥沉降池。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污泥沉降池普遍采用平流式池体,污水从一个溢流区溢流到另 一个溢流区,并在溢流区内实现沉降。这样的方式不能有效提升沉降池的空间利用率,沉降 效率较差。比如在燃煤热媒工艺中,燃烧产生的S02及粉尘经水幕除尘塔排入沉降池,使用 现有技术的污泥沉降池,往往容易造成水体中固体悬浮物含量偏高,引起后道管路结垢等 情况,严重时将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给污水处理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空间利用率高、沉降 效果好、污水呈波浪式前进的污泥沉降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污泥沉降池,它包括污水池,所述的污水 池内设有折流墙和溢流墙,所述的折流墙和溢流墙交错排列,按照污水流向,折流墙到与其 相邻的溢流墙之间区域为冲刷区,溢流墙到与其相邻的折流墙之间区域为沉降区,折流墙 高度高于溢流墙,折流墙与池底之间设有渗漏口 ,污水在折流墙和溢流墙的共同作用下流 动并进行沉降。污水从折流墙下的渗漏口进入沉降区,在沉降区沉降,当沉降区内液面高度 超过溢流墙时,污水从上往下流到冲刷区内,并通过渗漏口进入另一个沉降区,由此呈从下 往上、从上往下、周而复始的波浪式的流动轨迹;另外,由于冲刷区中的水体流速要大于沉 降区,悬浮污泥在水流的带动下,大部分进入沉降区,进入沉降区的悬浮污泥在溢流墙和重 力的双重作用下,向下沉降,汇集于沉降区底部,只要使用附属的除泥设备定期除泥,便能 保证水体的澄清度。由此该污泥沉降池实现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更好的沉降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沉降效果,所述的沉降区宽度可大于冲刷区宽度,从而使得沉降 区的空间更大,可容纳的污水更多。 为了使污水进入后首先通过渗漏口 ,可以是所述的污水池上设有污水口 ,与污水 口相邻的为折流墙。污水从渗漏口通过,可起到良好的限流抑制作用,防止因污水进入时波 动太大而影响污水池内的沉降效果。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污水池内交错排列地设有三面折流墙和三面溢流墙。 所述污水池后可设有清水池,最后侧的溢流墙同时作为污水池和清水池的池壁。 通过清水泵可对沉降后的清水进行循环利用。也可以是所述污水池后依次设有旁滤池和清 水池,最后侧的溢流墙同时作为污水池和旁滤池的池壁,从而增加过滤效果,进一步提高污 水处理质量,减轻后道输送泵的负荷。本文中所述的前后方向关系按污水的流动路线而定。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污泥沉降池,污水在折流墙和溢流墙的共同作用下呈从下往 上、从上往下、周而复始的波浪式的流动轨迹,使得该污泥沉降池空间利用率更高,沉降效 果更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污水池1、折流墙2、溢流墙3、冲刷区4、沉降区5、渗漏口 6、污水口 7、清水 池8、旁滤池9、出口 10。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污泥沉降池,它包括污水池1,所述的污水池1内设 有面折流墙2和三面溢流墙3,所述的折流墙2和溢流墙3交错排列,折流墙2到与其相邻 的溢流墙3之间区域为冲刷区4,溢流墙3到与其相邻的折流墙2之间区域为沉降区5,折 流墙2高度高于溢流墙3,折流墙2与池底之间设有渗漏口 6。沉降区5宽度大于冲刷区4 宽度。所述的污水池1上设有污水口7,与污水口7相邻的为折流墙2。最后的溢流墙3上 设有出口 10。 工作时,污水从污水口 7进入,经过渗漏口 6后从底下进入沉降区5,在沉降区5沉 降,当沉降区5内液面高度超过溢流墙3时,污水从上往下流到冲刷区4内,并通过渗漏口 6进入另一个沉降区5,由此呈从下往上、从上往下、周而复始的波浪式的流动轨迹,由于冲 刷区4中的水体流速要大于沉降区5,悬浮污泥在水流的带动下,大部分进入沉降区5,进入 沉降区5的悬浮污泥在溢流墙3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向下沉降,汇集于沉降区5底部,只 要使用附属的除泥设备定期除泥,便能保证水体的澄清度。由此该污泥沉降池实现较高的 空间利用率,达到更好的沉降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污泥沉降池,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污水池1 后设有清水池8,最后侧的溢流墙3同时作为污水池1和清水池8的池壁。经过沉降的污水 可直接流入清水池8,通过清水泵循环利用。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污泥沉降池,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污水池1 后依次设有旁滤池9和清水池8,最后侧的溢流墙3同时作为污水池1和旁滤池9的池壁。 从而增加过滤效果,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减轻后道输送泵的负荷。
权利要求一种污泥沉降池,它包括污水池(1),其特征是所述的污水池(1)内设有折流墙(2)和溢流墙(3),所述的折流墙(2)和溢流墙(3)交错排列,折流墙(2)到与其相邻的溢流墙(3)之间区域为冲刷区(4),溢流墙(3)到与其相邻的折流墙(2)之间区域为沉降区(5),折流墙(2)高度高于溢流墙(3),折流墙(2)与池底之间设有渗漏口(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沉降区(5)宽度大于冲刷区(4) 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污水池(1)上设有污水口(7) ,与污水口 (7)相邻的为折流墙(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污水池(1)内交错排列地设有 三面折流墙(2)和三面溢流墙(3)。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污水池(1)后设有清水池(8) ,最后侧的溢流墙(3)同时作为污水池(1)和清水池(8)的池壁。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污水池(1)后设有清水池(8),最 后侧的溢流墙(3)同时作为污水池(1)和清水池(8)的池壁。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污水池(1)后设有清水池(8),最 后侧的溢流墙(3)同时作为污水池(1)和清水池(8)的池壁。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污水池(1)后依次设有旁滤 池(9)和清水池(8),最后侧的溢流墙(3)同时作为污水池(1)和旁滤池(9)的池壁。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污水池(1)后依次设有旁滤池(9) 和清水池(8),最后侧的溢流墙(3)同时作为污水池(1)和旁滤池(9)的池壁。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沉降池,其特征是所述污水池(1)后依次设有旁滤池 (9)和清水池(8),最后侧的溢流墙(3)同时作为污水池(1)和旁滤池(9)的池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污泥沉降池,它包括污水池,所述的污水池内设有折流墙和溢流墙,所述的折流墙和溢流墙交错排列,按照污水流向,折流墙到与其相邻的溢流墙之间区域为冲刷区,溢流墙到与其相邻的折流墙之间区域为沉降区,折流墙高度高于溢流墙,折流墙与池底之间设有渗漏口,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污泥沉降池,污水在折流墙和溢流墙的共同作用下呈从下往上、从上往下、周而复始的波浪式的流动轨迹,使得该污泥沉降池空间利用率更高,沉降效果更好。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1510783SQ20092019614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李彦龙, 陆迪春 申请人: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