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的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5057446阅读:4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子筛的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筛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合成的分子筛一般是粉体形式,为达到工业应用的目的,分子筛往往需要和粘结剂混合,然后成型成各种工业应用所需要的形状。工业应用要求成型样品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分子筛的原有性质,如比表面积、反应活性等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这就对粘结剂和成型方法提出了要求。氧化铝由于其比表面积高、耐压强度好以及适宜的酸碱性,是常用的粘结剂。而成型方法通常是将分子筛和氧化铝混合,加入硝酸,然后混捏、挤出成型。如公开号CN101439293的专利介绍了一种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就是将氧化铝和硅铝介孔分子筛混合,加入田菁粉和硝酸, 再经混捏、成型、干燥和焙烧制得。公开号CN101537369的专利介绍了一种ZSM-5催化剂, 该催化剂也是将ZSM-5催化剂和Y-氧化铝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稀硝酸混合成型。公开号CN1059846的专利介绍了一种轻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也是将低钠高硅Y型分子筛和小孔氧化铝混合,然后加入稀硝酸溶液成型。按上述方法成型的催化剂或吸附剂虽然具有较好的强度,但是由于硝酸的强酸性,会对分子筛的结构有所破坏,造成孔道塌陷、比表面降低的负面效果,尤其对硅铝比较低的分子筛如X、Y、A型分子筛,后果更为严重。另外,硝酸具有强腐蚀性,容易腐蚀成型设备,因此也会增加设备投资,同时对安全、环保也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分子筛工业成型时因添加硝酸会造成分子筛的结构破坏以及安全、环保方面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分子筛成型方法。该方法具有成型的产品压碎强度高,对分子筛结构和性能影响小,且较安全、环保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子筛的成型方法,将氧化铝和分子筛混合,加入重量浓度为1 60%的无机铝盐溶液,然后进行混捏、成型、焙烧得到产品。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份数计,分子筛成型产品中氧化铝的用量优选范围为 0. 5 99. 5 份。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份数计,分子筛成型产品中分子筛的用量优选范围为 0. 5 99. 5 份。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子筛的硅铝摩尔比SiO2Al2O3小于25,分子筛可选自丝光沸石、β沸石、八面沸石、A型沸石、ZSM-5等分子筛,优选范围为X、Y、A型分子筛。上述技术方案中,无机铝盐优选方案选自铝的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或卤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硫酸铝和硝酸铝,最佳优选硝酸铝。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浓度计,无机铝盐溶液的浓度为1 60%,优选范围为2 20%,更优选范围为5 15%。本发明中由于使用无机铝盐溶液来替代硝酸,无机铝盐溶液的酸性和腐蚀性远小于硝酸,且浓度可调,因此使用比较安全,对环保影响较小,且成型的产品有较高的压碎强度。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成型产品和添加硝酸的常用方法相比,压碎强度相近,但比表面积明显较高,分子筛结构破坏程度也明显小,且环保、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图1为样品A、样品B的XRD谱图。下面的实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应用,但本发明的范围应不受这些实例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供成型的氧化铝、分子筛分别为购买的商品氧化铝和商品13X分子筛原粉。添加硝酸成型将0. 4kgl3X分子筛原粉、1. 5kg氧化铝和50g田菁粉在捏合机内混合,搅拌均勻后,加入重量浓度3%的稀硝酸溶液1. 1kg,捏合、挤条成型,晾干后置于马弗炉中,在520°C 下焙烧4h,成型样品直径2. 5mm,命名为样品A。添加硝酸铝溶液成型将0. 4kgl3X分子筛原粉、1. 5kg氧化铝和50g田菁粉在捏合机内混合,搅拌均勻后,加入重量浓度7%的硝酸铝溶液1. 0kg,捏合、挤条成型,晾干后置于马弗炉中,在520°C 下焙烧4h,成型样品直径2. 5mm,命名为样品B。下面将样品A与样品B的各项性能进行比较压碎强度比较表1样品A、样品B的径向压碎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分子筛的成型方法,将氧化铝和分子筛混合,加入重量浓度为1 60%的无机铝盐溶液,然后进行混捏、成型、焙烧得到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筛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分子筛成型产品中氧化铝的用量为0. 5 99. 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筛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分子筛成型产品中分子筛的用量为0. 5 99. 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筛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机铝盐为铝的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或卤化物之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筛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浓度计无机铝盐溶液的浓度为2 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筛的成型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成型技术中添加硝酸所造成的破坏分子筛结构、降低分子筛比表面积、腐蚀设备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无机铝盐溶液为添加剂进行成型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催化剂、吸附剂的生产应用中。
文档编号B01J29/06GK102464324SQ2010105517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7日
发明者刘苏, 张宏斌, 王仰东, 肖永厚, 陶伟川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