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961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尾气脱酸净化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其适用于净化处理高温酸性气体,尤其适用于净化处理垃圾焚烧产生的高温酸性烟气。
背景技术
近年来垃圾焚烧炉的烟气排放处理相关规定日趋严格,而下述现有的消石灰脱酸 +袋式过滤方式以及半干消石灰脱酸+袋式过滤方式,均难以将烟气尾气中的氯化氢HCL, 二氧化硫SO2等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基准以下(分别为HCL :60mg/m3和:200mg/m3),且消石灰使用量大,也使得相关化学品如消石灰或活性炭的费用以及飞灰的处理费用较大。现有的使用消石灰的脱酸装置及相应的脱酸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1.袋式过滤器前的烟气管道中,将消石灰吹入已冷却至200度以下的烟气中,烟气与在烟气气流中的消石灰以及与在袋式过滤器的过滤布表面附着的消石灰接触的除酸方式,这种方式脱酸效率约为80%,消石灰使用量大(理论当量的3倍以上),且极难达到现有废气排气基准。2.半干式脱酸塔在袋式过滤器前的烟气冷却塔中同时以喷雾方式吹入消石灰与冷却水,脱酸效率较现有方式1高,但消石灰使用量大(理论当量的3倍以上),并且也存在难以达到现行烟气尾气排放基准的问题。3.现有方式1与方式2的半干式脱酸塔的组合,其脱酸效率高,但无法解决消石灰使用量(理论当量的3倍以上)的问题。4.袋式过滤器前的烟气冷却塔中,令布袋中的消石灰残余和粉尘流动,与烟气接触除酸。采用这种方式,消石灰使用量得到减少(理论当量的2倍以上),但粉尘对对袋式过滤器的布袋负荷增大,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过滤布使用寿命缩短。由于烟气集尘中含有有害物质,因而无法直接填埋处理,而防止有害物质的溶出, 耗费颇多。另外,由于消石灰反应效果欠佳,使得消石灰使用量大大超过理论当量,因而如何有效地利用消石灰,减少消石灰使用量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烟气脱酸净化装置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其装置较现有烟气脱酸净化装置可减少消石灰的使用量,提高脱酸效率,降低烟气脱酸净化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该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设在袋式过滤器前,其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接触集尘室,在集尘室上端与圆筒相切方向对角设有一烟气进口和一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在烟气进口和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形成的对角之间设有两与集尘室圆筒垂直的冷却水喷嘴,集尘室圆筒下端呈圆锥状,下端口设有一出灰装置,在集尘室上部还设有一混合沉降室,混合沉降室上端口为尾气出口。
3[0011]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利用袋式过滤器中已处理过的烟气,将袋式过滤器中的集尘、消石灰反应残余以及消石灰反应产生的盐类(CaCL2, CaSO4等),经集尘与残消石灰输送装置再经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中的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切向定量地输送到旋转接触集尘室,锅炉等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的高温酸性烟气自烟气进口切向进入旋转接触集尘室,在集尘室内消石灰吹入装置中吹入的新鲜消石灰与消石灰反应残余与高温酸性烟气旋转接触发生脱酸反应,同时自两喷嘴垂直喷入冷却水以冷却烟气提高脱酸反应效率,处理前高温酸性烟气中的粉尘以及消石灰反应产生的盐类(CaCL2, CaSO4等)根据旋风集尘原理集尘,从集尘室圆筒下端的出灰装置排出,脱酸处理后的烟气尾气自尾气出口排入袋式过滤器进行进一步脱酸净化。本实用新型在旋转接触集尘室上部设混合沉降室,可促进冷却水的完全蒸发以防止袋式过滤器中布袋沾湿,同时促进粉尘的沉降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接触集尘室圆筒下端呈圆锥状收集粉尘和脱酸反应后的残余消石灰,并使用出灰装置排出粉尘,除尘效率大于80%,使得粉尘对袋式过滤器造成的负荷极小,粉尘对往袋式过滤器吹入新鲜消石灰作进一步脱酸反应的妨碍也减小,袋式过滤器的脱酸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如果单纯地在袋式过滤器前吹入消石灰与酸性物质反应,需耗费必要当量2 3 倍消石灰。而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通过前段脱酸处理,使得进入袋式过滤器的烟气尾气的酸性成分已除去70 80% ;另外,由于消石灰的使用量为处理前高温酸性烟气中酸性物质脱酸的理论反应量的当量倍数,当旋转接触集尘室脱酸70 80%时,则消石灰喷入装置以及袋式过滤器中的消石灰投入比例变为5-7倍当量,从而提高了袋式过滤器中的剩余消石灰量的钙硫比,最后使得袋式过滤器的除酸效率极为高效。袋式过滤器消耗的消石灰约为投入量的15-20%,大部份的消石灰残留下来,在旋转接触集尘室中残留的消石灰得到有效利用,这样有效减少消石灰的使用量,与现有烟气脱酸净化装置比较可减少一半以上消石灰的使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工作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处理前烟气及袋式过滤器的集尘、消石灰反应残余的流入方式,以及冷却喷雾水的流入方式示意图。实施方式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如图1、图2所示,该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1设在袋式过滤器2前,其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接触集尘室11,在集尘室上端与圆筒相切方向对角设有一烟气进口 12和一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 13,在烟气进口和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形成的对角之间设有两与集尘室圆筒垂直的冷却水喷嘴14,集尘室圆筒下端呈圆锥状,下端口设有一出灰装置15(出灰装置15可以是螺旋输送机,旋转阀等粉尘排出装置),在集尘室上部还设有一混合沉降室16,混合沉降室上端口为尾气出口 17。该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与其它装置联合工作的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为余热回收装置5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烟气进口 12连接,集尘与残消石灰输送装置4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 13连接,冷却水喷雾装置7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冷却水喷嘴14连接,袋式过滤器2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尾气出口 17连接,在袋式过滤器2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1之间设有消石灰吹入装置6,袋式过滤器2与集尘与残消石灰输送装置4之间设有引风机3,引风机后连接烟囱9。工作时,如图1 3所示,锅炉等余热回收装置5回收的高温酸性烟气自烟气进口 12切向进入旋转接触集尘室11,利用袋式过滤器 2中已处理过的烟气,经引风机3将袋式过滤器中的集尘、消石灰反应残余以及消石灰反应产生的盐类(CaCL2, CaSO1等),经集尘与残消石灰输送装置4再经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中的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 13切向高速(流速15m/s以上)流入旋转接触集尘室11,在集尘室内消石灰吹入装置6中吹入的新鲜消石灰与消石灰反应残余与高温酸性烟气旋转接触发生脱酸反应,同时自冷却水喷雾装置7经喷嘴14垂直雾状喷入冷却水以冷却烟气使得酸性烟气与布消石灰反应残余瞬间混合反应,提高脱酸反应效率,处理前高温酸性烟气中的粉尘以及消石灰反应产生的盐类(CaCL2, CaSO1等)根据旋风集尘原理集尘,从集尘室圆筒下端的出灰装置15排出,脱酸处理后的烟气尾气自尾气出口 17排入袋式过滤器2进行进一步脱酸净化,处理过的烟气通过烟 排入空气中。 该实施例中,冷却水喷雾装置7外增设一碱性苏打注入装置8,旋转接触集尘室的冷却水(喷雾水)可以通过碱性苏打注入装置8混合碱性苏打进行喷雾,以进一步提高酸性物质除酸效率,同时可让消石灰的使用量以当量程度减少。
权利要求1.一种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1)设在袋式过滤器( 前,其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接触集尘室(11),在集尘室上端与圆筒相切方向对角设有一烟气进口(1 和一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13),在烟气进口和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形成的对角之间设有两与集尘室圆筒垂直的冷却水喷嘴(14),集尘室圆筒下端呈圆锥状,下端口设有一出灰装置(15),在集尘室上部还设有一混合沉降室(16),混合沉降室上端口为尾气出口(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与其它装置联合工作的连接关系为余热回收装置(5)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烟气进口(1 连接,集尘与残消石灰输送装置(4)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1 连接,冷却水喷雾装置(7)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冷却水喷嘴 (14)连接,袋式过滤器(2)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的尾气出口(17)连接,在袋式过滤器(2)与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1)之间设有消石灰吹入装置(6),袋式过滤器( 与集尘与残消石灰输送装置(4)之间设有引风机(3),引风机后连接烟囱(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喷雾装置(7) 外增设一碱性苏打注入装置(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灰装置(1 为螺旋输送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灰装置(1 为旋转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尾气脱酸净化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该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1)设在袋式过滤器(2)前,其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接触集尘室(11),在集尘室上端与圆筒相切方向对角设有一烟气进口(12)和一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13),在烟气进口和集尘与残消石灰入口形成的对角之间设有两与集尘室圆筒垂直的冷却水喷嘴(14),集尘室圆筒下端呈圆锥状,下端口设有一出灰装置(15),在集尘室上部还设有一混合沉降室(16),混合沉降室上端口为尾气出口(17)。该离心接触式脱酸净化装置较现有烟气脱酸净化装置可减少消石灰的使用量,提高脱酸效率,降低烟气脱酸净化成本。
文档编号B01D53/68GK201969492SQ20102068665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杨建森, 林敏玲, 田中一卫, 陈泽峰, 陈金兴 申请人:福建省丰泉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