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484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ー种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尤指ー种针对板框式污泥压滤机设计的喷气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有关ー种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尤指ー种针对板框式污泥压滤机设计的喷气卸料装置。公知板框式污泥压滤机如图I所示,在机架9两侧轨道上跨置多组活动重叠并靠的板框91,并且配合固定端座92与活动端座93強制定位。而板框91两侧滤室各设有与其污泥ロ 95相通的滤布94,以及其角落位置的排水孔96,供连通固定端座92的污泥浆管路97与排污水管路98。 在全部板框91朝右位移重叠并靠压滤污泥浆时,利用泵持续馈送及挤压污泥浆,使污水经由排水孔96往外排出,而污泥则被滤布94包在滤室内,达到挤压脱水目的。随即污泥压滤机以拉送机构及其夹具99朝左逐一夹拉打开板框91及滤布94,以往下卸落已脱水的污泥。但是上述压滤脱水过程中,污泥受到強力挤压而会贴附于滤室空间及其滤布94表面,因此于打开滤布94吋,仍然会残留有部分污泥,而无法完全卸落清除,影响污泥压滤作业效率。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污泥压滤脱水后的卸料方式的缺陷与不足,即为相关业者所极欲研发的课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及使用功效在于,污泥压滤机以喷气卸料装置迅速确实辅助卸落污泥,能够提高污泥压滤卸料作业效率,并且大幅度简化构件,节省制作成本及エ吋,更经久耐用,而且操作简易方便。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污泥压滤机在机架两侧轨道上设置多个受控朝后位移重叠的板框,各板框两端分别设有凹状滤室及其表面滤布,以挤压污泥浆脱水,通过轨道侧的拉送机构依序朝前逐一拉开板框,以由其滤布表面往下卸落已脱水的污泥;其特征在于该喷气卸料装置包含有一或两个相对喷气管及其ー侧固定支架,以横跨位于板框的上方,该喷气管沿着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头,使喷气管受控位移至正被拉开板框的上方,通过各喷头往下朝向滤布进行喷气,以辅助卸落污泥。于较佳实施例中,喷气卸料装置的固定支架包含有一横框杆,以及朝下连接ー侧框杆,该横框杆支持横向设置的喷气管,该侧框杆作为连接部,该喷气管一端连接有喷气供应管。进ー步,拉送机构包含有两个相隔链轮之间共同连接链条带动ー夹具,以受控逐一夹持拉动板框,该固定支架的侧框杆固定于夹具,以利用拉送机构带动喷气管。于较佳实施例中,机架上方沿着前后方向设置ー导轨,该喷气卸料装置的固定支架上穿置ー吊杆,该吊杆顶端设有ー滚轮以滚动于导轨,其底端设有弹簧抵持于固定支架,以有效支持喷气管。換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在机架两侧轨道上设置多个受控朝后位移重叠的板框,各板框两端分别设有凹状滤室及其表面滤布,以挤压污泥浆脱水,通过轨道侧的拉送机构依序朝前逐一拉开板框,以由其滤布表面往下卸落已脱水的污泥;其特征在于该喷气卸料装置包含有一喷气管及其ー侧固定支架,以横跨位于板框的上方,该喷气管沿着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头,使喷气管受控位移至正被拉开板框的上方,通过各喷头往下朝向滤布进行喷气,以辅助卸落污泥。于较佳实施例中,该喷气卸料装置包含有两个相对喷气管及其多个喷嘴,以朝向板框的两端滤布。

图I是公知污泥压滤机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污泥压滤机及其喷气卸料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图2的左侧视放大图;图4是如图2喷气卸料装置与拉送机构的结构图;图5是如图4的立体图;图6是如图5另ー侧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污泥压滤机退开活动端座,以及拉送机构夹住第一片板框的动作图;图8是接续图7拉开第一片板框的动作图;图9是如图8拉开第一片板框进行喷气卸料的动作图;图10是接续图8拉送机构夹住第二片板框的动作图;图11是接续图10拉开第二片板框的动作图;图12是如图11拉开第二片板框进行喷气卸料的动作图;图13是接续图11拉送机构夹住第三片板框的动作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机架11、轨道12、固定端座 13、活动端座14、油压缸15、固定座16、活塞杆17、污泥浆管路18、排污水管路 19、污泥2、板框21、滤室22、滤布23、污泥ロ24、凸耳25、排水孔3、拉送机构31、链轮32、链轮33、链条34、夹具35、卡勾36、夹勾37、制动杆[0039]38、导轮4、导轨41、吊杆42、滚轮43、弹簧5、喷气卸料装置 51、喷气管52、固定支架53、喷头54、横框杆55、喷气供应管 56、侧框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请參阅图2、图3、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污泥压滤机的主体架构与原理大致上与公知者相雷同,如图中所示,污泥压滤机设为矩形机体,其机架I在两侧轨道11上跨置多个受控朝后位移重叠并靠的板框2 (如图中的右方),并且配合固定端座12与活动端座13,再由固定座15上的油压缸14以活塞杆16施カ强制定位。在各板框2设有两侧凸耳24跨置于两侧轨道11上,而各板框2两侧凹状滤室21各设一与其污泥ロ 23相通的滤布22,以及其角落位置设有多个排水孔25,供连通固定端座12的污泥浆管路17与排污水管路18。在全部板框2重叠并靠压滤污泥浆时,利用泵持续馈送及挤压污泥浆,使污水经由排水孔25往外排出,而污泥19则被滤布22包在滤室21内进行挤压脱水。污泥压滤机在两侧轨道11各设有ー拉送机构3,如图2至图8所示,拉送机构3包含有两个相隔链轮31、32之间共同连接环挂ー链条33,以带动ー夹具34及其两侧导轮38前后位移,在夹具34枢设有常态活动弹出的ー卡勾35及ー夹勾36,并且卡勾35与夹勾36可顺势受压退入,使夹具34及其卡勾35、夹勾36受控逐一拉动板框2,而当制动杆37随着夹具34到达轨道11的最后端吋,则能控制卡勾35保持退入定位,以便于夹具34随着链条33朝前回移至最前端。于图2至图6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5包含有两个相对喷气管51及其ー侧固定支架52,以横跨位于板框2的上方,两个喷气管51各沿着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头53,而喷气卸料装置5的固定支架52则包含有一横框杆54,以及由横框杆54朝下连接ー侧框杆56,使横框杆54可支持横向设置的喷气管51,而侧框杆56下段作为连接部固定于相对拉送机构3的夹具34侧,并且两个喷气管51 —端连接有喷气供应管55,以提供压缩空气源。当污泥压滤机配合电控箱实际操作时,如图2所示,在机架I两侧轨道11上的各板框2受控朝后(如图中的右方)位移重叠,以挤压污泥浆完成脱水,然后以油压缸14带动活动端座13朝前位移(如图中的左方),再如图7至图13所示,通过轨道11侧的拉送机构3以夹具34依序朝前逐一拉开板框2,以由其滤布22表面往下卸落已脱水的污泥19。由于喷气卸料装置5的固定支架52固定于拉送机构3的夹具34,因此两个喷气管51受控连动位移至正被拉开板框2的上方,在拉开板框2的位移过程中,通过各喷头53往下朝向前后端滤布22进行喷气,以迅速确实辅助卸落污泥17,能够提高污泥压滤卸料作业效率。于图2至图5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污泥压滤机可在机架I上方沿着前后方向设置ー导轨4,而喷气卸料装置5的固定支架52在横框杆54上穿置ー吊杆41,并且吊杆41顶端设有ー滚轮42以滚动于导轨4,其底端则设有弹簧43抵持于固定支架52,以辅助引导支持住喷气卸料装置5的喷气管5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污泥压滤机的不足与缺陷,其关键技术为利用喷气卸料装置迅速确实辅助卸落污泥,能够提高污泥压滤卸料作业效率,并且大幅度简化构件,节省制作成本及エ时,更经久耐用,而且操作简易方便。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 型精神范畴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在机架两侧轨道上设置多个受控朝后位移重叠的板框,各板框两端分别设有凹状滤室及其表面滤布,以挤压污泥浆脱水,通过轨道侧的拉送机构依序朝前逐一拉开板框,以由其滤布表面往下卸落已脱水的污泥;其特征在于该喷气卸料装置包含有一喷气管及其ー侧固定支架,以横跨位于板框的上方,该喷气管沿着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头,使喷气管受控位移至正被拉开板框的上方,通过各喷头往下朝向滤布进行喷气,以辅助卸落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喷气卸料装置的固定支架包含有一横框杆,以及朝下连接ー侧框杆,该横框杆支持横向设置的喷气管,该侧框杆作为连接部,该喷气管一端连接有喷气供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拉送机构包含有两个相隔链轮之间共同连接链条带动ー夹具,以受控逐一拉动板框,该固定支架的侧框杆固定于夹具。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喷气卸料装置包含有两个相对喷气管及其多个喷嘴,以朝向板框的两端滤布。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机架上方沿着前后方向设置ー导轨,该喷气卸料装置的固定支架上穿置一吊杆,该吊杆顶端设有ー滚轮以滚动于导轨,其底端设有弹簧抵持于固定支架。
专利摘要一种污泥压滤机喷气卸料装置,在机架两侧轨道上设置多个受控朝后位移重叠的板框,各板框两端分别设有凹状滤室及其表面滤布,以挤压污泥浆脱水,通过轨道侧的拉送机构依序朝前逐一拉开板框,以由其滤布表面往下卸落已脱水的污泥;本实用新型喷气卸料装置包含有一或两个相对喷气管及其一侧固定支架,以横跨位于板框的上方,喷气管沿着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头,使喷气管受控位移至正被拉开板框的上方,通过各喷头往下朝向两端滤布进行喷气,以迅速确实辅助卸落污泥,能够提高污泥压滤卸料作业效率。
文档编号B01D25/32GK202478689SQ20112055394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吕明旺 申请人:吕明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