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油器及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570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油器及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油器及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适用于液压回路的减压阀等阀装置中,在对滑阀供给油的油路中夹设有滤油器。作为滤油器,已知有使用了金属丝网的滤油器,但目前还提供了在金属薄板上形成有通过孔的滤油器。根据这种滤油器,不必担心因金属丝网的松开而引起的通过孔的偏移,且能够容易地确保一定的品质(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日本实用新型昭61-39036号的微型胶片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其中,这种滤油器通常通过蚀刻而成形。在通过蚀刻来形成滤油器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掩模的形状来任意地设定通过孔的形状或位置,能够使成形作业容易化。然而,就滤油器来说,由于通过孔的内径极小,因此通过蚀刻来形成时的板厚受到很大限制。具体而言,当板厚变大时,蚀刻的时间变得很长。当板厚变大时,蚀刻所形成的通过孔的形状呈圆锥状,占有面积变大,因此必须将通过孔彼此间的距离设定得较大,从而难以增加通过孔的数目。因此,无法确保滤油器的充分的刚性,例如,在液压回路中发生了喷流的情况下,可能会容易引起损伤。在对滤油器带来损伤的情况下,没有过滤的油直接流入到滑阀等阀中,从而难以保证阀装置的功能。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够确保充分的刚性且使成形作业容易化的滤油器及阀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滤油器夹设在油通路中,使油通过利用蚀刻形成的过滤器主体的通过孔来进行油的过滤,所述滤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主体的一方的表面上,油通过部被蚀刻至板厚的一半,在所述过滤器主体的另一方的表面上,在形成有所述油通过部的部位通过蚀刻而形成有通过孔。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滤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通过孔以使位于所述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的部分的油的通过率比位于周缘部的部分的油的通过率小的方式分布。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滤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有彼此相同的大小的多个油通过部均匀地配置在过滤器主体上,且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侧配置的油通过部的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的数目设定成比在过滤器主体的外周侧配置的油通过部的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的数目少。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滤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的数目彼此相等的多个油通过部以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比在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稀疏的方式配置。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滤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构成阻止油的通过的遮蔽部,在所述遮蔽部的周围设置有通过孔。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滤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配置有遮蔽板。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阀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在到达阀主体的滑阀的油通路中夹设有上述的滤油器中的任ー种。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形成有油通过部的状态下形成通过孔,因此作为过滤器主体 来说,可以适用具有比较大的板厚的构件。由此,能够将作为过滤器主体的刚性确保得较大。


图I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I的滤油器的图。图IB是在图IA所示的滤油器中,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设置的油通过部的放大图。图IC是在图IA所示的滤油器中,在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内周侧设置的油通过部的放大图。图ID是在图IA所示的滤油器中,在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外周侧设置的油通过部的放大图。图2是图IA所示的滤油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适用图IA所示的滤油器的阀装置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滤油器的图。图4B是在图4A所示的滤油器中,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内周侧及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外周侧设置的油通过部的放大图。图5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滤油器的图。图5B是在图5A所示的滤油器中,在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外周侧及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内周侧设置的油通过部的放大图。图6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滤油器的图。图6B是在图6A所示的滤油器中,在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外周侧及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内周侧设置的油通过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滤油器及阀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实施例I图IA 图2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I的滤油器。如图3所示,这里所例示的滤油器10在阀装置100的阀主体110中夹设在从油供给源111至滑阀112的供给油通路113a和将通过了滑阀112的油喷出的喷出油通路113b中,对通过各油通路113的油进行过滤。阀装置100是以电磁螺线管114为驱动源而使滑阀112沿轴向移动,且进行从供给油通路113a向喷出油通路113b的油的通过控制的装置。在供给油通路113a及喷出油通路113b上,在设置滤油器10的部位形成有过滤器收容部113c。过滤器收容部113c形成为横截面比油通路113大径的圆形状,且与油通路113之间构成台阶部113d。安装在上述的过滤器收容部113c中的滤油器10如图IA 图3所示,过滤器主体11形成为比阀主体110的过滤器收容部113c稍小径的圆板状,在过滤器收容部113c中嵌接间隔圈115,由此以圆形的周缘部夹在台阶部113d与间隔圈115之间的状态固定设置在过滤器收容部113c中。在过滤器主体11上设置有多个油通过部12a、12b、12c。油通过部12a、12b、12c为在过滤器主体11的一方的表面上形成的凹部,形成为开ロ的大小彼此相同的圆形,且配设在过滤器主体11中与供给油通路113a或喷出油通路113b的开ロ对置的区域(以下,称为“有效区域11A”)。上述油通过部12a、12b、12c均匀地配置在过滤器主体11的有效区域IlA中,且在有效区域IlA的任意部位处,每单位面积的数目都大致相同。
在各油通过部12a、12b、12c上形成有多个通过孔13。通过孔13为具有彼此相同的内径的贯通孔。通过孔13的内径形成为呈现出期望的过滤器功能所需的尺寸。从图IB 图ID明确可知,就形成在油通过部12a、12b、12c上的通过孔13而言,与在过滤器主体11的中心部配置的油通过部12a上的通过孔13相比,在过滤器主体11的周缘部配置的油通过部12b、12c上的通过孔13的每单位面积的数目更多。在过滤器主体11的周缘部,位于更外周侧的油通过部12c上的通过孔13与位于内周侧的油通过部12b上的通过孔13相比每单位面积的数目设定得更多。如图2所示,上述的油通过部12a、12b、12c及通过孔13均通过对过滤器主体11实施蚀刻而形成。更具体而言,作为过滤器主体11,适用金属制的构件,首先,在将一方的表面遮掩的状态下对另一方的表面进行蚀刻而将油通过部12a、12b、12c成形至板厚的1/2为止(所谓的半蚀刻)。之后,在将形成有油通过部12a、12b、12c的表面遮掩的状态下从过滤器主体11的相反侧的表面进行蚀刻而形成通过孔13。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滤油器10,由于在形成有油通过部12a、12b、12c的状态下形成通过孔13,因此作为过滤器主体11来说,能够适用具有比较大的板厚的构件。即,由于滤油器10的通过孔13的内径极小,因此在通过蚀刻来形成的情况下板厚受到大的限制。然而,若如上所述那样形成油通过部12a、12b、12c,则能够与过滤器主体11的板厚无关地将形成通过孔13的部分的板厚构成得较小。由此,能够将作为过滤器主体11的刚性确保得较大。尤其在过滤器主体11的中央部,与周缘部相比通过孔13的数目少,因此与周缘部相比刚性大。就油通路113中的油的流速分布来说,与周缘部相比,中央部更大。因此,根据将中央部分的刚性构成得较大的滤油器10,在耐久性这点上极其有利。进而,根据该滤油器10,过滤器主体11的中心部处的通过孔13的开ロ率、即油的通过率与周缘部相比小。因此,在安装于油通路113的情况下,油的流速分布大的中央部的通过阻カ大,而周缘部的通过阻カ小,因此油的流动在油通路113的横截面上分散到大致整个区域。因此,即使在油通路113中发生了喷流的情况下,喷流也不会直接与过滤器主体11的中央部发生冲撞,喷流所引起的负载也分散到过滤器主体11的整体上。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喷流所引起的过滤器主体11的损伤,能够提高所适用的阀装置100的可靠性及耐久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滤油器10无论将油通过部12a、12b、12c朝向上游侧还是朝向下游侧,所产生的压カ损失或耐压性都不会有大的差別。因此,在安装时不需要特别注意朝向。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I的阀装置100中,在供给油通路113a及喷出油通路113b这两者中都夹设有滤油器10,但也可以在至少一方,更优选仅在供给油通路113a中夹设滤油器10。实施例2在上述的实施例I中,通过使均匀地配置于过滤器主体11的有效区域IlA中的油通过部12a、12b、12c在中心部和周缘部变更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13的数目来变更油的通过率。相对于此,在图4A及图4B所示的实施例2中,通过使油通过部相对于过滤器 主体的配置在中心部和周缘部变化来变更油的通过率。S卩,在实施例2的滤油器20中,将油通过部22以周缘部比中央部密的方式配置在过滤器主体21。形成在油通过部22上的通过孔23的每单位面积的数目在中央部和周缘部彼此相同。在形成该滤油器20时,可以与实施例I同样,通过对金属制的过滤器主体21实施蚀刻,由此形成油通过部22,之后形成通过孔23。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滤油器20中,由于在形成有油通过部22的状态下形成通过孔23,因此作为过滤器主体21来说,可以适用具有比较大的板厚的构件,能够将作为过滤器主体21的刚性确保得较大。尤其在过滤器主体21的中央部中,与周缘部相比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23的数目少,因此与周缘部相比刚性大。就油通路113中的油的流速分布来说,与周缘部相比中央部更大。因此,根据将中央部分的刚性构成得较大的滤油器20,在耐久性这点上极其有利。进而,根据该滤油器20,过滤器主体21的中心部处的油的通过率与周缘部相比小。因此,在安装于油通路113(图3)的情况下,油的流速分布大的中央部的通过阻カ大,而周缘部的通过阻カ小,因此油的流动在油通路113 (图3)的横截面上分散到大致整个区域。因此,即使在油通路113 (图3)中发生了喷流的情况下,喷流也不会直接与过滤器主体21的中央部发生冲撞,喷流所引起的负载也分散到过滤器主体21的整体。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喷流所引起的过滤器主体21的损伤,能够提高作为阀装置100的可靠性及耐久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例2中,对油通过部22来说,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23在中央部和周缘部都相同,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23的数目在周缘部比在中央部多。实施例3在上述的实施例I中,通过使均匀地配置于过滤器主体21的有效区域IlA中的油通过部22在中心部和周缘部变更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23的数目来变更油的通过率。相对于此,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实施例3的滤油器30中,仅在过滤器主体31的周缘部形成油通过部32,在过滤器主体31的中央部完全不设置油通过部32。对配置在周缘部的油通过部32来说,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33的数目彼此相同。形成滤油器30的方法与实施例I或实施例2相同。在如上那样构成的滤油器30中,由于在形成有油通过部32的状态下形成通过孔33,因此作为过滤器主体31来说,可以适用具有比较大的板厚的构件,能够将作为过滤器主体31的刚性确保得较大。尤其在过滤器主体31的中央部,由于完全不存在油通过部32及通过孔33,因此与周缘部相比刚性大。就油通路113(图3)中的油的流速分布来说,与周缘部相比中央部大。因此,根据将中央部分的刚性构成得较大的滤油器30,在耐久性这点上极其有利。进而,根据该滤油器30,由于过滤器主体31的中心部处的油的通过率为零,因此在安装于油通路113 (图3)的情况下,油的流速分布大的中央部的通过阻カ大,而周缘部的通过阻カ小,其结果是,油的流动在油通路113 (图3)的横截面上分散到周缘部。因此,即使在油通路113 (图3)中发生了喷流,喷流也不会直接与过滤器主体31的中央部发生冲撞,喷流所引起的负载也分散到过滤器主体31的整体。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喷流所引起的过滤器主体31的损伤,能够提高作为阀装置100的可靠性及耐久性。实施例4
在上述的实施例3中,仅在过滤器主体31的周缘部形成油通过部32。相对于此,在图6A及图6B所示的实施例4的滤油器40中,在过滤器主体41的有效区域41A中均匀地设置油通过部42。形成在油通过部42上的通过孔43的每单位面积的数目在所有的油通过部42中也均匀。即,可以适用目前使用的滤油器40的过滤器主体41。然而,在实施例4的滤油器40中,通过在过滤器主体41的中心部配设圆板状的遮蔽板45,由此使油的通过率在过滤器主体41的中心部和周缘部变更。作为遮蔽板45,可以将单独的板固定于过滤器主体41的中心部,但也可以在安装于阀主体110时的间隔圈115 (图3)上设置遮蔽板45。尤其在间隔圈115(图3)上设有遮蔽板45的情况下,无需对滤油器40实施蚀刻以外的加エ、例如将遮蔽板45固定于过滤器主体41等加工,因此不会导致制造エ序的复杂化。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滤油器40中,由于过滤器主体41的中心部被遮蔽板45覆盖,因此在油通路113 (图3)中,被遮蔽板45覆盖的中心部的刚性比周缘部的刚性大,在耐久性这点上极其有利。进而,根据该滤油器40,由于过滤器主体41的中心部处的油的通过率为零,因此在安装于油通路113 (图3)的情况下,油的流速分布大的中央部的通过阻カ大,而周缘部的通过阻カ小,其结果是,油的流动在油通路113(图3)的横截面上分散到周缘部。因此,SP使在油通路113 (图3)中发生了喷流的情况下,喷流也不会直接与过滤器主体41的中央部发生冲撞,覆盖中心部的遮蔽板45承受喷流的负载。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喷流引起的过滤器主体41的损伤,能够提高作为阀装置100的可靠性及耐久性。符号说明10 滤油器11 过滤器主体12a、12b、12c 油通过部13 通过孔20 滤油器21 过滤器主体22 油通过部23 通过孔
30滤油器31过滤器主体32油通过部33通过孔40滤油器41过滤器主体42油通过部43通过孔
45遮蔽板100 阀装置113 油通路115 间隔圈
权利要求
1.一种滤油器,夹设在油通路中,使油通过利用蚀刻形成的过滤器主体的通过孔来进行油的过滤, 所述滤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过滤器主体的一方的表面上,油通过部被蚀刻至板厚的一半, 在所述过滤器主体的另一方的表面上,在形成有所述油通过部的部位通过蚀刻而形成有通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滤油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孔以使位于所述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的部分的油的通过率比位于周缘部的部分的油的通过率小的方式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彼此相同的大小的多个油通过部均匀地配置在过滤器主体上,且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侧配置的油通过部的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的数目设定成比在过滤器主体的外周侧配置的油通过部的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的数目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油器,其特征在于, 每单位面积的通过孔的数目彼此相等的多个油通过部以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比在过滤器主体的周缘部稀疏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油器,其特征在于, 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构成阻止油的通过的遮蔽部,在所述遮蔽部的周围设置有通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油器,其特征在于, 在过滤器主体的中心部配置有遮蔽板。
7.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到达阀主体的滑阀的油通路中夹设有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充分的刚性且使成形作业容易化的滤油器及阀装置,在所述滤油器中,在过滤器主体(11)的一方的表面上,油通过部(12a、12b、12c)被蚀刻至板厚的一半,在过滤器主体(11)的另一方的表面上,在形成有油通过部(12a、12b、12c)的部位通过蚀刻而形成有通过孔(13)。
文档编号B01D35/02GK102858422SQ20118002132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堀秀司, 明石光正, 田岛正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