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燃料过滤器和燃料过滤器的过滤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534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燃料过滤器和燃料过滤器的过滤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特别是机动车的内燃机的燃料、尤其是柴油燃料的燃料过滤器,所述燃料过滤器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待净化燃料的燃料入口、至少一个用于已净化燃料的燃料出口和至少一个用于从燃料中分离出的水的排水口;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布置有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将燃料入口与燃料出口密封地隔开并且具有设计为空心体的过滤介质,燃料能够从内向外或者从外向内流过所述过滤介质以进行过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燃料过滤器的过滤元件,所述燃料过滤器用于内燃机、特别是机动车的内燃机的燃料、尤其是柴油燃料,所述过滤元件能够这样布置在燃料过滤器的壳体中,从而其将壳体的燃料入口与燃料出口密封地隔开,并且所述过滤元件具有设计为空心体的过滤介质,燃料能够从内向外或者从外向内流过所述过滤介质以进行过滤。
背景技术
文献US2009/0250402A1公开了一种能够从燃料中去除颗粒和水的燃料过滤器。该燃料过滤器具有一个将过滤元件布置于其中的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待过滤燃料的入口和一个用于已净化燃料的出口。过滤元件将入口与出口隔开,该过滤元件具有一个圆柱形外过滤介质级和一个以一定径向距离布置在外过滤介质级中的圆柱形内过滤介质级。外过滤介质级由一种适合于使得在燃料中所含的游离水和乳化水聚结的材料构成。内过滤介质级由一种适合于从燃料中分离出水的、从而不会有水到达内过滤介质级下游的水分离介质构成。外过滤介质级和内过滤介质级还适合于从燃料中去除或者捕获杂质颗粒。内过滤介质级在第一下端盖和上端圆盘之间延伸。第一下端盖包括一副相对而置的法兰,这些法兰从第一下端盖的基段向上延伸。外过滤介质级在第二下端盖和上端圆盘之间延伸。第二下端盖同样包括一副相对而置的法兰,这些法兰从基段向上延伸。外过滤介质级具有比内过滤介质级更大的垂直长度。通过长度差别在内过滤介质级的下端面与外过滤介质级的下端面之间实现间隙。径向间隙位于内过滤介质级的外圆周面与外过滤介质级的内圆周面之间。一旦利用外过滤介质级形成了水滴并且水滴离开该过滤介质级,径向间隙就能使得已经聚结在外过滤介质级中的水向下移动。通过长度差别以及两个端盖的不可透过流体的法兰的轴向范围限制外过滤介质级的过滤介质与内过滤介质级的过滤介质的轴向搭接。这些法兰可能影响燃料和/或水在径向间隙中的流动路径,进而也会影响燃料过滤器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燃料过滤器和燃料过滤器的过滤元件,其中进一步改善了在燃料中所含的水的分离。根据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沿燃料的流动方向将具有设计为空心体的、用于分离在燃料中所含水的、疏水的可透过燃料的分离介质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的水分离单元这样布置在所述过滤介质的后面、包围所述过滤介质地布置或者布置在由所述过滤介质限定的内腔中,从而在所述过滤介质和所述分离介质之间实现与所述排水口相连的降落间隙,并且所述分离介质沿燃料经由所述分离介质的流动方向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上游侧高度上和/或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上游侧之后。按照本发明,过滤元件是多级的。尤其可利用过滤介质滤出污染燃料的颗粒。沿燃料的流动路径将用于分离在燃料中所含的水的分离介质布置在过滤介质之后。在过滤介质和分离介质之间实现用于分离水的降落间隙。由此将分离介质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上游侧的高度上和/或布置在上游侧后面,就能产生与沿流动方向将分离介质布置在分离介质支撑体上游侧前面的过滤元件相比更宽的降落间隙。能够在分离介质上截留在燃料中所含的水滴,于是使水滴经由降落间隙离开过滤元件。由于降落间隙比较宽,分离出的水滴可以比较顺利地流向集水腔。视燃料的比重而定,降落的水滴可能会下沉或者上浮。有利地,所述分离介质能够是滤网状的。滤网状的、尤其是织造的(gewebt)分离介质的优点在于:能够使水滴停留在滤网纤维上并且尤其能够向下滴落或者向上浮起。在滤网状的分离介质上最优地将水截留(zurilckhalten)。可以简单而限定地设置滤网状织物的网孔,从而能够使其最优地透过燃料。可以利用滤网状结构容易地将在分离介质上的压力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有利地分离介质能够几乎在过滤介质的全部范围内延伸。这样分离介质能够几乎完全遮盖过滤介质的洁净侧,从而降落间隙能够几乎在过滤介质的整个范围内延伸。这样就能在过滤介质和分离介质上实现相当大的过流表面,从而可在过滤介质的整个洁净侧范围内将水分离。以这种方式能够改善水分离效果。此外可以减小燃料的流动速度,这也有利于将水分离出来。为了稳定所述过滤介质,优选借助于至少一个过滤介质支撑体至少在降落间隙的侧面支撑所述过滤介质。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将过滤介质支撑体和分离介质支撑体的对于流体的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至少部分相互错开地布置,使得降落间隙至少在轴向上具有连续的分布。通过这种将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尤其是凸肋和/或末端体(Endk0rper)错开布置的方式可避免在降落间隙中出现狭窄部位。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能够位于过滤介质上和/或水分离单元上。但也能够设有其它构件、尤其是能够将其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与过滤介质的和水分离单元的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错开地布置的支撑管、中间管或者聚结元件。这样降落间隙就会具有连续的、也就是均匀且不间断的分布,尤其没有狭窄部位。在降落间隙中尤其可实现降落水的均匀流动,可避免出现湍流。以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水分离效果。通过在降落间隙中的均匀流动速度防止燃料将水滴沿流动方向夹带到分离介质后面。如果有利地设置从径向内侧向外流过过滤介质,则分离介质位于过滤介质之外并且将其包围。如果替代地设置从径向外侧向内流过过滤介质,则分离介质位于过滤介质的内腔中。尤其有利地能够将水收集在与排水口相连的集水腔中。基本上通过重力确定水在分离介质前端的主流动方向。因此优选如此确定水在过滤元件中的主流动路径,使其在过滤元件的安装状态下基本上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延伸。使用按照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也能够对比重大于水的燃料进行净化,类似地在这种比重大于水的燃料中水滴向上浮动。为此能够将过滤元件倒转地、即围绕水平轴线旋转180°地布置。能够相应地布置燃料入口、燃料出口和排水口。能够沿燃料的流动方向将分离介质布置在分离介质支撑体的高度上、尤其可以布置在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上游侧的高度上。能够将分离介质这样布置在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之间,使其在上游侧终止于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尤其可以将分离介质整体地成型到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上。分离介质也能够沿流动方向延伸到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上游侧后面,尤其能够延伸到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的上游侧后面,且同时在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之间延伸。有利地能够将分离介质布置在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下游侧上和/或后面,尤其可以布置在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的下游侧上和/或后面。其优点在于,在生产一种从径向外侧向内流过的水分离单元时,则能够优选用一种塑料对分离介质进行简易地注塑包覆成型用于实现分离介质支撑体。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过滤介质的中间管的支柱和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水分离单元的支撑篮的支柱相互错开布置。有利地对于同轴的过滤元件来说,能够将垂直于轴线的或者沿圆周方向延伸的中间管和支撑篮的圆周支柱在轴向上相互错开地布置。相应地有利地能够将相对于轴线在轴向上延伸的中间管和支撑篮的轴向支柱沿圆周方向相互错开布置。相应地也能够将倾斜于过滤元件的轴线延伸的支柱相互错开布置。以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可能会在降落间隙中造成狭窄的中间管和支撑篮的支柱的搭接。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过滤介质端面的端圆盘和水分离单元端面的末端体在轴向上相互错开布置,并且形成降落间隙的环形排出口的边界。通过端圆盘的和末端体的错开布置能够使得排出口的可过流的断面大致等于用于降落水的降落间隙的过流断面。这样降落水能够从降落间隙均匀流出。以这种方式进一步改善分离效率。用于降落水的降落间隙的过流断面通常水平地延伸,排出口的过流断面相对于其倾斜地延伸。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在降落间隙的朝向过滤介质的侧面将至少一个用于分离在燃料中所含水的设计为空心体的聚结介质布置在过滤介质和分离介质之间。沿流动方向在过滤介质之后也能够在至少一个聚结介质上将在燃料中所含的极小的水滴结合成为较大的水滴。在此能够将细微的水滴截留在至少一个聚结介质上并且使其变大,直至燃料流能够将其重新带走并且从至少一个聚结介质中向外排出。有利地沿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两个或更多的聚结介质。在此有利地沿流动方向的第一聚集介质能够更加精细,尤其能够具有比后续聚结介质更小的孔径。以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改善在聚结介质上的水分离效果。还能够有利地将过滤介质、分离介质和必要时将至少一个聚结介质同轴布置。同轴布置可以节省空间。在采用同轴布置时,则还能简单地优化从径向外侧向内的或者从径向内侧向外的燃料流动路径。在此过滤介质的、至少一个聚结介质的和分离介质的基面可以相似,但是基面也可以不同,尤其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角形。有利地过滤介质和/或至少一个聚结介质可以是多层的,以便提高其效率。作为替代或补充,分离介质可以是单层的,这样就能实现紧凑的结构。单层介质能够容易地生产和装配。能够有利地这样设计过滤介质,使其仅仅作为微粒过滤器并且不会使得水滴结合。还能够有利地将分离介质仅仅设计用于截留水滴而不是用于过滤颗粒。此外有利地至少一个聚结介质能够仅仅用于聚结水滴。以这种方式能够在不同的阶段中对颗粒进行过滤、使水滴聚结并且使燃料与水相互分开。这样能够分别优化各个阶段的相应功能。有利地,过滤元件能够是一种圆形过滤元件。圆形过滤元件能够节省空间地构造。能够利用圆形过滤元件实现最佳的过滤/分离面积与结构空间之比。壳体还能够是可打开的,并且将过滤元件可更换地布置在壳体中。这样能够容易地从壳体中移去过滤元件用于更换或者维护。所述任务还能够根据本发明通过过滤元件来解决,即沿燃料的流动方向将具有设计为空心体的、用于分离在燃料中所含水的、疏水的可透过燃料的分离介质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的水分离单元这样布置在所述过滤介质的后面、包围所述过滤介质地布置或者布置在由所述过滤介质限定的内腔中,从而在所述过滤介质和所述分离介质之间实现与所述排水口相连的降落间隙,并且所述分离介质沿燃料经由所述分离介质的流动方向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上游侧高度上和/或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上游侧之后。与根据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相关的优点和特征均适用于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过滤元件及其相应有利的设计方案。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由以下说明部分给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附图进行详细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在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组合地公开的特征适当地单独考虑,并且可以将其概括成其它合理的组合。附图示出:图1是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更换的三级过滤元件的燃料过滤器的纵剖面图,其中将过滤介质的封闭端圆盘和水分离单元的端圆盘相互错开布置;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更换的三级过滤元件的纵剖面图,所述过滤元件与图1所示的过滤元件类似;图3是图2所示过滤元件的横截面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机动车内燃机的燃料系统的燃料过滤器10的纵剖面图。燃料过滤器10用于净化内燃机运行所使用的燃料、例如柴油燃料。此外,燃料过滤器10还用于分离包含在燃料中的水。燃料过滤器10具有由两部分组成的壳体12,所述壳体具有杯状的过滤杯14和可分开地布置在过滤杯14上的过滤器顶盖16。在所述过滤杯14和过滤器顶盖16之间布置有密封环17。将用于已净化燃料的排水管接头18大致居中布置在过滤器盖16中,所述排水管接头在壳体12外部与在图1中未示出的燃料排出管相连。在壳体12的内部将排水管接头18与在连接管接头22内腔中的流出腔20相连。连接管接头22在顶盖16的朝向壳体12内部的侧面上与过滤器轴线24同轴地延伸。在正常安装位置处以及在内燃机的正常运行条件下,正如在图1中所示的过滤器轴线24垂直延伸。如果没有其它说明,以下采用的“轴向”、“径向”、“同轴”和“圆周”均以过滤器轴线24为参考。
顶盖16在连接管接头22外部径向地具有用于待净化燃料的入口管接头26,所述入口管接头与壳体12中的流入腔28相连的。在壳体12的外部将入口管接头26与图1中未示出的、用于燃料的燃料输入管相连。将排水管接头30与过滤器轴线24同轴地布置在过滤杯14的底部上。排水管接头30与在壳体12中在下方的集水腔32相连。在壳体12外部将排水管接头30与图中未示出的排水管相连,能够通过该排水管将从燃料中分离的水排出壳体12。将具有水位传感器的排水阀34布置在排水管接头30中。排水阀34在静止状态下闭合,从而来自集水腔32的液体不能够通过排水管接头30从壳体12中溢出。当在集水腔32中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水位时,排水阀34自动打开,从而能够通过排水管接头30排出分离出的水。可更换的过滤元件36布置在壳体12中,该过滤元件36被设计成圆形过滤元件。过滤元件36将入口管接头26与排水管接头18密封地隔开。过滤元件36包括一个星形折叠的过滤介质38,尤其可利用该过滤介质从待净化的燃料中滤出颗粒。过滤介质38总体具有同轴圆柱壳的形状。在朝向过滤杯14底部的下端面上将过滤介质38与不可透过流体的封闭端圆盘40密封地相连。在其对置的、朝向顶盖16的上端面上将过滤介质38与连接端圆盘42密封地相连。具有流体通道的、骨架状的中间管43在连接端圆盘42和封闭端圆盘40之间、在过滤介质38的内腔45中同轴地延伸,所述中间管将两个端圆盘40和42相互稳定连接。封闭端圆盘40具有同轴的开口 44,中间管43包围开口 44。开口 44将内腔45与集水腔32相连。封闭端圆盘40在朝向过滤杯14的底部的外侧上具有四个支撑接片46,所述支撑接片沿着假想的同轴圆柱壳均匀分布地延伸。假想的圆柱壳包围开口 44和排水管接头30。过滤元件36利用支撑接片46支撑到过滤杯14底部上。连接开口 48位于支撑接片46之间,在集水腔32中的水通过所述连接开口也能够径向地分布在支撑接片46的外部。连接端圆盘42具有同轴的开口 50,所述开口 50由两个同轴凸起部包围,所述凸起部沿轴向方向在连接端圆盘42外侧延伸。这两个凸起部限定用于过滤元件36的水分离单元56的环状插入接片54的容纳槽52。第一同轴聚结介质(Koaleszenzmedium) 58位于过滤介质38的径向内圆周面与中间管43之间,第二同轴聚结介质92径向地连接在第一聚结介质58内部。聚结介质58和92分别为单层的纤维租(Faservlies)。第一聚结介质58相比于第二聚结介质92更精细、例如具有比第二聚结介质92更小的网孔尺寸(Maschenweit)。聚结介质58和92分别为圆周地封闭的,并且在连接端圆盘42和封闭端圆盘40之间延伸。聚结介质58和92也用于将在燃料中包含的极小水滴汇聚成更大的水滴。水分离单元56具有形式为具有连接区段64的支撑篮62的分离介质支撑体和一个分离介质66,所述连接区段也有一个插入接片54。连接区段64大致圆盘状地具有同轴的开口,顶盖16的连接管接头22伸入到所述开口中。连接区段64在其朝向顶盖16的外侧上具有同轴的连接管接头68。连接管接头68在其自由端面上沿径向向内弯曲90度。型材密封圈(Profilringdichtung) 70位于连接管接头68的径向内侧边缘上。将连接管接头68这样插入到连接管接头22中,从而密封具有型材密封圈70的连接部。
预先通过连接端圆盘42的开口 50将分离介质66沿轴向插入水分离单元56。支撑篮62和分离介质66位于由聚结介质58和92限定的内腔中,也就是位于过滤介质38的内腔45中。分离介质66由一种疏水的滤网构成,其具有与过滤器轴线24同轴的管子的形状,并且从连接端圆盘42的轴向高度一直延伸到封闭端圆盘40的轴向高度。所述分离介质68为圆周地封闭的。分离介质66的轴向伸长至少近似地相当于过滤介质38以及聚结介质58和92的轴向伸长。支撑篮62的圆周壁呈栅格状构造。支撑篮62在其配属于连接管接头22的端面上敞开。利用端圆盘59封闭支撑篮62的、朝向集水腔32的下端面。端圆盘59通过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轴向支柱60与连接区段64相连。沿轴向方向大致在端圆盘59和连接区段64之间居中地布置与过滤器轴线24同轴的支撑环61,所述支撑环使轴向支柱60相互连接。端圆盘59、轴向支柱60和支撑环61均不可透过流体。分离介质66终止于轴向支柱60的、支撑环61的和端圆盘59的径向外侧边。分离介质66在燃料经过分离介质66的流动方向80上优选位于轴向支柱60的和支撑环61的径向外侧的、也就是上游侧的高度上。分离介质66也能够在流动方向80上位于轴向支柱60的和支撑环61的径向外侧后面。能够将支撑篮62成型到分离介质66上,反之亦可。也能够将支撑篮62和分离介质66作为独立的部分相互连接。分离介质66和支撑篮62也能够由同一种材料、例如塑料、整体制成,例如采用注塑法浇铸成型。在内腔45中降落间隙(AusiMlspalt) 74位于分离介质66与聚结介质58和92之间。降落间隙74具有环形腔的形状。通过聚结介质58和92和中间管43形成降落间隙74的径向外侧边界,通过分离介质66形成其径向内侧边界。支撑篮62在轴向上以偏置量75伸出过滤元件36的封闭端圆盘40的端面外表面。在支撑篮62的端圆盘59与封闭端圆盘40之间实现一个使得降落间隙74与集水腔32相连的环形排出口 77。错开布置封闭端圆盘40和端圆盘59使得降落间隙74的过流断面连续过渡到排出口 77中而没有狭窄部位。降落间隙74的径向范围在轴向上观察为连续的分布。用于降落水的降落间隙74的过流断面垂直于过滤器轴线24分布。排出口 77的可过流的断面倾斜于过滤器轴线24分布。支撑篮62的支撑环61沿轴向方向与中间管43的不可透过流体的圆周环79错开地布置。支撑篮62的轴向支柱60在圆周上与中间管43的不可透过流体的轴向支柱错开地布置,这些轴向支柱在图1中被水分离单元56遮挡。这样也在这里避免了在降落间隙74中的狭窄部位。此外,将一个密封环72布置在封闭端圆盘40的径向外圆周面上,该密封环在径向外侧支撑在过滤杯14的径向内圆周面上。密封环72将流入腔28相对于集水腔32密封。当燃料过滤器10工作时,通过入口管接头26将来自燃料输入管的以箭头76表示的待净化燃料输送给流入腔28。燃料流过过滤介质38,以箭头78表示从其径向外侧未净化侧流向其径向内侧洁净侧,在此去除燃料中的颗粒。过滤介质38形成用于净化/分离水的总体三级燃料过滤器10的第一级。去除了颗粒的燃料在洁净侧上从径向外侧向内流过聚结介质58和92。在此在燃料中所含的极小水滴也被截留在聚结介质58和92上并且聚结成为较大的水滴。聚结介质58和92形成用于净化/分离水的第二级。燃料和较大的水滴流过中间管43的开口并且进入降落间隙74中。以箭头80表示燃料从径向外侧向内流过形成用于净化/分离水的第三级的分离介质66,并且向上进入流出腔20中。以箭头82表示已净化的并且去除了水的燃料经由排水管接头18离开流出腔20,并且将其输送给燃料排出管。而较大的水滴则被分离介质66截留。水滴在降落间隙74中由于其比重大于燃料的比重而向下经由排出口 77降落进入到集水腔32中,以箭头84表示。将圆周环79和支撑环61以及封闭端圆盘40和端圆盘59错开布置不仅有利于燃料、而且也有利于向下降落的水滴在降落间隙74中的流动过程。一旦排水阀34的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已达到规定的最大水位,就会自动打开排水阀34。水经由排水管接头30离开集水腔32进入到排水管中。将顶盖16在轴向上从过滤杯14移去用于维护、例如用于更换或者清洁过滤元件36。于是在轴向上从过滤杯14中抽出过滤元件36。将过滤元件36的封闭端圆盘40向前在轴向上插入到过滤杯14中用于安装。接着将顶盖16的连接管接头22向前在轴向上插装到过滤杯14的敞开侧上,从而连接管接头22紧密伸入到型材密封圈70中。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过滤元件36的第二实施例。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元件。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水分离单元56的支撑篮62具有多个支撑环61。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支撑环61与中间管43的圆周环79在轴向上以轴向偏置量90错开。以这种方式避免在降落间隙74中出现狭窄部位。支撑环61在径向外侧包围轴向支柱60。支撑环61和轴向支柱60相互连接成整体。分离介质66在径向内侧布置在轴向支柱60上,也就是在燃料经过分离介质66的流动方向80上位于支撑环61的和轴向支柱60的上游侧、也就是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边的后面。为了制成水分离单元56,可以在径向外侧用塑料对分离介质66进行注塑包覆成型用于实现支撑篮62。分离介质66也能够替代地在流动方向80上位于轴向支柱60的或者支撑环61的径向外侧边高度上。中间管43的轴向支柱86和支撑篮62的轴向支柱6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圆周上以偏置量88错开。这样可避免在降落间隙74中出现狭窄部位。此外,支撑环61具有倾斜的、特别倒圆的顶边,因此被分离介质66截留的水滴能够特别容易地向下流出。其中,对于燃料过滤器10和过滤元件36的上述实施例来说能够进行以下改进: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机动车内燃机的燃料过滤器10,而是也能够将其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内燃机,例如工业用发动机。也能够将燃料过滤器10用于其它类型液体燃料的净化/水分离而不是用于柴油。如果使用比重大于水的燃料,那么水滴就会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倒转布置过滤元件36。同样能够相应适当地布置燃料入口、燃料出口和排水口。过滤介质38除了可以呈星形折叠状之外,也可以将其实现为其它类型的空心体,例如也可以不折叠。
聚结介质58和92除了可以由单层纤维毡构成之外,也可以由另一种适合于聚结水滴的多层聚结材料构成。也可以采用两个以上或两个以下可以依次流过的聚结介质。支撑篮62除了在轴向上伸出过滤元件36的封闭端圆盘40的端面外表面之外,封闭端圆盘40也能以一定的偏置量伸出支撑篮62,该偏置量可以实现从降落间隙74连续过渡到排出口 77。也能够在支撑篮62中设有多个支撑环61,将这些支撑环与过滤介质38的、聚结介质58和92的和/或中间管43的另一种不可透过流体的区域错开地布置。也能够使用没有支撑环的支撑篮。也能够将分离介质整合在支撑篮中,例如能够将分离介质与支撑篮整体制成。还能够将轴向支柱60与中间管43的相应不可透过流体的轴向支柱(Axialstrebe)沿圆周方向错开地布置。除了空心圆柱体之外,也能以其它形式、例如作为空心锥实现过滤介质38、聚结介质58和92和/或分离介质66。除了能够以圆形基面之外,也能够以其它类型的基面、例如椭圆形或者多角形基面实现。也可以不使用密封环72。优选封闭端圆盘40紧密贴紧在过滤杯14的径向内圆周面上。分离介质66除了能够布置在过滤介质38的内腔45中之外,也能够在径向外侧包围过滤介质38和聚结介质58和92地布置。于是待净化的燃料能够从径向内侧向外流过过滤介质38。于是聚结介质58和92同样能够优选位于径向外侧并且包围过滤介质38。除了可以从上方、也可以从下方将待净化的燃料输送给过滤介质38的粗糙侧(Rohseite)。排水管接头30除了可以居中布置之外,也可以偏心地布置在过滤杯14的底部中。也可以采用牢固地安装在壳体12中的过滤元件替代可更换的过滤元件36。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过滤器(10),其用于内燃机、特别是机动车的内燃机的燃料、尤其是柴油燃料,所述燃料过滤器具有壳体(12),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待净化燃料的燃料入口(26)、至少一个用于已净化燃料的燃料出口(18)和至少一个用于从燃料中分离出的水的排水口(30),并且在壳体中布置有过滤元件(36),所述过滤元件将所述燃料入口(26)与所述燃料出口(18)密封地隔开,并且所述过滤元件具有设计为空心体的过滤介质(38),燃料能够从内向外或者从外向内流过所述过滤介质以进行过滤,其中沿燃料的流动方向(80)将具有设计为空心体的、用于分离在燃料中所含水的、疏水的可透过燃料的分离介质(66)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2)的水分离单元(56)这样布置在所述过滤介质(38)的后面、包围所述过滤介质地布置或者布置在由所述过滤介质限定的内腔(45)中,从而在所述过滤介质(38)和所述分离介质¢6)之间实现与所述排水口(30)相连的降落间隙(74),并且所述分离介质(66)沿燃料经由所述分离介质的流动方向(80)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出2)的上游侧高度上和/或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2)的上游侧之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过滤介质支撑体(40、42、43),所述过滤介质支撑体至少在降落间隙(74)的侧面支撑所述过滤介质(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支撑体(40、42、43)和所述分离介质支撑体(62)的、不可透过液态的流体的区域(40、59、60、61、79)至少部分地相互错开地布置,从而使得所述降落间隙(74)至少沿轴向方向连续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为中间管(43)的过滤介质支撑体的、不可透过液态的流体的支柱(79、86)和所述分离介质支撑体(62)的、沿相同方向延伸的支柱(60、61)相互错开地布置。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38)的端面的端圆盘(40)和所述水分离单元(56)的端面末端体(59)沿轴向方向相互错开地布置,并且限定所述降落间隙(74)的环状的排出开口(77)。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介质(38)和所述分离介质¢6)之间,在所述降落间隙(74)的朝向过滤介质(38)的侧面上布置有至少一个设计成空心体的、用于分离在燃料中所含水的聚结介质(58、92)。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38)、所述分离介质(66)以及必要时至少一个聚结介质(58、92)同轴地布置。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38)和/或至少一个聚结介质(58、92)分别为多层的。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是圆形过滤元件(36)。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是能够打开的,并且所述过滤元件(36)能够更换地布置在所述壳体(12)中。
11.一种燃料过滤器(10)的过滤元件(36),所述燃料过滤器用于内燃机、特别是机动车的内燃机的燃料、尤其是柴油燃料,所述过滤元件能够这样布置在所述燃料过滤器(10)的壳体(12)中,从而将所述壳体(12)的燃料入口(26)与燃料出口(18)密封地隔开,并且所述过滤元件具有设计为空心体的过滤介质(38),燃料能够从内向外或者从外向内流过所述过滤介质以进行过滤,其中沿燃料的流动方向(80)将具有设计为空心体的、用于分离在燃料中所含水的、疏水的可透过燃料的分离介质出6)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62)的水分离单元(56)这样布置在所述过滤介质(38)的后面、包围所述过滤介质地布置或者布置在由所述过滤介质限定的内腔(45)中,从而在所述过滤介质(38)和所述分离介质(66)之间实现与所述排水口(30)相连的降落间隙(74),并且所述分离介质(66)沿燃料经由所述分离介质的流动方向(80)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2)的上游侧高度上和/或布置在至少 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2)的上游侧之后。
全文摘要
燃料过滤器,其用于机动车的内燃机的柴油燃料,燃料过滤器具有带有至少一个用于待净化燃料的燃料入口、至少一个用于已净化燃料的燃料出口和至少一个用于从燃料中分离出的水的排水口的壳体,并且在壳体中布置有过滤元件,过滤元件将燃料入口与燃料出口密封地隔开,并且过滤元件具有过滤介质,燃料能够从内向外或者从外向内流过过滤介质以进行过滤,沿燃料的流动方向将具有分离介质以及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的水分离单元在过滤介质之后、包围过滤介质或者在由所述过滤介质限定的内腔中布置,从而在过滤介质和分离介质之间实现降落间隙,并且分离介质沿燃料经由分离介质的流动方向布置在至少一个分离介质支撑体的上游侧高度上和/或上游侧之后。
文档编号B01D27/06GK103161630SQ20121059839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M·法伊特, M·克莱因 申请人: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