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浓密机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对金属铜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金属铜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资源有限,所以随着铜矿产资源的不断消耗,铜矿产资源将处于短缺状态,另外被利用后的铜流入到环境当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为了缓解铜矿产资源的需求和避免铜对环境的污染,铜的回收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金属铜的回收过程中,一般熔炼炉渣的过程采用的是渣选矿工艺。渣选矿工艺的原理是将炉渣中的有用铜矿物通过渣破碎和磨矿工艺与其他矿物达到可分开的解离状态,再通过浮选工艺将铜矿物与其它矿物分离得到铜精矿和渣尾矿。在浮选的过程中,铜精 矿和渣尾矿均以矿浆状态存在,矿浆状态的铜精矿和渣尾矿需经过脱水工艺形成固体粉态的铜精矿和渣尾矿。其中脱水工艺一般包括浓密机脱水和过滤机脱水两个步骤,初始铜精矿和渣尾矿浆的浓度一般为20% -35%,矿浆进入浓密机脱水系统后经过沉淀将矿物和水初步分离,分离出的清水回流重复利用,分离出的矿物形成浓度较高的矿浆底流,再经过工艺管路和渣浆泵输送到过滤机进一步脱水形成固体粉态。在现有技术中,如图I所示,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01、浓密机02、排矿管03、接收槽04、渣浆泵05、渣浆泵排矿管06。利用其进行脱水时,首先矿浆进入浓密机02形成高浓度的矿浆底流,再通过与浓密机02连通的排矿管03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04,与接收槽04连通的渣浆泵05再将矿浆底流通过渣浆泵排矿管06输送到过滤机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接收槽04都是开放的槽体,并设置在泵房01的底部,如果渣浆泵05出现故障,排入到接收槽04的矿浆底流就会由于不能正常输送而从开放的接收槽04中溢出,造成泵房01淹没的事故,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的浓密机脱水系统,以克服对正常生产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该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装置具体包括与所述浓密机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泄压槽和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连通的泄压管。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槽设置于所述浓密机的旁边,所述泄压管穿过所述泵房的侧壁与所述泄压槽连通。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装置具体包括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浓密机的泄压槽和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连通的泄压管。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槽设置于所述泵房的顶部外壁上,所述泄压管穿过所述泵房的顶壁与所述泄压槽连通。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装置具体为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浓密机连通的泄压管。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泵房的顶壁与所述浓密机的上端相连通。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装置具体为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渣浆泵排矿管连通的泄压管。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在使用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进行工作时,如果泵房内部的渣浆泵出现故障时,浓密机还会不停的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由于接收槽是密封结构的并且跟泄压装置相连通,所以当接收槽被填满时,矿浆底流就会流入与接收槽连通的泄压装置,被泄压装置输送到水平高度不低于浓密机的位置,此时由于泄压装置里的矿浆底流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浓密机的水平高度,所以泄压装置里的液压会大于或等于浓密机里的液压,这样浓密机里的矿浆底流便不会再流入接收槽,从而避免了矿浆底流不断流入接收槽造成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01-泵房、02-浓密机、03-排矿管、04-接收槽、05-渣浆泵、06-渣浆泵排矿管;11-泵房、12-浓密机、13-排矿管、14-接收槽、15-渣浆泵、16-渣浆泵排矿管、17-泄压管、18-泄压槽;21-泵房、22-浓密机、23-排矿管、24-接收槽、25-渣浆泵、26-渣浆泵排矿管、27-泄压管、28-泄压槽;31-泵房、32-浓密机、33-排矿管、34-接收槽、35-渣浆泵、36-渣浆泵排矿管、37-泄压管、38-单向阀;41-泵房、42-浓密机、43-排矿管、44-接收槽、45-渣浆泵、46-渣浆泵排矿管、47-泄压管、4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该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在使用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进行工作时,如果泵房内部的渣浆泵出现故障时,浓密机还会不停的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由于接收槽是密封结构的并且跟泄压装置相连通,所以当接收槽被填满时,矿浆底流就会流入与接收槽连通的泄压装置,被泄压装置输送到水平高度不低于浓密机的位置,此时由于泄压装置里的矿浆底流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浓密机的水平高度,所以泄压装置里的液压会大于或等于浓密机里的液压,这样浓密机里的矿浆底流便不会再流入接收槽,从而避免了矿浆底流不断流入接收槽造成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0039]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浓密机脱水系统具体包括 泵房11,浓密机12、接收槽14、渣浆泵15、渣浆泵排矿管16、排矿管13、泄压管17和泄压槽18。其中接收槽14和渣浆泵15设置在泵房11内部,浓密机12与接收槽14之间通过排矿管13相连通,渣浆泵排矿管16与渣浆泵15相连通,另外,泄压槽18与浓密机1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泄压管17的一端与接收槽1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18连通的泄压管。在使用该实施例中浓密机脱水系统进行工作时,如果该系统中的渣浆泵15出现故障,浓密机12还会不停的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14,由于接收槽14与泄压管17的一端连通,而泄压管17的另一端又与泄压槽18连通,所以当接收槽14被填满时,矿浆底流就会流入泄压管17,进而通过泄压管17流入泄压槽18,而泄压槽18与浓密机1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以泄压槽18里的液压不会低于浓密机12里的液压,此时浓密机12里的液压便不会再向接收槽14输送,从而避免了矿浆底流不断流入接收槽14造成泵房11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优选的,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为了更好的利用该系统中各个部 分间的空隙,可以将泄压槽18设置在浓密机12的旁边,泄压管17可以穿过泵房11的侧壁与泄压槽18连通。当然泄压槽18也可以置于其它地方,在此不作限定。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浓密机脱水系统具体包括泵房21,浓密机22、接收槽24、渣浆泵25、渣浆泵排矿管26、排矿管23、泄压管27和泄压槽28。其中接收槽24和渣浆泵25设置在泵房21内部,浓密机22与接收槽24之间通过排矿管23相连通,渣浆泵排矿管26与渣浆泵25相连通,另外,泄压槽28的水平位置高于浓密机22,泄压管27的一端与接收槽2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28连通的泄压管。在使用该实施例中浓密机脱水系统进行工作时,如果该系统中的渣浆泵25出现故障,浓密机22还会不停的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24,由于接收槽24与泄压管27的一端连通,而泄压管27的另一端又与泄压槽28连通,所以当接收槽24被填满时,矿浆底流就会流入泄压管27,进而通过泄压管27流入泄压槽28,而泄压槽28的水平位置高于浓密机22,所以泄压槽28里的液压不会低于浓密机22里的液压,此时浓密机22里的液压便不会再向接收槽24输送,从而避免了矿浆底流不断流入接收槽24造成泵房21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浓密机脱水系统中,可以将泄压槽28设置于泵房的顶部外壁上,泄压管27穿过泵房的顶壁与泄压槽28连通。这样既保证了泄压槽28的水平高度高于浓密机22,又节约了空间,使得该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当然泄压槽28也可以置于其它地方,在此不作限定。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浓密机脱水系统具体包括泵房31,浓密机32、接收槽34、渣浆泵35、渣浆泵排矿管36、排矿管33、泄压管37。其中接收槽34和渣浆泵35设置在泵房31内部,浓密机32与接收槽34之间通过排矿管33相连通,渣浆泵排矿管36与渣浆泵35相连通,另外,泄压管37 —端与接收槽34连通,另一端与浓密机32连通。在使用该实施例中浓密机脱水系统进行工作时,如果该系统中的渣浆泵35出现故障,浓密机32还会不停的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34,由于接收槽34与泄压管37的一端连通,而泄压管37的另一端又与浓密机32连通,所以当接收槽34被填满时,矿浆底流就会流入泄压管37,进而通过泄压管37回流入浓密机32,从而避免了矿浆底流不断流入接收槽造成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中,可以将泄压管37的一端穿过泵房31的顶壁与浓密机32的上端相连通。这样泄压管37的局部水平位置高于浓密机32的水平位置,所以泄压管37内的液压也不会低于浓密机32,以使浓密机32内的矿浆底流不再向接收槽34中输送,同样避免了矿浆底流填满接收槽34后溢出的情况。另外,为了控制方便,还可以在泄压管37上还设置单向阀38,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浓密机脱水系统具体包括泵房41,浓密机42、接收槽44、渣浆泵45、渣浆泵排矿管46、排矿管43、泄压管47。其中接收槽44和渣浆泵45设置在泵房41内部,浓密机42与接收槽44之间通过排矿管43相连通,渣浆泵排矿管46与渣浆泵45相连通,另外,泄压管47的一端与接收槽44连通,另一端与渣衆泵排矿管46连通。在使用该实施例中浓密机脱水系统进行工作时,如果该系统中的渣浆泵45出现故障,浓密机42还会不停的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44,由于接收槽44与泄压管47的一端连通,而泄压管47的另一端又与渣浆泵排矿管46连通,所以当接收槽44被填满时,矿浆底流就会流入泄压管47,进而通过泄压管47流入渣浆泵排矿管46,而渣浆泵排矿管46的局部高度高于浓密机42,所以浓密机32内的矿浆底流不再向接收槽44中输送,从而避免了矿浆底流不断流入接收槽造成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中,为了控制方便,还可以在泄压管47上还设置单向阀48,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具体包括与所述浓密机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泄压槽(18)和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连通的泄压管(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槽(18)设置于所述浓密机的旁边,所述泄压管(17)穿过所述泵房的侧壁与所述泄压槽(1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具体包括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浓密机的泄压槽(28)和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28)连通的泄压管(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槽(28)设置于所述泵房的顶部外壁上,所述泄压管(27)穿过所述泵房的顶壁与所述泄压槽(28)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具体为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浓密机连通的泄压管(37)。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37)的一端穿过所述泵房的顶壁与所述浓密机的上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37)上还设置有单向阀(38)。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具体为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渣浆泵排矿管连通的泄压管(4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47)上还设置有单向阀(4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该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2478677SQ20122011112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耿联胜 申请人: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