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554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方面的隐患,心脏病以及各种呼吸科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之一。目前工业上使用的锅炉、燃烧器,蒸汽机等设备大多数采用煤,天然气或者柴油为原料,甚至于生物质燃料也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但是,这些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细微颗粒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被人体的呼吸器官所吸收,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目前国内采用的工业除尘器,一般连续耐高温只能达到260-300°C,且滤袋的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滤袋,大大影响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去除工业尾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洁腔,催化腔,过滤腔,储灰腔,还包括壳体,催化剂模块,过滤模块,清洁腔上的防爆阀,连接储灰腔的进气口,连接清洁腔的出气口,储灰腔下端的排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模块和过滤模块的一端都有密封圈和拉手。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催化腔和过滤腔内都有一卡槽。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模块中采用具有耐高温的玄武岩纤维作为滤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滤料的更换非常简单方便;采用玄武岩纤维作为滤料,可在-269 700°C范围内连续工作。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卡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催化剂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过滤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壳体,2、清洁腔,3、催化腔,4、过滤器,5、储灰腔,6、进气口,7、出气口,8、排灰口,9、卡槽,10、密封圈,11、拉手,12、防爆阀,13、催化剂模块,14、过滤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洁腔2,催化腔3,过滤腔4,储灰腔5,还包括壳体1,催化剂模块13,过滤模块14,清洁腔2上的防爆阀12,连接储灰腔5的进气口 6,连接清洁腔2的出气口 7,储灰腔5下端的排灰口 8。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模块13和过滤模块14的一端都有密封圈10和拉手11,可以定期将催化剂模块13和过滤模块14拉出来清洗、更换催化剂或滤料。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腔3和过滤腔4内都有一卡槽9,催化剂模块13和过滤模块14采用抽拉式设计,壳体I内的卡槽9保证了催化剂模块13和过滤模块14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模块14中采用具有耐高温的玄武岩纤维作为滤料。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高温尾气从进气口 6进入储灰腔5,先经过过滤腔4,尾气中的灰尘,固体颗粒被吸附在滤料上或者掉落到储灰腔5中,再从过滤腔4进入催化腔3,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到达清洁腔2,最后通过与清洁腔2相通的出气口 7排放到大气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洁腔(2),催化腔(3),过滤腔(4),储灰腔(5 ),还包括壳体(I),催化剂模块(13),过滤模块(14 ),清洁腔上的防爆阀(12 ),连接储灰腔(5)的进气口(6),连接清洁腔(2)的出气口(7),储灰腔(5)下端的排灰口(8),其特征在于催化剂部分和过滤部分均采用模块化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模块(13)和过滤模块(14)的一端都有密封圈(10)和拉手(11 )。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腔(3)和过滤腔(4)内都有一卡槽(9)。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14)中采用具有耐高温的玄武岩纤维作为滤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除尘装置,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洁腔,催化腔,过滤腔,储灰腔,还包括壳体,清洁腔上的防爆阀,连接储灰腔的进气口,连接清洁腔的出气口,储灰腔下端的排灰口。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去除工业尾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B01D53/50GK202666599SQ20122024852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郭丰亮 申请人:郭丰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