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及压缩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及压缩机润滑系统。该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包括本体,其一端设置有总进油孔,在本体内设置有与总进油孔连通且贯穿本体另一端的阀芯孔,在本体内还设置有滤清器进油孔、冷却器进油孔、冷却器回油孔、滤清器出油孔以及总排油孔;阀芯,可滑动地设置在阀芯孔内,在阀芯与阀芯孔靠近总进油孔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阀芯上设置有第一油孔组和第二油孔组;温控阀,设置在阀芯孔远离总进油孔的一端,并与阀芯连接,以带动阀芯滑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简化了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所在的压缩机润滑系统的管路设置,也为在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上集成其他的液压元件创造了硬件条件。
【专利说明】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及压缩机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及压缩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温控阀常常应用于柴油机和螺杆式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当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感温元件对流经温控阀阀体的润滑油温度的感知,判断其是否需要经过冷却器冷却。
[0003]目前在国内活塞式压缩机行业,有些企业在润滑系统中没有设置温控阀,所有的润滑油无论温度高低都要经过油冷却器的冷却,油冷却器系统所消耗的功率随之增大,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外,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或区域,润滑油本身的温度已经较低,而在经过冷却之后,极易过冷,使得润滑油变得粘稠甚至凝固,无法在润滑系统中顺畅流动,从而使整个压缩机系统的运行受到影响。而在国外一些著名的压缩机制造企业近年来所生产的活塞式压缩机,尤其是耗油量较大的活塞式压缩机,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在润滑系统中选用温控阀,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又能避免因润滑油过冷而影响整个润滑系统的畅通。但由于润滑系统中元器件较多,使得管路的走向变得复杂,管路布置也相对困难,整个压缩机润滑系统无法紧凑地设置,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0004]因此,需要一种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及压缩机润滑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总进油孔,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总进油孔连通且贯穿所述本体另一端的阀芯孔,在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滤清器进油孔、冷却器进油孔、冷却器回油孔、滤清器出油孔以及总排油孔,其中,所述滤清器进油孔和所述冷却器进油孔分别与所述阀芯孔连通,所述冷却器回油孔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连通,所述滤清器出油孔与所述总排油孔连通;阀芯,所述阀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孔内,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芯孔靠近所述总进油孔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将所述阀芯向远离所述总进油孔的方向偏置,所述阀芯上设置有第一油孔组和第二油孔组,所述第一油孔组和所述第二油孔组在所述阀芯上沿轴向并排设置,以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和/或所述冷却器进油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油孔组和所述第二油孔组均包括多个沿所述阀芯的周向分布的油孔;温控阀,所述温控阀设置在所述阀芯孔远离所述总进油孔的一端,并与所述阀芯连接,以带动所述阀芯滑动。
[0006]优选地,所述滤清器进油孔自所述本体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阀芯孔,所述冷却器进油孔自所述本体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阀芯孔,所述滤清器出油孔位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靠近所述总进油孔的一侧且自所述本体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冷却器回油孔自所述本体靠近所述温控阀的端部水平延伸至所述滤清器进油孔,所述总排油孔自所述本体设置有所述总进油孔的端部水平延伸至所述滤清器出油孔。
[0007]优选地,在所述阀芯孔的孔壁上加工有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连通的第一环槽。
[0008]优选地,在所述阀芯孔的孔壁上加工有与所述冷却器进油孔连通的第二环槽。
[0009]优选地,该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滤清器,所述滤清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和所述滤清器出油孔分别连通。
[0010]优选地,该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压差指示器,所述压差指示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并分别与所述冷却器回油孔和所述总排油孔连通。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润滑系统,具有压缩机,还包括上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所述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的所述总排油孔与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进口连通。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由于在本体内集成了多条供润滑油流通的孔道,简化了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所在的压缩机润滑系统的管路设置,也为在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上集成其他的液压元件创造了硬件条件。
[0013]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14]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的阀芯在润滑油温度小于35°C时的位置不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的阀芯在润滑油温度大于等于35°C时的位置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的阀芯在润滑油温度大于等于45°C时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0]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其结构可以参见图1至图3,下面参照图1进行说明。
[0022]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具有本体10,在本体10的一端开设有总进油孔11,总进油孔11沿本体10的轴向延伸一端距离后就会到达与总进油孔11连通的阀芯孔13,该阀芯孔13同样沿本体10的轴向延伸直至贯穿本体10的另一端。在阀芯孔13内设置有阀芯30,该阀芯30可以在阀芯孔13内滑动,以切换润滑油的去向。在阀芯孔13远离总进油孔11的一端设置有温控阀50,该温控阀50与阀芯30连接,从而带动阀芯30向总进油孔11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阀芯30由在图1中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2或图3中所示的位置。在阀芯30与阀芯孔13靠近总进油孔11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1,该复位弹簧31用于使阀芯30向远离总进油孔11的方向偏置。例如,当阀芯30移动到图2中的位置后,温控阀50停止工作,阀芯30将在复位弹簧31的作用下回到图1中的位置。
[0023]继续参照图1,在本体10的内部还设置有多个供润滑油流动的孔道,包括滤清器进油孔15、冷却器进油孔17、冷却器回油孔19、滤清器出油孔12以及总排油孔14。其中,滤清器进油孔15和冷却器进油孔17分别与阀芯孔13连通,冷却器回油孔19与滤清器进油孔15连通,滤清器出油孔12与总排油孔14连通。
[0024]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阀芯30上设置有第一油孔组33和第二油孔组35,这两个油孔组在阀芯30上沿轴向并排设置,并且每个油孔组均包括多个沿阀芯30的周向分布的油孔。设置这两个油孔组的目的在于使阀芯孔13能够与滤清器进油孔15和/或冷却器进油孔17连通。如图1所示,当润滑油温度小于35°C时,阀芯孔13通过两个油孔组只与滤清器进油孔15连通。当润滑油温度大于等于35°C时,如图2所示,阀芯30在温控阀50的作用下靠近总进油孔11,此时,阀芯孔13通过第一油孔组33与冷却器进油孔17连通,而通过第二油孔组35与滤清器进油孔15连通。图3所对应的是润滑油温度大于等于45°C的情况,此时阀芯30在温控阀50的推动下进一步靠近总进油孔11,阀芯孔13通过两个油孔组只与冷却器进油孔17连通。
[0025]优选地,滤清器进油孔15、冷却器进油孔17、冷却器回油孔19、滤清器出油孔12以及总排油孔14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布置在本体10的内部。在图1中,滤清器进油孔15自本体10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至阀芯孔13,冷却器进油孔17自本体10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至阀芯孔13,滤清器出油孔12位于滤清器进油孔15靠近总进油孔11的一侧,并且自本体10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冷却器回油孔19自本体10靠近温控阀50的端部水平延伸至滤清器进油孔15,总排油孔14自本体10设置有总进油孔11的端部水平延伸至滤清器出油孔12。这样的设置使上述这些孔道有序地布置在本体10的内部,同时也便于加工。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由于在本体内集成了多条供润滑油流通的孔道,简化了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所在的压缩机润滑系统的管路设置,也为在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上集成其他的液压元件创造了硬件条件。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阀芯孔13的孔壁上加工有第一环槽16,该第一环槽16与滤清器进油孔15连通。这样,当润滑油从油孔组流出后会先进入第一环槽16,而不会直接涌入滤清器进油孔15,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润滑油对与滤清器进油孔15连接的滤清器的冲击。
[0028]同样优选地,也可以在阀芯孔13的孔壁上加工出第二环槽18,该第二环槽18与冷却器进油孔17连通,设置第二环槽18的目的则是为了降低润滑油对与冷却器进油孔17连接的冷却器的冲击。
[0029]由于在本体10内集成了多条孔道,所以也可以将与这些孔道对应连接的液压元件也集成在本体10上,从而进一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所在的压缩机润滑系统。例如在图1中,在本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滤清器70、压差指示器90以及压力表20。其中,滤清器70与滤清器进油孔15和滤清器出油孔12分别连通。压差指示器90与冷却器回油孔19连通,并且还经由滤清器出油孔12与总排油孔14连通,以便对冷却油经过滤清器前后的压力损失进行判断。当滤清器70过滤前和过滤后的压差大于0.18MP时,压差指示器90的显示窗口会出现红色信号,示意滤清器70中的滤芯需要更换。压力表20与总排油孔14连通,以获取排油压力。上述这些液压元件既可以同时安装在本体10上,也可以选择性地安装。
[0030]下面结合图1至图3,以本体10上同时安装有上述三种液压元件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0031]如图1所示,当润滑油温度小于35°C时,阀芯孔13通过两个油孔组只与滤清器进油孔15连通。此时润滑油全部进入滤清器,过滤后由滤清器出油孔12排出,最后进入总排油孔14而排出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
[0032]当润滑油温度大于等于35°C时,阀芯30如图2所示在温控阀50的作用下靠近总进油孔11,使阀芯孔13通过第一油孔组33与冷却器进油孔17连通,通过第二油孔组35与滤清器进油孔15连通。于是,一部分润滑油进入冷却器进行冷却,一部分润滑油进入滤清器70。进入滤清器70的润滑油的流向如前所述,而进入冷却器的润滑油经冷却后由冷却器回油孔19流入滤清器进油孔15而进入滤清器70进行过滤,最后从滤清器70排出后依然从总排油孔14而排出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
[0033]当润滑油温度大于等于45°C时,阀芯30在温控阀50的推动下进一步靠近总进油孔11,阀芯孔13通过两个油孔组只与冷却器进油孔17连通。这时润滑油全部先进入冷却器冷却,然后进入滤清器70过滤,最后由总排油孔14而排出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
[003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压缩机润滑系统,该压缩机润滑系统具有压缩机,还具有上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该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的总排油孔14与压缩机的润滑油进口通过油管连通,使经过过滤或者经过过滤和冷却的润滑油进入压缩机中。该压缩机润滑系统也因具有上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而简化了系统的油路结构,使整个系统更加便于保养和维修。
[0035]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总进油孔,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总进油孔连通且贯穿所述本体另一端的阀芯孔,在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滤清器进油孔、冷却器进油孔、冷却器回油孔、滤清器出油孔以及总排油孔,其中,所述滤清器进油孔和所述冷却器进油孔分别与所述阀芯孔连通,所述冷却器回油孔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连通,所述滤清器出油孔与所述总排油孔连通; 阀芯,所述阀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孔内,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芯孔靠近所述总进油孔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将所述阀芯向远离所述总进油孔的方向偏置,所述阀芯上设置有第一油孔组和第二油孔组,所述第一油孔组和所述第二油孔组在所述阀芯上沿轴向并排设置,以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和/或所述冷却器进油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油孔组和所述第二油孔组均包括多个沿所述阀芯的周向分布的油孔; 温控阀,所述温控阀设置在所述阀芯孔远离所述总进油孔的一端,并与所述阀芯连接,以带动所述阀芯滑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自所述本体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阀芯孔,所述冷却器进油孔自所述本体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阀芯孔,所述滤清器出油孔位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靠近所述总进油孔的一侧且自所述本体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冷却器回油孔自所述本体靠近所述温控阀的端部水平延伸至所述滤清器进油孔,所述总排油孔自所述本体设置有所述总进油孔的端部水平延伸至所述滤清器出油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孔的孔壁上加工有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连通的第一环槽。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孔的孔壁上加工有与所述冷却器进油孔连通的第二环槽。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清器,所述滤清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滤清器进油孔和所述滤清器出油孔分别连通。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差指示器,所述压差指示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并分别与所述冷却器回油孔和所述总排油孔连通。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总排油孔连通。
8.—种压缩机润滑系统,具有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所述润滑油流向控制装置的所述总排油孔与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进口连通。
【文档编号】B01D35/04GK203571194SQ20132078892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周玉东, 朱峰, 尹维俊, 王宝林 申请人: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 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