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仪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端开口处的端盖、插装在端盖上的搅拌棒,搅拌棒的下端位于壳体的内腔中,搅拌棒的下端设有搅拌盘,搅拌盘为垂直于搅拌棒的圆盘体,搅拌盘上均匀分布多个贯穿孔,搅拌盘的边缘均匀分布多个裙边条;搅拌棒的上端位于壳体的外部,搅拌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拐臂的一端,拐臂的一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杆的下端,所述连杆与搅拌棒平行设置,连杆的上端可旋转地插装在手轮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塞式搅拌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手动活塞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种搅拌模式,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
【专利说明】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仪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中学化学、生物等课程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搅拌器,由于时间仓促和经费有限,各种专用的搅拌器难以发挥作用。常用的搅拌工具只有搅拌棒,但对于较大的容器和数量较多的液体,搅拌棒的搅拌效率较低,搅拌效果不好,严重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搅拌效率高并具有多种搅拌模式的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端开口处的端盖、插装在端盖上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下端位于壳体的内腔中,搅拌棒的下端设有搅拌盘,所述搅拌盘为垂直于搅拌棒的圆盘体,搅拌盘上均匀分布多个贯穿孔,搅拌盘的边缘均匀分布多个裙边条;所述搅拌棒的上端位于壳体的外部,搅拌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拐臂的一端,所述拐臂的一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杆的下端,所述连杆与搅拌棒平行设置,连杆的上端可旋转地插装在手轮上。
[0006]所述贯穿孔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锥形孔。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塞式搅拌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手动活塞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种搅拌模式,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搅拌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I上端开口处的端盖2、插装在端盖2上的搅拌棒3,所述端盖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I上,也可以直接卡装在壳体I上,搅拌棒3插装在端盖2的中心并且可以在端盖2安装孔中自由旋转或者上下抽动。所述搅拌棒3的下端位于壳体I的内腔中,搅拌棒3的下端设有搅拌盘4。
[0011]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盘4为垂直于搅拌棒3的圆盘体,搅拌盘4上均匀分布多个贯穿孔5,所述贯穿孔5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锥形孔。搅拌盘4的边缘均匀分布多个裙边条6,所述裙边条6可以采用质地柔软的材料制成。所述搅拌棒3的上端位于壳体I的外部,搅拌棒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拐臂7的一端,所述拐臂7的一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杆8的下端,所述连杆8与搅拌棒3平行设置,连杆8的上端可旋转地插装在手轮9上。
[0012]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搅拌模式:其一为活塞搅拌模式,盖紧端盖2,使搅拌盘4没入待搅拌的液体中,上下抽动搅拌棒3,液体通过贯穿孔5和搅拌盘4的边缘上下翻动,实现搅拌的目的,锥形和贯穿孔5可以提高液体喷射的压力,从而改善搅拌的效果。当然,如果对搅拌效果无更高的要求,也可以采用简单的圆柱状贯穿孔。第二种搅拌模式是旋转搅拌模式,盖紧端盖2,使搅拌盘4没入待搅拌的液体中,手摇手轮9绕搅拌棒3旋转,使搅拌盘4在液体中旋转,裙边条6搅动液体混合均匀,柔软的裙边条6可提高搅拌效率。
【权利要求】
1.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包括壳体(I)、设置在壳体(I)上端开口处的端盖(2)、插装在端盖(2)上的搅拌棒(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3)的下端位于壳体(I)的内腔中,搅拌棒(3)的下端设有搅拌盘(4),所述搅拌盘(4)为垂直于搅拌棒(3)的圆盘体,搅拌盘(4)上均匀分布多个贯穿孔(5),搅拌盘(4)的边缘均匀分布多个裙边条(6);所述搅拌棒(3)的上端位于壳体(I)的外部,搅拌棒(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拐臂(7)的一端,所述拐臂(7)的一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杆(8)的下端,所述连杆(8)与搅拌棒(3)平行设置,连杆(8)的上端可旋转地插装在手轮(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实验课教学的活塞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5)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锥形孔。
【文档编号】B01F7/26GK203955106SQ201420385359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郭兆乾 申请人:郭兆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