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156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包括进料口、出料口、釜体、旋转轴、驱动电机及固定支架;在釜体的正中顶端设置有一进料口,釜体的正中底端设置有一出料口,在釜体内设置有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横穿釜体,在旋转轴上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沿旋转轴的轴向布置有两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以及两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两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之间以及两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之间均以搅拌轴为轴线反向设置,形成正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和正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四组叶片组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位于反应釜内各处的物料均能得到很好的搅拌。
【专利说明】一种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特别涉及一种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压力容器必须遵循68150{钢制压力容器}的标准,常压容器必须遵循NB/T47003.1-2009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的标准。随之反应过程中的压力要求对容器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不锈钢反应釜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不尽相同,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及参数不同,即反应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
[0003]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密封装置组成。相应配套的辅助设备:分馏柱、冷凝器、分水器、收集罐、过滤器等。
[0004]在专利号为CN 202028393 U中提到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的顶部中心开进料口,底部中心设出料口,所述釜体内设置水平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数组对称设置的搅拌桨,且所述左、右两侧的搅拌桨搅拌方向相反。采用以上的结构,搅拌桨为单层桨,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对物料进行搅拌,因为搅拌桨比较大,旋转的幅度比较大,在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时,对于一些靠近转轴处的物料,搅拌桨就可能搅拌不到的现象,而且由于是单层桨,即使左、右两侧的搅拌桨搅拌方向,搅拌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效果好的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进料口、出料口、釜体、旋转轴、驱动电机及固定支架;
[0007]所述釜体由中间筒体段及两端封头段共同构成,在釜体的正中顶端设置有一进料口,釜体的正中底端设置有一出料口,在釜体内设置有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横穿釜体,在旋转轴上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旋转轴由驱动电机驱动进行转动;
[0008]所述搅拌轴沿旋转轴的轴向布置有两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以及两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两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之间以及两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之间均以搅拌轴为轴线反向设置,形成正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和正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正、反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均由一对在反应釜釜体内左右对称设置且紧贴釜体内壁的螺旋状叶片A构成,同时,外层螺旋状叶片组的螺旋状叶片A —直延伸至釜体的左、右封头段的端部;各正、反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由一对螺旋状叶片B在反应釜釜体内左右对称设置,同时,内层螺旋状叶片组的螺旋状叶片B —直延伸至釜体的筒体段的端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层螺旋状叶片的叶身距搅拌轴的距离r在外层螺旋状叶片的叶身距搅拌轴的距离R的45%-55%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状叶片A及螺旋状叶片B的口径从筒体段自旋转轴方向逐渐增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固定支架的上端,并且在固定支架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釜体的筒体段的底端的两端通过支撑座支撑。
[0013]进一步的,所述釜体的筒体段内壁的直径为1800mm,长度为3000mm,釜体的封头段的长度为490mm,旋转轴的中心与地面的距离为1500mm,支撑座的高度为578mm。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正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和正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四组叶片组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位于反应釜内各处的物料均能得到很好的搅拌;反应釜与旋转轴采用独立的支撑系统,避免位于反应釜内的旋转轴发生形变,影响反应釜的正常工作;将靠近旋转轴处的搅拌叶片的口径增大,避免由于阻力过大而导致叶片断裂的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包括进料口 1、出料口 2、釜体、旋转轴、驱动电机4及固定支架5。
[0017]釜体由中间筒体段3及两端封头段6共同构成,在筒体段3的正中顶端设置有一进料口 1,在筒体段3的正中底端设置有一出料口 2,在釜体内设置有一旋转轴7,旋转轴7横穿爸体,在旋转轴7上安装有搅拌轴,旋转轴7由驱动电机4驱动进行转动,驱动电机4安装在固定支架5上。
[0018]旋转轴7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10固定在固定支架5的上端,釜体的筒体段3的底端的两端通过支撑座11支撑。
[0019]搅拌轴沿旋转轴7的轴向布置有两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以及两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两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之间以及两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之间均以搅拌轴7为轴线反向设置,形成正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和正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
[0020]正、反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均由一对在反应釜釜体内左右对称设置且紧贴釜体内壁的螺旋状叶片AS构成,同时,外层螺旋状叶片组的螺旋状叶片AS 一直延伸至釜体的左、右封头段6的端部;各正、反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由一对螺旋状叶片B9在反应釜釜体内左右对称设置,同时,内层螺旋状叶片组的螺旋状叶片B9 —直延伸至釜体的筒体段3的端部,螺旋状叶片A8及螺旋状叶片B9的口径从旋转轴7自筒体段3方向逐渐增大。
[0021]内层螺旋状叶片的叶身距搅拌轴7的距离r在外层螺旋状叶片的叶身距搅拌轴7的距离R的45%-55%。
[0022]釜体的筒体段3内壁的直径为1800_,釜体的筒体段3的长度为3000_,釜体的封头段6的长度为490mm,旋转轴7的中心与地面的距离为1500mm,支撑座11的高度为578mm,两个支撑座11的中心距为2100mm。
[0023]反应釜釜体的封头段6和筒体段3采用自下而上独立的加热循环系统,并在筒体段3以进料口 1、出料口 2为界线划分左右加热区域,进行独立加热。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口、出料口、釜体、旋转轴、驱动电机及固定支架; 所述釜体由中间筒体段及两端封头段共同构成,在釜体的正中顶端设置有一进料口,釜体的正中底端设置有一出料口,在釜体内设置有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横穿釜体,在旋转轴上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旋转轴由驱动电机驱动进行转动; 所述搅拌轴沿旋转轴的轴向布置有两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以及两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两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之间以及两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之间均以搅拌轴为轴线反向设置,形成正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和正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反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旋外层螺旋状叶片组均由一对在反应釜釜体内左右对称设置且紧贴釜体内壁的螺旋状叶片A构成,同时,外层螺旋状叶片组的螺旋状叶片A—直延伸至釜体的左、右封头段的端部;各正、反旋内层螺旋状叶片组由一对螺旋状叶片B在反应釜釜体内左右对称设置,同时,内层螺旋状叶片组的螺旋状叶片B —直延伸至釜体的筒体段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螺旋状叶片的叶身距搅拌轴的距离r在外层螺旋状叶片的叶身距搅拌轴的距离R的45%-5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叶片A及螺旋状叶片B的口径从筒体段自旋转轴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固定支架的上端,并且在固定支架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釜体的筒体段的底端的两端通过支撑座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硬脂酸锌环流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筒体段内壁的直径为1800mm,长度为3000mm,釜体的封头段的长度为490mm,旋转轴的中心与地面的距离为1500mm,支撑座的高度为578mm。
【文档编号】B01J19/20GK204159340SQ20142048205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周松涛, 蔡小洪, 曹建松, 许慧 申请人:南通赛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