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633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体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体搅拌设备,包括支架,筒体,转轴和桨叶,所述筒体的底部呈弧面结构,中间位置略低于四周,在所述转轴的底部固接有挡板,所述桨叶包含有横梁,与所述横梁的两端垂直相接的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转轴相套接,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焊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端部为锥形结构;在所述筒体的底面上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上设有盖板,在所述筒体的侧部设有连接杆,在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杆,在所述筒体的侧边设有能进行旋转的定位板,通过改变筒体和桨叶的结构等,使得搅拌能在低能耗的情况下,高效混合,而且将混料与排料进行巧妙结合,提升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粉体搅拌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搅拌设备,用于搅拌脱脂粉等粉体。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化工行业中,通常会要求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而物料搅拌主要包含三种形式: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混合,液体与粉体之间的混合,粉体与粉体时间的混合,在混合过程中,一般而言,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混合较为容易,后两者的混合较难,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搅拌设备多数是针对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混合,而在后两者之间的混合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料效果较差,混料与排料的结合较差,不仅产品的一致性较差,而且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体搅拌设备,可用于混合粉体与液体或者粉体与粉体,通过改变筒体和桨叶的结构等,使得搅拌能在低能耗的情况下,高效混合,而且将混料与排料进行巧妙结合,提升了生产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粉体搅拌设备,包括筒体,承载所述筒体的支架,在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桨叶,所述转轴连接有电机,所述筒体的底部呈弧面结构,中间位置略低于四周,在所述转轴的底部固接有挡板,所述桨叶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板,所述桨叶、所述筒体与所述挡板的结合,能在搅拌的过程中提供二次搅拌,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桨叶包含有横梁,与所述横梁的两端垂直相接的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转轴相套接,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焊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端部为锥形结构,桨叶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在消耗最低的能耗情形下,对粉料进行搅拌;在所述筒体的底面上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上设有折线结构的盖板,在所述筒体的侧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盖板相连接,在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在所述筒体的侧边设有能进行旋转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能固定所述连接杆。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为折弯结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筒体的侧边相连接,能够进行上下转动。
[0007]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筒体的底部还装有挡料槽,能防止粉料外泄,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000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09]1、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搅拌的过程中,该结构能够在局部形成二次搅拌,从而加速混合效果;
[0010]2、有利于节省能耗,通过对所述搅拌桨的结构改造,使得桨叶的灵活性增强,同时转轴在转动过程中需要提供的能耗变小;
[0011 ] 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混料与排料进行巧妙结合,同时对排料进行精准控制,使得整体生产过程的效率较高,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粉体搅拌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粉体搅拌设备的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0016]1、筒体;2、挡料槽;3、盖板;4、支架;5、限位杆;6、定位板;7、连接杆;8、下料口 ;9、转轴;10、横梁;11、纵梁;12、挡板;13、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
[0019]一种粉体搅拌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1,承载所述筒体I的支架4,所述支架4安装于所述筒体I的底部,所述筒体I放置在所述支架4上并固定,当粉料在所述筒体I内进行搅拌时,能保证筒体I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20]为了使粉体能在筒体I内被充分搅拌,在所述筒体I的内部设有转轴9,请结合图2,所述转轴9位于所述筒体I的中间,安装于所述筒体I的底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转轴9安装在桶盖上然后将电机放置在桶盖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设有支架4,因此,所述转轴9连接有电机,该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架4上,在所述筒体I的下方,与所述转轴9处于同一垂直线上,这样就利用支架4对电机变为隐形,能够节省外部作业空间。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转轴9上连接有桨叶,所述桨叶包含有横梁10,与所述横梁10的两端垂直相接的纵梁11,所述横梁10与所述转轴9相套接,在所述纵梁11的另一端焊接有搅拌桨13,所述横梁10是为了控制搅拌的范围,当所述转轴9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横梁10能随着所述转轴9转动,此时,横梁10的长度即为搅拌的区域的直径;在所述横梁10的两端连接有纵梁11,所述纵梁11还连接有搅拌桨13,所述纵梁11 一方面能固定所述搅拌桨13,另一方面还能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所述纵梁11的长度或者调整搅拌桨13与纵梁11的焊接位置,从而改变搅拌桨13距离筒体I底部的高度。
[0022]更重要的是,所述搅拌桨13的端部为锥形结构,转轴9在带动桨叶进行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搅拌物为粉体,因此受到的阻力较大,而采用锥形结构的搅拌桨13能对粉体粉料进行翻动,而且由于端部的面积较小,根部的面积大,因此在搅动的过程中能用较小的力实现预期的效果,而且能节省能耗。
[0023]为了能使搅拌效果更佳,以及方便后续的排料,将所述筒体I的底部设置成弧面结构,即中间位置略低于四周,在搅拌过程中,粉料会略微向中间聚拢,此时,由于在所述转轴9的底部固接有挡板12,挡板12能对靠近转轴9部位的粉料向外推动,从而使粉料实现第二次混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搅拌过程中出现真空地带,造成粉料的搅拌效果不够理雄
V QjN O
[0024]为了方便排料,在所述筒体I的底面上开设有下料口 8,所述下料口 8上设有折线结构的盖板3,在所述筒体I的侧部设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与所述盖板3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筒体I内的粉料搅拌完成后,拉动连接杆7,由于连接杆7与所述盖板3相连接,而且盖板3为折线结构,因此,连接杆7转动,会使盖板3与下料口 8部分分离,而盖板3在与下料口 8部分分开时,粉料在从下料口 8流出时,折线结构的盖板3能对粉料起到导向作用,此时,可以在下料口 8的下方放置料袋,将粉料装入料袋中。
[0025]在实际的卸料过程中,当粉料的颗粒较小时,会出现扬尘,此时,在筒体I的底部安装挡料槽2,挡料槽2能对粉料形成包覆,使得粉料重新掉入料袋中。
[0026]为了能够精准的控制连接杆7的转动距离,在所述支架4上设有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位于所述连接杆7的端部,当连接杆7转动时,与所述限位杆5相接触时,停止转动,此时说明盖板3与下料口 8之间已经分离,可以进行卸料作业。
[0027]同样的道理,在搅拌过程中,为了保证下料口 8始终处于密封状态,需要使盖板3紧紧贴住所述下料口 8,由于盖板3的转动需要依赖于与其相连接的连接杆7,因此,在所述筒体I的侧边设置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为折弯结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筒体I的侧边相连接,使得所述定位板6能够进行上下转动,当所述定位板6与所述连接杆7相接触时,此时,定位板6能卡住所述连接杆7向前转动,从而使盖板3与下料口 8完全接触,当需要转动连接杆7时,向上拨动定位板6,此时连接杆7能够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盖板3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
[00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粉体搅拌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粉体搅拌设备,包括筒体,承载所述筒体的支架,在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桨叶,所述转轴连接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部呈弧面结构,中间位置略低于四周,在所述转轴的底部固接有挡板,所述桨叶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板,所述桨叶包含有横梁,与所述横梁的两端垂直相接的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转轴相套接,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焊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端部为锥形结构;在所述筒体的底面上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上设有折线结构的盖板,在所述筒体的侧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盖板相连接,在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在所述筒体的侧边设有能进行旋转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能固定所述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体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为折弯结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筒体的侧边相连接,能够进行上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粉体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底部还装有挡料槽。
【文档编号】B01F7/16GK204247106SQ201420689972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刘常兴, 许志诚 申请人:昆山青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