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式刮渣吸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661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刮渣吸泥机,具体说是一种行车式刮渣吸泥机。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中的吸泥和刮渣分为两个工序,由两个污水池前后排列,前端的污水池静置后,由吸泥装置收集吸取污泥,而后端污水池低于前端污水池,通过溢流将轻质残渣留至后端污水池再进行残渣处理,该种工艺的弊端在于占地面积大,施工成本高,两套工艺分别运行,使用人员多,劳动成本高,且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行车式刮渣吸泥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污泥池,污泥池上侧设有工作桥,工作桥前后两侧设有护栏,工作桥下侧两端设有轨道架,轨道架内侧均设有驱动电机,轨道架内设有滚动轮,滚动轮与驱动电机连接,滚动轮下侧设有固定在污泥池上端两侧的导轨,工作桥底部前侧设有多个提升泵架,提升泵架深入污泥池底部,提升泵架下端左右两侧设有刮泥板,刮泥板之间设有吸泥嘴,吸泥嘴上侧设有吸泥管,吸泥管上设有吸泥泵,吸泥管上端设有排泥管且两者联通,排泥管水平布置在工作桥底部,吸泥管与排泥管连接处设有调节阀门,排泥管右端设有排泥口,工作桥底部后侧设有多个刮渣架,刮渣架下端设有刮渣板,工作桥左端设有电缆架,工作桥上侧设有电控箱,污泥池右上侧设有蓄泥池,刮泥板为夹角布局,吸泥嘴位于夹角底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集中化设计,将刮渣系统与吸泥系统集中设计,占地面积小;

2、土木建筑工作量小,采用一个污泥池设计,减少了土木建筑工作量,降低了实施劳动强度,减少了投入成本;

3、人员用量少,两套工艺集中处理,由一人完成操作,人员用量少,劳动成本小。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泥池,2、工作桥,3、护栏,4、轨道架,5、驱动电机,6、滚动轮,7、导轨,8、提升泵架,9、刮泥板,10、吸泥嘴,11、吸泥管,12、吸泥泵,13、调节阀门,14、排泥口,15、刮渣架,16、刮渣板,17、电缆架,18、电控箱,19、蓄泥,20、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污泥池1,污泥池1上侧设有工作桥2,工作桥2前后两侧设有护栏3,工作桥2下侧两端设有轨道架4,轨道架4内侧均设有驱动电机5,轨道架4内设有滚动轮6,滚动轮6与驱动电机5连接,滚动轮6下侧设有固定在污泥池1上端两侧的导轨7,工作桥2底部前侧设有多个提升泵架8,提升泵架8深入污泥池1底部,提升泵架8下端左右两侧设有刮泥板9,刮泥板9之间设有吸泥嘴10,吸泥嘴10上侧设有吸泥管11,吸泥管11上设有吸泥泵12,吸泥管11上端设有排泥管20且两者联通,排泥管20水平布置在工作桥2底部,吸泥管11与排泥管20连接处设有调节阀门13,排泥管20右端设有排泥口14,工作桥2底部后侧设有多个刮渣架15,刮渣架15下端设有刮渣板16,工作桥2左端设有电缆架17,工作桥2上侧设有电控箱18,污泥池1右上侧设有蓄泥19池,刮泥板9为夹角布局,吸泥嘴10位于夹角底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污水进入污泥池1内后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污泥下沉,轻渣上浮,由驱动电机5提供动力,驱动滚动轮6沿着导轨7转动,以此通过轨道架4带动工作桥2前后移动,并通过工作桥2的移动通过刮渣架15、提升泵架8的移动,以带动刮泥板9和刮渣板16的移动,刮泥板9的部件成夹角状,将污泥集中至吸泥嘴10处,通过吸泥管11和吸泥泵12的作用下将污泥送至排泥管20,具体输送量通过调节阀门13控制,最后经排泥口14送至蓄泥19池内,等候下一步处理,而漂浮在污泥池1上侧的残渣由刮渣板16集中,刮至污泥池1一端等候下一工序处理,整个过程由工作人员站在工作桥2上通过电控箱18操作,电缆由电缆架17拖动为工作桥2移动时提供电力。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车式刮渣吸泥机,包括污泥池,污泥池上侧设有工作桥,工作桥前后两侧设有护栏,工作桥下侧两端设有轨道架,轨道架内侧均设有驱动电机,轨道架内设有滚动轮,滚动轮下侧设有固定在污泥池上端两侧的导轨,工作桥底部前侧设有多个提升泵架,提升泵架下端左右两侧设有刮泥板,刮泥板之间设有吸泥嘴,工作桥上侧设有电控箱,污泥池右上侧设有蓄泥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化设计,将刮渣系统与吸泥系统集中设计,占地面积小;土木建筑工作量小,采用一个污泥池设计,减少了土木建筑工作量,降低了实施劳动强度,减少了投入成本;人员用量少,两套工艺集中处理,由一人完成操作,人员用量少,劳动成本小。

技术研发人员:宋姿慧;吴孟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贝特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6
技术公布日:2017.08.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