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1888发布日期:2019-01-22 18:57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



背景技术:

喷漆室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漆雾颗粒和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等有毒物质,上述有毒物质均以气体形式存在,其中苯属于高毒物质,大剂量可致人死亡;有毒物质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作业人员体内。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喷淋塔降低废气中的漆雾颗粒浓度,避免漆雾颗粒对后续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通过设置单独的沉淀腔,并在喷雾机构下方设置导流板和导水通道,便于将沉淀的颗粒导入到沉淀腔,使得较多的沉淀物质在沉淀腔中沉降,避免扩散到整个水箱,同时,便于定期将沉淀腔中的沉淀物质单独排放,一定时间内减少水箱中喷淋水抽出到水处理箱中处理的次数,从而减少喷雾泵的运行时间,达到节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包括塔本体、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塔本体的顶部的导风罩和设置在所述塔本体的右侧外壁上的进风法兰,所述塔本体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导风罩的第一支架、用于设置水气分离填料层的第二支架、用于设置混合填料层的第三支架、用于设置喷雾机构的支撑块、用于设置导水板的多个连接柱、用于设置混合填料层的第四支架、用于设置喷雾机构的所述多个支撑块、用于设置导水板的多个所述连接柱和用于储存喷淋水的水箱;所述塔本体的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一导水通道和第二导水通道,所述第一导水通道和第二导水通道的下方的所述水箱的左侧壁设置有沉降腔,所述塔本体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小水箱、水泵固定座、便于给所述喷雾机构供水的供水管通过的两个水管孔、与所述沉降腔连通的排污管和用于补水的补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腔的底部呈圆弧形,所述沉降腔的底部倾斜设置且沿所述塔本体的左侧壁前低后高,沉降腔的右侧壁高于水箱的最大高度5-10mm。

进一步的,所述塔本体的外形为矩形,第一支架为焊接在所述塔本体的内腔的矩形法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塔本体的内壁相连的第一矩形环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环上的用于固定所述水气分离填料层的第一固定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架包括与所述塔本体的内壁相连的第二矩形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矩形环上的用于固定所述混合填料层的第二固定框。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支架包括与所述塔本体的内壁相连的第三矩形环和设置在所述第三矩形环上的用于固定所述混合填料层的所述第二固定框。

进一步的,所述塔本体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喷雾泵罩的两个挂扣和两个观察门,所述观察门上设置有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设置单独的沉降腔,便于将喷雾沉降的颗粒通过导水板导入第一导水通道或第二导水通道,然后流入到沉降腔沉降,便于沉降腔收集污物,便于及时将污物排出;通过将沉降腔的右侧壁的高度设计为高于水箱的最大高度5-10mm,便于将沉淀腔与水箱分隔开,便于排污时不影响水箱的水的泄漏,只排放少部分的水,有利于节约水;同时,便于定期将沉淀腔中的沉淀物质单独排放,一定时间内减少水箱中喷淋水抽出到水处理箱中处理的次数,从而减少喷雾泵的运行时间,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包括塔本体1、可拆卸的设置在塔本体1的顶部的导风罩3和设置在塔本体1的右侧外壁上的进风法兰4,塔本体1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连接导风罩2的第一支架11、用于设置水气分离填料层101的第二支架12、用于设置混合填料层102的第三支架13、用于设置喷雾机构103的支撑块14、用于设置导水板104的多个连接柱15、用于设置混合填料层102的第四支架16、用于设置喷雾机构103的所述多个支撑块14、用于设置导水板104的多个连接柱15和用于储存喷淋水的水箱;塔本体1的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一导水通道18和第二导水通道19,第一导水通道18和第二导水通道19的下方的水箱的左侧壁设置有沉降腔20,塔本体1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水箱连通的小水箱21、水泵固定座22、便于给喷雾机构103供水的供水管通过的两个水管孔23、与沉降腔20连通的排污管24和用于补水的补水管25。

本实施例中,沉降腔20的底部呈圆弧形,沉降腔20的底部倾斜设置且沿塔本体1的左侧壁前低后高,沉降腔20的右侧壁高于水箱的最大高度5-10mm,便于将沉淀腔与水箱分隔开,便于排污时不影响水箱的水的泄漏,只排放少部分的水,有利于节约水。

本实施例中,塔本体1的外形为矩形,第一支架11为焊接在塔本体1的内腔的矩形法兰。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2包括与塔本体1的内壁相连的第一矩形环121和设置在第一矩形环121上的用于固定水气分离填料层101的第一固定框122。

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架13包括与塔本体1的内壁相连的第二矩形环131和设置在第二矩形环131上的用于固定混合填料层102的第二固定框132。

本实施例中,第四支架16包括与塔本体1的内壁相连的第三矩形环161和设置在第三矩形环161上的用于固定混合填料层的第二固定框132。

本实施例中,塔本体1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喷雾泵罩的两个挂扣26和两个观察门17,观察门17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门与喷雾机构一一对应设置,便于观察喷雾情况,观察门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为有机玻璃板。

以上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的塔体结构,包括塔本体、导风罩和进风法兰,塔本体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支撑块、多个连接柱、第四支架、所述多个支撑块、多个所述连接柱和水箱;塔本体的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一导水通道和第二导水通道,第一导水通道和第二导水通道的下方的水箱的左侧壁设置有沉降腔,塔本体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水箱连通的小水箱、水泵固定座、便于给喷雾机构供水的供水管通过的两个水管孔、与沉降腔连通的排污管和用于补水的补水管。本发明通过设置单独的沉淀腔,并在喷雾机构下方设置导流板,便于将沉淀的颗粒导入到沉淀腔,便于单独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潘华成;杜科;罗友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科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1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