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4762发布日期:2019-03-22 20:24阅读:1522来源:国知局
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发生器领域,具体是一种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把气体在液体中的存在现象称作气泡。气泡的构成现象,在自然界中的许多进程中都能遇到,当气体在液体中遭到剪切力的作用时就会构成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气泡。现在,对气泡的分类与界说并不是十分严厉,依照从大到小的次序可分为厘米气泡(CMB)、毫米气泡(MMB)、微米气泡(MB)、微纳米气泡(MNB)、纳米气泡(NB)。所谓的微纳米气泡,是指气泡发生时直径在10微米左右到数百纳米之间的气泡,这种气泡是介于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之间,具有惯例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与化学特性。1、气泡内部的压力和表面张力有关,气泡的直径约小,内部压力越大。由于微米气泡的直径很小,比表面积很大,所以它内部的压力要比外界液体的压力大很多,而正是由于微米气泡的这种内部增压和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它的气体溶解能力是毫米级气泡的几百倍之多。2、微米气泡在水中产生后因为自身增压,会不断的收缩或膨胀,其直径是一直变化的。据最新研究标明,20um~40um的气泡会以1.3um/s的速度收缩到8um左右,然后收缩速度会突然急剧增加,此后可能进一步分裂成纳米级气泡或者完全溶解于水中。3、微米气泡的表面会吸附带电荷的离子如OH-,而在这OH-离子层周围,又会分布反电荷离子层如H+,这样微米气泡的表面就形成了双电层,双电层界面的电位又称为界面动电势,界面动电势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米气泡界面的吸附性能。因为微米气泡的收缩性,使得电荷离子在段时间内大量聚集在气泡的界面,一直到气泡完全破裂溶解之前,界面动电势一直都会增高,表现出对水中带电粒子的吸附性能越好。4、10um以下的微米气泡在不断收缩的情况下,双电层的电荷的密度会迅速增高,直到气泡破裂时,已经达到极高浓度的正负电荷瞬间放电将积蓄的能量释放,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离子,如氧离子、氢离子、氢氧离子等。而其中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可以氧化分解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起到很好的净化水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带有微气泡的气液混合液在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多次变道,其中的微气泡经过数次高压切割,流速发生多次变化,气泡越来越小,直至气泡水中的气泡被切割至超微纳米级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有导流管、连接于导流管两端的端盖、连接于其中一个端盖上的气泡水进水接头、连接于另一个端盖上的气泡水出水接头、设置于导流管内且邻近于气泡水进水接头的气液射流转接头、以及设置于导流管内多个重叠设置的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

所述的气液射流转接头包括有圆柱形的转接头、转接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转接头上且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气液射流转接头的进水口朝向气泡水进水接头,其出水口朝向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

每个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包括有两个导流圈A和两个导流圈B;

每个导流圈A均包括有圆形且中心设置有导流口的第一底盘,设置于第一底盘内端面上且为环形凸起的第一封闭环、第一外错位环、第一内错位环和第一导流环;所述的第一导流环位于导流口的外周且位于第一内错位环的内圈,所述的第一导流环与第一内错位环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槽,第一内错位环位于第一外错位环的内圈且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槽,第一外错位环位于第一封闭环的内圈且之间形成第三环形槽,且第一封闭环外壁的直径与第一底盘的直径相等,第一外错位环、第一内错位环和第一导流环凸出的高度相等,第一封闭环的凸出高度大于第一外错位环凸出的高度,所述的两个导流圈A的内端面相对,且两个导流圈A第一封闭环相互接触抵合;

每个导流圈B均包括有圆形的第二底盘、设置于第二底盘外端面上的一圈均匀分布的限位凸起、设置于第二底盘外端面上且为环形凸起的第二错位环和第二导流环,所述的一圈限位凸起的外壁与第二底盘的环形外侧壁对齐,所述的第二错位环位于一圈限位凸起的内圈且之间形成间距,第二导流环位于第二错位环的内圈且之间形成第四环形槽,第二错位环的高度和第二导流环的高度相等,一圈限位凸起的高度大于第二错位环的高度,所述的两个导流圈B的内端面相互接触抵合,两个导流圈B位于两个导流圈A组成的空腔内,且每个导流圈B的一圈限位凸起伸入到对应的一个导流圈A的第三环形槽且抵住第三环形槽的槽底,每个导流圈B的第二错位环朝向对应的一个导流圈A的第二环形槽且与第二环形槽的槽底之间形成间隙,每个导流圈B的第二导流环朝向对应的一个导流圈A的第一环形槽且与第一环形槽的槽底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的液射流转接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为锥形孔结构,且直径大的一端朝外,直径小的一端朝向导流通道,所述的导流通道包括有多个沿转接头圆周均匀分布的导流孔,且每个导流孔的一端均与进水口连通,每个导流孔的另一端均与出水口连通。

所述的导流通道包括有偶数个导流孔,每两个导流孔的一端均通过一个对应的进液转接槽连通,每两个导流孔的另一端均通过一个对应的出液转接槽连通,每个进液转接槽的槽口均朝向气液射流转接头的进水口,每个进液转接槽的槽口均朝向气液射流转接头的出水口。

所述的导流管分别与两个端盖的接触缝隙之间设置有端盖密封圈;所述的导流管的内壁与气液射流转接头外壁的接触缝隙之间设置有进水密封圈。

所述的导流管两端部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两端盖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两端盖分别螺合于导流管的两端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带有微气泡的气液混合液在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多次变道,其中的微气泡经过数次高压切割,流速发生多次变化,气泡越来越小,直至气泡水中的气泡切割至超微纳米级别;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射流转接头对气泡水进行初步的分流,便于分流后的气泡水分别进行变道切割,使得气泡分裂更加快速均匀;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且各部件支架的密封性好,保证了气泡水快速流入进行变速分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射流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流圈A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流圈A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流圈B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流圈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见图1-图2,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有导流管1、螺合于导流管1两端部上的端盖2、连接于其中一个端盖2上的气泡水进水接头3、连接于另一个端盖2上的气泡水出水接头4、设置于导流管1内且邻近于气泡水进水接头3的气液射流转接头5、以及设置于导流管1内多个重叠设置的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其中,导流管1分别与两个端盖2的接触缝隙之间设置有端盖密封圈6,导流管1的内壁与气液射流转接头5外壁的接触缝隙之间设置有进水密封圈7;

见图2和3,气液射流转接头5包括有圆柱形的转接头51、转接头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52和出水口53,转接头51上且进水口52和出水口53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气液射流转接头的进水口52朝向气泡水进水接头3,其出水口53朝向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气液射流转接头的进水口52和出水口53均为锥形孔结构,且直径大的一端朝外,直径小的一端朝向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包括有六个沿转接头51圆周均匀分布的导流孔54,每两个导流孔54的一端均通过一个对应的进液转接槽55连通,每两个导流孔54的另一端均通过一个对应的出液转接槽56连通,每个进液转接槽55的槽口均朝向气液射流转接头的进水口52,每个进液转接槽56的槽口均朝向气液射流转接头的出水口53;

每个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包括有两个导流圈A 8和两个导流圈B 9;

见图4和图5,每个导流圈A 8均包括有圆形且中心设置有导流口89的第一底盘81,设置于第一底盘81内端面上且为环形凸起的第一封闭环82、第一外错位环83、第一内错位环84和第一导流环85;第一导流环85位于导流口89的外周且位于第一内错位环84的内圈,第一导流环85与第一内错位环84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槽86,第一内错位环84位于第一外错位环83的内圈且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槽87,第一外错位环83位于第一封闭环82的内圈且之间形成第三环形槽88,且第一封闭环82外壁的直径与第一底盘81的直径相等,第一外错位环83、第一内错位环84和第一导流环85凸出的高度相等,第一封闭环82的凸出高度大于第一外错位环83凸出的高度,两个导流圈A 8的内端面相对,且两个导流圈A第一封闭环82相互接触抵合;

见图6和图7,每个导流圈B均包括有圆形的第二底盘91、设置于第二底盘91外端面上的一圈即四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凸起92、设置于第二底盘91外端面上且为环形凸起的第二错位环93和第二导流环94,一圈限位凸起92的外壁与第二底盘91的环形外侧壁对齐,第二错位环93位于一圈限位凸起92的内圈且之间形成间距,第一导流环94位于第一错位环的内圈且之间形成第四环形槽95,第二错位环93的高度和第二导流环94的高度相等,一圈限位凸起92的高度大于第二错位环93的高度,两个导流圈B的内端面相互接触抵合,两个导流圈B 9位于两个导流圈A 8组成的空腔内,且每个导流圈B 8的一圈限位凸起92伸入到对应的一个导流圈A的第三环形槽88且抵住第三环形槽88的槽底,每个导流圈B的第二错位环93朝向对应的一个导流圈A的第二环形槽87且与第二环形槽87的槽底之间形成间隙,每个导流圈B的第二导流环94朝向对应的一个导流圈A的第一环形槽86且与第一环形槽86的槽底之间形成间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见图1-图7,首先气泡水依次经气泡水进水接头3、端盖2进入到导流管1内的气液射流转接头5,依次经气液射流转接头5的进水口52、进液转接槽56、导流孔54、出液转接槽56和出水口53后流出,然后经过多个重叠的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传输,在多个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中带有微气泡的气液混合液多次被高压切割,流速发生多次变化,气泡越来越小,最后气泡水再依次经过端盖2和气泡水出水接头4排出,经循环管再回到气泡水进水接头3进行再次变速破裂,经过多次循环后,直至气泡水中的气泡被切割至超微纳米级别;在每个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中,气泡水先经一个导流圈A和一个导流圈B组成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路径是先经导流口89进入后依次经过第一环形槽86、第四环形槽95、第二环形槽87和第三环形槽88后从第一通道排出,然后进入另一个导流圈A和另一个导流圈B组成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路径是先经第三环形槽88后依次经第二环形槽87、第四环形槽95、第一环形槽86和导流口89后进入到另一个超微纳米气泡导流传输件的第一通道,依次反复传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