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4642发布日期:2020-01-07 09:2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



背景技术:

胶黏剂是一种通过界面的黏附和内聚等作用,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天然的或合成的、有机的或无机的一类物质,又叫黏合剂,习惯上简称为胶。简而言之,胶黏剂就是通过黏合作用,能使被黏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胶粘剂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实验混合机和料缸,当实验完成后,需要将胶料从料缸分装到各胶管中以备后续使用。然而,现有的技术是直接将胶料从料缸的出料口挤压到胶管中,不仅使得胶料容易喷射而出,造成胶料的浪费,以及脏乱现象,而且不能够计量分装出的胶料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胶料的流速,防止胶料喷出,避免浪费、及容易清理,而且能够计量分装出的胶料的体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包括表面上设置有测量刻度的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通过连接流量控制阀连接密封胶料缸,所述管道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有注胶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注胶套筒上设置有便于手持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注胶套筒对应密封胶筒的筒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阀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管道外壁设置有对应的外螺纹,所述流量控制阀通过所述内螺纹旋入所述外螺纹上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与所述密封胶料缸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与所述密封胶料缸通过卡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焊接在所述密封胶料缸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与所述注胶套筒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与所述注胶套筒通过卡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的材质为钢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通过在密封胶料缸上设置一管道,并且在管道上设置流量控制阀,能够控制胶料的流出速度,防止因速度过快而造成胶料喷溅,从而造成胶料浪费、及脏乱现象;通过在管道外壁设置测量刻度,当胶料注入密封胶筒时,管道会随着胶料的增多而慢慢移出密封胶筒,根据管道外壁上的测量刻度的变化,便可计算出分装出的胶料的体积;通过在管道上设置可拆卸的注胶套筒,便于对密封胶筒进行注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胶料的流速,防止胶料喷出,避免浪费、及容易清理,而且能够计量分装出的胶料的体积。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通过在注胶套筒上设置便于手持的凹槽,不仅便于注胶套筒的更换,而且便于管道在密封胶料缸上的装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注胶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注胶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标记说明:

1、管道;11、流量控制阀;12、测量刻度;13、注胶套筒;131、凹槽;2、密封胶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式密封胶用注胶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表面上设置有测量刻度12的管道1,管道1的一端通过连接流量控制阀11连接密封胶料缸,管道1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有注胶套筒13。

作为一种实施例,注胶套筒13上设置有便于手持的凹槽131;凹槽131的结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抓稳注胶套筒13,以便于对注胶套筒13进行更换,以及便于管道1在密封胶料缸上的装卸。

在上述实施例中,注胶套筒13对应密封胶筒2的筒径设置;注胶套筒13与密封胶筒2的对应设置,使得管道1能够对应多种筒径的密封胶筒2。

在上述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11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管道1外壁设置有对应的外螺纹,流量控制阀11通过内螺纹旋入外螺纹上进行连接;流量控制阀11及管道1的设置,结构简单,更加便于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管道1与密封胶料缸通过螺纹连接、卡箍连接或焊接;管道1和密封胶料缸通过螺纹连接、卡箍连接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管道1更加便于在密封胶料缸上进行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实施例中,管道1与注胶套筒13通过螺纹连接或卡箍连接;管道1和注胶套筒13通过螺纹连接或卡箍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注胶套筒13更加便于在管道1上进行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实施例中,管道1的材质为钢材;管道1采用钢材制作,制作方便且耐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