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高效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6015发布日期:2019-08-03 11:0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高效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流体染色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超临界流体经过染色或萃取等工序后,需要经过降压冷却至液态,在用于压缩升压再次进行循环工序或者直接储存在储液罐收集以便于下次设备运行。超临界流体的升压过程中有要求必须要成液状态,因此传统中的冷凝器,为让流体能够冷却全部液态,只有将冷凝器冷却量放大或者是再进行多级冷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高效冷凝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高效冷凝器,包括冷凝组件,冷凝组件包括罐体、多孔导液板和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多孔导液板将罐体分隔为上下两个空腔,上空腔为超临界气体冷凝腔,下空腔为超临界液体收集腔,所述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位于罐体的上空腔中,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上设有冷凝介质入口和冷凝介质出口,所述罐体上设有与下空腔连通的超临界液体排出口以及与上空腔连通的超临界气体导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导液板上的孔径为3~8mm。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导液板上的厚度为10~50mm。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组件设有两级以上,上一级冷凝组件中罐体上设有与上空腔连通的超临界气体排出口,上一级冷凝组件的超临界气体排出口通过联通管与相邻的下一级的冷凝组件的超临界气体导入口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采用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的工作模式,能最大效率的实施气液分离,以保证流体的完全液化;尤其是采用二级或多级冷却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超临界流体的冷凝效果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多孔导液板;3-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4-上空腔;5-下空腔;6-冷凝介质入口;7-冷凝介质出口;8-超临界液体排出口;9-超临界气体导入口;10-超临界气体排出口;11-联通管;12-超临界气体导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高效冷凝器,包括冷凝组件,冷凝组件包括罐体1、多孔导液板2和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3,多孔导液板3将罐体1分隔为上下两个空腔,上空腔4为超临界气体冷凝腔,下空腔5为超临界液体收集腔,所述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3位于罐体的上空腔4中,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3上设有冷凝介质入口6和冷凝介质出口7,所述罐体1上设有与下空腔5连通的超临界液体排出口8以及与上空腔4连通的超临界气体导入口9。所述多孔导液板上的孔径为3~8mm,所述多孔导液板上的厚度为10~50mm。

本专利的实施例,采用的两级冷却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级冷却的方式,所述冷凝组件设有两个,分为上一级冷凝组件和下一级冷凝组件,上一级冷凝组件中罐体上设有与上空腔4连通的超临界气体排出口10,上一级冷凝组件的超临界气体排出口10通过联通管11与下一级冷凝组件中罐体上的超临界气体导入口12连通。

工作原理: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3所用的冷凝介质为低温冷冻水,低温冷冻水从冷凝介质入口6进入到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3中,通过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3对罐体的上空腔4中的超临界气体进行冷却,再从冷凝介质出口7流出,完成一次冷却循环;流体降压气化后形成的超临界气体由超临界气体导入口9进入罐体内,在上空腔4中与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3进行热交换使气体冷凝成液态,经过热交换冷凝成液态的流体自重下沉,经过多孔导液板2上的孔下落到下空腔5中,由超临界液体排出口8流出后,进行回收或者再次升压;未经过冷凝的超临界气体在悬浮的状态由超临界气体排出口10排出,经过联通管11导入到下一级冷凝组件的罐体上空腔4中进行二级冷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限于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高效冷凝器,包括冷凝组件,冷凝组件包括罐体、多孔导液板和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多孔导液板将罐体分隔为上下两个空腔,上空腔为超临界气体冷凝腔,下空腔为超临界液体收集腔,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位于罐体的上空腔中,超临界气体冷凝换热器上设有冷凝介质入口和冷凝介质出口,罐体上设有超临界液体排出口以及超临界气体导入口。冷凝组件设有两级以上,上一级冷凝组件通过联通管与下一级的冷凝组件连通。本专利采用超临界流体相态分离式的工作模式,能最大效率的实施气液分离,以保证流体的完全液化;尤其是采用二级或多级冷却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超临界流体的冷凝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梁鼎天;杨波;郭小兵;梁舒颖;许志文;杨古全;杨冬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碳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19.08.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