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筒滤网包边套制工装,属于生产治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圆筒滤网广泛应用在汽车、新风、空净、空调、无尘室、除尘等场景,因其径向流增加了进出风面积,而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使用,但是作为圆筒结构,比普通的方形滤网更难组装且尺寸多样,目前尚无自动化设备可以高效率的生产圆筒滤网,所以圆筒滤网的组装都是靠人工解决。
目前圆筒滤网的制作要经过hepa滤纸打折、穿绞线、粘圆,而后进行两端圆盖包边的组装。在滤网跟圆盖包边卡位固定的时候一般都是依靠人工放置,由于圆筒滤网材质较软,人工无法避免在放置过程中的圆变形,导致圆筒滤网多次卡位不准、滤网与圆盖包边周边缝隙过大或者不均匀等问题,从而使得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圆筒滤网包边套制工装,它解决了圆筒滤网安装圆盖包边时容易变形,而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圆筒滤网包边套制工装,包括把手、支撑体和底座,所述支撑体为圆台状,所述把手与支撑体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支撑体的底部同轴心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底座为圆环状,所述底座的外直径小于支撑体的底部直径。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支撑体的底部开设有空槽,且支撑体为薄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圆筒滤网通过手工操作卡位不准、变形、滤网与圆盖包边周边缝隙过大及手工操作效率太低的问题,在此之前人工操作效率约为400个/2人/8小时,良品率约为95%,借助此制具可达到600个/2人/8小时,良品率为100%,为企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获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把手1、支撑体2、底座3、滤网主体4、圆盖包边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圆筒滤网包边套制工装,包括把手1、支撑体2和底座3,支撑体2为圆台状,把手1与支撑体2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底座3与支撑体2的底部同轴心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支撑体2从滤网主体4的内部支撑,使得安装圆盖包边5时滤网主体4不易变形,从而解决了滤网主体4通过手工操作卡位不准、变形、滤网主体4与圆盖包边5周边缝隙过大及手工操作效率太低的问题。
底座3为圆环状,底座3的外直径小于支撑体2的底部直径。
采用上述方案,底座3与支撑体2的直径差为圆盖包边5的边缘厚度,使用时底座3伸入圆盖包边5的内圈,同时圆盖包边5的卡槽与支撑体2的底部边界对应,从而使得滤网主体4与圆盖包边5对应地更准确。
支撑体2的底部开设有空槽,且支撑体2为薄壁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本工装不易变形的同时重量轻,减少工人频繁使用的劳动强度。
工作原理:将待装的圆盖包边5放置在工作台上,然后将支撑体2和底座3放入圆盖包边5的中间位置,此时将滤网主体4从上至下套在支撑体2上,由于支撑体2的外斜面作用,支撑体2撑在滤网主体4的内部,并使得滤网主体4的端口固定为圆形,滤网主体4继续向下移动即可准确地插入圆盖包边5内,完成一端的安装后,通过把手1将支撑体2从滤网主体4内取出,重复以上步骤完成滤网主体4另一端的端盖包边5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圆筒滤网包边套制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支撑体(2)和底座(3),所述支撑体(2)为圆台状,所述把手(1)与支撑体(2)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与支撑体(2)的底部同轴心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滤网包边套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为圆环状,所述底座(3)的外直径小于支撑体(2)的底部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滤网包边套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的底部开设有空槽,且支撑体(2)为薄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