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7956发布日期:2020-06-23 21:00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液器吸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



背景技术:

移液器也叫移液枪,基本结构只要有显示刻度、容量调节部件、活塞、0-形环和吸引管等几部分,可以在一定量程内,将液体从原容器内移取到另一容器内的一种计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学等领域。移液器吸头为移液器配套使用的一次性耗材,在上述领域用量巨大。在使用移液器移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液体倒吸,液体流入移液器,继续使用会污染其他液体,为实验带来不便,且移液器属于精密仪器、造价昂贵,不易清理,液体倒吸也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

具体采用了以下设计结构及设计方案:

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包括吸头(1),在吸头(1)上端设有防倒吸装置(2),防倒吸装置(2)由与吸头(1)内壁无缝隙紧贴的上挡片(21)和与吸头(1)内壁之间有空隙的下挡片(22)组成,在上挡片(21)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上挡片(21)上下两端的气孔(211),上挡片(21)的气孔(211)外侧设有向下延伸但不接触下挡片(22)的隔离筒(212)。

优选的,所述防倒吸装置(2)设置于吸头(1)的接口处下方,不与接口齐平,便于连接移液器(3)。

优选的,所述上挡片(21)和下挡片(22)呈圆锥状。

优选的,所述上挡片(21)为倒圆锥状、所述下挡片(22)为正圆锥状,二者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上挡片(21)和下挡片(22)之间通过连杆(4)连接,其中连杆(4)为实心。

优选的,所述隔离筒(212)与上挡片(21)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介绍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吸头口处设置防倒吸装置,与吸头形成一体的一种新型移液器吸头,通过挡片上的气孔内部产生气压实现吸取液体,并且通过隔离筒防止液体从气孔流入到移液器,实现了防止液体倒吸。具体的,气体通过防倒吸装置(2)的上挡片(21)的气孔(211)形成上下连通的结构,吸头(1)在移液器的按压作用下形成气压变化对液体的吸取或排放,将液体压入吸头(1),正常情况下,量程内所设容量的液体液面不会上升到下挡片(22)所在位置,当发生倒吸不利情况时,大量液体能被下挡片(22)挡住,少部分液体通过下挡片(22)与吸头(1)内壁缝隙,沿着吸头(1)内壁形成吸附,这部分液体在气压变化作用下回向上挡片(21)方向流动,紧贴吸头(1)内壁的上挡片(21)会挡住这部分液体,从而通过隔离筒(212)挡住了液体从气孔(211)流入的可能性,实现了防倒吸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将防倒吸装置与吸头做成一体、操作方便,采用上下挡片以及隔离筒,防止液体倒吸至移液器污染移液器,给实验带来不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的剖视图。

图2为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的原理图。

图3为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的吸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吸头;2—防倒吸装置;21—上挡片;211—气孔;212—隔离筒;22—下挡片;3—移液器;31—调节轮;32—显示屏;33—卸载按钮;34—弹性吸嘴;4—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说明图附图所示,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包括吸头1,在吸头1上端设有防倒吸装置2,防倒吸装置2由与吸头1内壁无缝隙紧贴的上挡片21和与吸头1内壁之间有空隙的下挡片22组成,在上挡片21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上挡片21上下两端的气孔211,上挡片21的气孔211外侧设有向下延伸但不接触下挡片22的隔离筒212。

进一步地,防倒吸装置2设置于吸头1的接口处下方,不与接口齐平,便于连接移液器3。

进一步地,上挡片21和下挡片22呈圆锥状。

进一步地,上挡片21为倒圆锥状、所述下挡片22为正圆锥状,二者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上挡片21和下挡片22之间通过连杆4连接,其中连杆4为实心,防止液体通过连接杆倒吸至移液器3。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筒212与上挡片21连为一体。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步骤一,吸头安装。采用旋转安装法,由实验人员垂直握住移液器3,将移液器3的弹性吸嘴34插入吸头1,在轻轻下压的同时,将手中的移液器3按逆时针旋转180°,切忌用力过猛。

步骤二,容量设定。实验人员手持移液器3,调节轮31慢慢的将容量值调至预想值,并且再次确认。当从大值调至小值时,刚好就行;当从小值调至大值时,调超半圈后再返回,数值由显示屏32显示。

步骤三,预洗吸头。使用新的吸头1或移液器3量程增大时,实验人员需要将转移的液体排放两到三次,使吸头1内壁形成一道同质液膜,确保移液工作的精度与准度。

步骤四,吸液。实验人员垂直握住移液器3,先将移液器3的调节轮31按至第一个停点,再将吸头1垂直侵入液面,侵入液面不需要太深,否则对吸液精度产生一定影响。气体通过防倒吸装置2的上挡片21的气孔211形成气压,将液体压入吸头1,正常情况下,量程内所设容量的液体液面不会上升到下挡片22所在位置,当发生倒吸不利情况时,大量液体能被下挡片22挡住,当不慎将液体吸入下挡片22与吸头1内壁缝隙时,被紧贴吸头1内壁的上挡片21挡住,且通过隔离筒212挡住液体从气孔211流入。

步骤五,放液。吸头1紧贴容器壁,先将调节轮31按至第一个停点,略做停顿后,再按至第二停点,气体通过气孔211排出,将液体排出,且两次停点及防倒吸装置2双挡片的椎体设计能确保吸头1内无残留液体,确保移液工作的精度与准度。

步骤六,卸载吸头。单通道移液器按住卸载按钮33卸载吸头1,卸载后的吸头1不能与新的吸头1混合。多道移液器由实验人员用手轻轻逐一拔掉放入废弃盒中统一处理,并将移液器3摆放到收纳架上,以便下次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包括吸头(1),其特征在于:在吸头(1)上端设有防倒吸装置(2),防倒吸装置(2)由与吸头(1)内壁无缝隙紧贴的上挡片(21)和与吸头(1)内壁之间有空隙的下挡片(22)组成,在上挡片(21)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上挡片(21)上下两端的气孔(211),上挡片(21)的气孔(211)外侧设有向下延伸但不接触下挡片(22)的隔离筒(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吸装置(2)设置于吸头(1)的接口处下方,不与接口齐平,便于连接移液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片(21)和下挡片(22)呈圆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片(21)为倒圆锥状、所述下挡片(22)为正圆锥状,二者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片(21)和下挡片(22)之间通过连杆(4)连接,其中连杆(4)为实心。

6.上挡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212)与上挡片(21)连为一体。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防倒吸移液器吸头,包括吸头(1),在吸头(1)上端设有防倒吸装置(2),防倒吸装置(2)由与吸头(1)内壁无缝隙紧贴的上挡片(21)和与吸头(1)内壁之间有空隙的下挡片(22)组成,在上挡片(21)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上挡片(21)上下两端的气孔(211),上挡片(21)的气孔(211)外侧设有向下延伸但不接触下挡片(22)的隔离筒(212)。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有效防止液体倒吸至移液器,避免污染及浪费、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田守征;王祖涛;张晓梅;羊忠山;赵薇;袁嘉丽;陈文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8.27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