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3879发布日期:2020-06-12 15:0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染物处理设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实验室小型不断扩建,实验室小型的种类、数量与规模也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则是实验室小型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实验室小型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废液,废气,噪声与振动,电磁辐射以及病毒和致病菌的生物性污染物等。当前高校实验室小型进行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与二氧化硫,降低了实验室小型周围空气质量,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也未具有合适的设备处理该等污染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包括反应柱以及位于所述反应柱下方的基座,所述反应柱上间隔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反应柱内、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填料,所述反应柱内、位于所述填料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布水器,所述反应柱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底板隔开,所述反应柱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至所述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将所述基座分隔出加药室,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加药室相通的加药口,所述加药室内设置有搅拌桨,所述加药室内还设置有耐碱泵,所述耐碱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反应柱的下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反应柱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为圆形,所述进风口的中心距离所述底板的距离为110-120mm。

优选地,所述承托板的数量为两套,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反应柱的不同高度位置,各所述承托板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填料,所述填料的上方设置所述布水管以及所述布水器。

优选地,所述布水器的数量总共为15-20个。

优选地,所述反应柱上设置有观察孔。

优选地,所述观察孔的数量为四个,沿所述反应柱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排水口位于倾斜面的低处。

优选地,所述溢流板的高度为所述加药室高度的六分之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座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水沉淀后经溢流板进入加药室加药后循环利用,多层填料有利于延长气液两相接触时间,提升对烟尘和二氧化硫的去除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喷淋嘴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溢流板的示意图。

图中,

1-反应柱;2-基座;3-进风口;4-出风口;5-承托板;6-填料;7-布水管;8-布水器;9-进水管;10-底板;11-排水口;12-溢流板;13-加药室;14-沉淀室;15-加药口;16-搅拌桨;17-耐碱泵;18-观察孔;19-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6塔,包括反应柱1以及位于反应柱1下方的基座2,如图所示,反应柱1与基座2之间通过底板10隔开。

如图1-图3所示,反应柱1上间隔开设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4。进风口3位于反应柱1的下部,出风口4位于反应柱1的顶端。优选地,进风口3为圆形,进风口3的中心距离底板10的距离为110-120mm,其直径可以为80mm。

为便于观察反应柱1内工作情况,反应柱1上设置有观察孔18,观察孔18的孔径可以为200mm。优选地,观察孔18的数量为四个,沿反应柱1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反应柱1内、位于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承托板5,承托板5上设置有填料6。

反应柱1内、位于填料6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布水管7,布水管7与进水管9连接,其中,进水管9位于反应柱1的外部,布水管7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布水器8,结合图4所示。优选地,承托板5的数量为两套,其间隔设置于反应柱1的不同高度位置,各承托板5的上方均设置有填料6,填料6的上方设置布水管7以及布水器8。多层填料6有利于延长气液两相接触时间提升对烟尘及二氧化硫的去除效率。另外,优选地,布水器8的数量总共为15-20个。

反应柱1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11,底板10上设置有倾斜面19,排水口11位于倾斜面19的低处,从而有利于处理后污水的排出。本实施例下,排水口11的位置,可以为距离底板2-5mm。

排水口11连接至基座2,基座2内设置有溢流板12,结合图5所示,溢流板12上设置有锯齿。溢流板12将基座2分隔出加药室13,本实施例下,为两个腔室,一个为加药室13,另一个为沉淀室14。溢流板12的高度为加药室13高度的六分之五,溢流板12位置为沿基座2的直径方向的三分之二处,对应地,加药室13的面积尺寸小于沉淀室14的面积。

基座2上设置有与加药室13相通的加药口15,加药室13内设置有搅拌桨16,加药室13内还设置有耐碱泵17,耐碱泵17的出水口与进水管9连接。基座2,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水沉淀后经溢流板12进入加药室13加药后循环利用,即通过耐碱泵17将其泵回至进水管9。

作为优选运行方案,可采用以下操作参数运行时:氧化钙浓度为3000mg/m3;液体流量为15m3/h。运行效果:进气流量10m3/h;烟尘2000mg/m3;二氧化硫浓度为2300mg/m3;烟尘去除率为92%,二氧化硫去除率为98%。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置斜坡有助于处理后废水的顺利排出。设置四个观察口有助于随时开口检修。基座2的设置,有助于水循环利用,即进水管9的水经由布水器8之后,回流至基座2,之后在加药室13处理后,由耐碱泵17继续泵送至进水管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柱以及位于所述反应柱下方的基座,所述反应柱上间隔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反应柱内、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填料,所述反应柱内、位于所述填料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布水器,所述反应柱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底板隔开,所述反应柱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至所述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将所述基座分隔出加药室,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加药室相通的加药口,所述加药室内设置有搅拌桨,所述加药室内还设置有耐碱泵,所述耐碱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反应柱的下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反应柱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圆形,所述进风口的中心距离所述底板的距离为110-1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的数量为两套,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反应柱的不同高度位置,各所述承托板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填料,所述填料的上方设置所述布水管以及所述布水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的数量总共为15-20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柱上设置有观察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孔的数量为四个,沿所述反应柱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排水口位于倾斜面的低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的高度为所述加药室高度的六分之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尘脱硫一体式填料塔,包括反应柱以及位于反应柱下方的基座,反应柱上间隔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反应柱内、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承托板,承托板上设置有填料,反应柱内、位于填料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与进水管连接,布水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布水器,反应柱与基座之间通过底板隔开,反应柱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至基座,基座内设置有溢流板,溢流板将基座分隔出加药室,基座上设置有与加药室相通的加药口,加药室内设置有搅拌桨,加药室内还设置有耐碱泵,耐碱泵的出水口与进水管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塔,能够有效去除烟尘以及二氧化硫等。

技术研发人员:胡家朋;穆寄林;林皓;赵磊;吴芳芳;杨琳;杨志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夷学院;武夷山碧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0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