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9175发布日期:2020-09-15 19:5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

现有的沉淀池水流速度受限制严重,水流速度过快容易出现沉淀物重新返回水流内的情况,影响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解决了现有的沉淀池收到水流速度受限制、沉淀物易返回水流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墙,所述支撑墙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分层设置有光滑斜板,所述光滑斜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沉泥槽,所述沉泥槽靠近支撑墙内壁一侧与支撑墙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沉泥槽的表面且位于光滑斜板正对应位置开设有漏孔,所述池体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支撑墙两侧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布水墙和第二布水墙。

优选的,所述池体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池体与第一布水墙之间、第一布水墙与支撑墙之间、支撑墙内壁的底部、支撑墙与第二布水墙之间及第二布水墙与池体之间均设置有排泥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水墙和第二布水墙的表面均与分布有透水孔。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池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光滑斜板和沉泥槽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沉泥槽的底部与支撑墙内连通。

优选的,所述光滑斜板之间的层高为3-10厘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包括:该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墙,支撑墙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分层设置有光滑斜板,光滑斜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沉泥槽,沉泥槽靠近支撑墙内壁一侧与支撑墙内壁固定连接,沉泥槽的表面且位于光滑斜板正对应位置开设有漏孔,池体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支撑墙两侧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布水墙和第二布水墙,分层设置的光滑斜板与平流沉淀池相比,沉淀面积更大,缩短水流流程;水流为水平流动,增加了沉泥槽,实现沉积物与水流及时分离,抗冲击能力强;光滑斜板属于组装件,易于安装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墙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池体、2-支撑墙、3-光滑斜板、4-沉泥槽、41-漏孔、5-第一布水墙、6-第二布水墙、7-进水管、8-排水管、9-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1,池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墙2,支撑墙2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分层设置有光滑斜板3,光滑斜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沉泥槽4,沉泥槽4靠近支撑墙2内壁一侧与支撑墙2内壁固定连接,沉泥槽4的表面且位于光滑斜板3正对应位置开设有漏孔41,池体1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支撑墙2两侧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布水墙5和第二布水墙6,第一布水墙5和第二布水墙6的表面均与分布有透水孔,通过布水墙设置,减缓了水流对沉淀物的冲击。

池体1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池体1与第一布水墙5之间、第一布水墙5与支撑墙2之间、支撑墙2内壁的底部、支撑墙2与第二布水墙6之间及第二布水墙6与池体1之间均设置有排泥管9,通过排泥管9便于清理污泥。

池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7,池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管8。

光滑斜板3和沉泥槽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沉泥槽4的底部与支撑墙2内连通。

光滑斜板3之间的层高为3-10厘米。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水流由进水管7进入池体1,经第一布水墙5后稳定进入支撑墙2内,水流水平流动,被光滑斜板3分割成数层,在每一层上沉淀物沉淀,大大缩短了沉降距离,沉淀物沿着光滑斜板3下滑进入沉泥槽4内,彻底与水流分离,分离后的沉淀物沿沉泥槽4进入支撑墙2底部,避免了重新返回水流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安装现有技术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墙(2),所述支撑墙(2)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分层设置有光滑斜板(3),所述光滑斜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沉泥槽(4),所述沉泥槽(4)靠近支撑墙(2)内壁一侧与支撑墙(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沉泥槽(4)的表面且位于光滑斜板(3)正对应位置开设有漏孔(41),所述池体(1)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支撑墙(2)两侧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布水墙(5)和第二布水墙(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池体(1)与第一布水墙(5)之间、第一布水墙(5)与支撑墙(2)之间、支撑墙(2)内壁的底部、支撑墙(2)与第二布水墙(6)之间及第二布水墙(6)与池体(1)之间均设置有排泥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水墙(5)和第二布水墙(6)的表面均与分布有透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池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管(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斜板(3)和沉泥槽(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沉泥槽(4)的底部与支撑墙(2)内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斜板(3)之间的层高为3-10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墙,所述支撑墙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分层设置有光滑斜板,所述光滑斜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沉泥槽,所述沉泥槽靠近支撑墙内壁一侧与支撑墙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沉泥槽的表面且位于光滑斜板正对应位置开设有漏孔,所述池体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支撑墙两侧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布水墙和第二布水墙,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该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分层设置的光滑斜板与平流沉淀池相比,沉淀面积更大,缩短水流流程;水流为水平流动,增加了沉泥槽,实现沉积物与水流及时分离,抗冲击能力强;光滑斜板属于组装件,易于安装和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沈君华;黄志文;张鹏;罗冠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市海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4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