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4663发布日期:2020-10-30 21:4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沉淀水池往往是单一的池体,不能满足循环水浊水处理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设有二重过滤与三重沉淀结构,便于循环水浊水中杂质的沉淀、汇集和集中处。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与第三池体且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与第三池体的深度比为1:1.5~2:2~3,第一池体与第二池体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并在第二池体与第三池体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且第一池体侧部顶侧设有进水口并在第三池体侧部底侧设有出水口,第一池体底部包括第一斜面段与第一水平段且第一斜面段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第二池体底部包括第二斜面段与第二水平段且第二斜面段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第三池体底部包括第三斜面段与第三水平段且第三斜面段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

所述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采用相同的结构分别与第一池体、第二池体连接;所述第一池体在与第二池体连接处的两侧侧壁设有侧板并在对应的第一水平段处设有底板且侧板开设有t型槽并在底板开设有底槽,侧板顶部t型槽两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过滤网并在过滤网两侧侧部设有t型杆且t型杆顶部两侧设有连接板并在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t型杆位于t型槽内且t型杆与侧板通过穿过对应连接孔、螺纹孔的螺栓进行连接;所述过滤网底部位于底槽内。

其中,所述的进水口设有阀门。

其中,所述的出水口设有阀门。

其中,所述的过滤网为单层或者双层过滤网。

其中,所述的螺栓的螺帽位于连接板上方并在螺帽与连接板之间设有垫片。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本实用新型设有二重过滤与三重沉淀结构,便于循环水浊水中杂质的沉淀、汇集和集中处理。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安装、拆卸与更换的过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过滤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池体、2为第一过滤器、3为第二池体、4为第二过滤器、5为第三池体、6为进水口、7为出水口、8为第一斜面段、9为第一水平段、10为第二斜面段、11为第二水平段、12为第三斜面段、13为第三水平段、14为侧板、15为底板、16为t型槽、17为底槽、18为螺纹孔、19为过滤网、20为t型杆、21为连接板、22为连接孔、23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3与第三池体5且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3与第三池体5的深度比为1:1.5~2:2~3,第一池体1与第二池体3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2并在第二池体3与第三池体5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4且第一池体1侧部顶侧设有进水口6并在第三池体5侧部底侧设有出水口7,第一池体1底部包括第一斜面段8与第一水平段9且第一斜面段8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第二池体3底部包括第二斜面段10与第二水平段11且第二斜面段10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第三池体5底部包括第三斜面段12与第三水平段13且第三斜面段12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第一过滤器2、第二过滤器4采用相同的结构分别与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3连接;第一池体1在与第二池体3连接处的两侧侧壁设有侧板14并在对应的第一水平段9处设有底板15且侧板14开设有t型槽16并在底板15开设有底槽17,侧板14顶部t型槽16两侧开设有螺纹孔18;第一过滤器2包括过滤网19并在过滤网19两侧侧部设有t型杆20且t型杆20顶部两侧设有连接板21并在连接板21上开设有连接孔22;t型杆20位于t型槽16内且t型杆20与侧板14通过穿过对应连接孔22、螺纹孔18的螺栓23进行连接;过滤网19底部位于底槽17内。其中,进水口6设有阀门。出水口7设有阀门。过滤网19为单层或者双层过滤网。螺栓23的螺帽位于连接板21上方并在螺帽与连接板21之间设有垫片。

使用时,循环水的浊水从进水口6进入第一池体1,部分杂质在重力作用下经第一斜面段8汇聚至第一斜面段8最低处,部分杂质被第一过滤器2阻挡;经过一重沉淀过滤的水体进入第二池体3进行二重沉淀过滤;再进入第三池体5进行三重沉淀。沉淀过滤后的水体从出水口7排出进入后续操作流程。这样的设计,便于杂质的沉淀、汇集和集中处理。

安装第一过滤器2时,将过滤网19两侧侧部的t型杆20插入第一池体1两侧侧壁的侧板14的t型槽16内,然后通过穿过对应连接孔22、螺纹孔18的螺栓23进行t型杆20与侧板14的连接,进而固定过滤网19。这样的设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过滤网19进行安装、拆卸与更换。第二过滤器4采用相同的结构与第二池体3连接,双重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技术特征:

1.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3)与第三池体(5)且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3)与第三池体(5)的深度比为1:1.5~2:2~3,第一池体(1)与第二池体(3)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2)并在第二池体(3)与第三池体(5)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4)且第一池体(1)侧部顶侧设有进水口(6)并在第三池体(5)侧部底侧设有出水口(7),第一池体(1)底部包括第一斜面段(8)与第一水平段(9)且第一斜面段(8)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第二池体(3)底部包括第二斜面段(10)与第二水平段(11)且第二斜面段(10)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第三池体(5)底部包括第三斜面段(12)与第三水平段(13)且第三斜面段(12)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

所述第一过滤器(2)、第二过滤器(4)采用相同的结构分别与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3)连接;所述第一池体(1)在与第二池体(3)连接处的两侧侧壁设有侧板(14)并在对应的第一水平段(9)处设有底板(15)且侧板(14)开设有t型槽(16)并在底板(15)开设有底槽(17),侧板(14)顶部t型槽(16)两侧开设有螺纹孔(18);所述第一过滤器(2)包括过滤网(19)并在过滤网(19)两侧侧部设有t型杆(20)且t型杆(20)顶部两侧设有连接板(21)并在连接板(21)上开设有连接孔(22);所述t型杆(20)位于t型槽(16)内且t型杆(20)与侧板(14)通过穿过对应连接孔(22)、螺纹孔(18)的螺栓(23)进行连接;所述过滤网(19)底部位于底槽(1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6)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口(7)设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19)为单层或者双层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23)的螺帽位于连接板(21)上方并在螺帽与连接板(21)之间设有垫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水浊水循环新型沉淀水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与第三池体且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与第三池体的深度比为1:1.5~2:2~3,第一池体与第二池体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并在第二池体与第三池体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且第一池体侧部顶侧设有进水口并在第三池体侧部底侧设有出水口,第一池体底部包括第一斜面段与第一水平段且第一斜面段与水平面夹角角度为5°~15°。本实用新型设有二重过滤与三重沉淀结构,便于循环水浊水中杂质的沉淀、汇集和集中处。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强;谢超杰;陈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保瑞工业水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4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