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转子立式毁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0915发布日期:2020-10-17 00:5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多转子立式毁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深度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转子立式毁伤机。



背景技术:

混料机,是由一个水平旋转的容器和旋转的立式搅拌叶片等组成,成型料搅拌时,容器向左转,叶片向右转,由于逆流的作用,成型料各颗粒间运动方向交叉,互相接触的机会增多,逆流混料机对料的挤压力小,发热量低,搅拌效率高,混料较为均匀。

当前,现有的用于物料的混合结构,其功能单一(混料),同时不能完成待混合物料高效、稳定的处理,也不便进行检修、维护等。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多转子立式毁伤机。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解决现有混料机所存在的问题,其设计合理,作业状态稳定、可靠,能实现高效、高质的不同物料均匀的混合处理,同时便于检修、维护,实用性强。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包括底座板,及设置在底座板四角的支撑腿,及设置在底座板一面的正方形固定块,及与正方形固定块相配合使用的立式混料组件组成;所述立式混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正方形固定块一面的底定位板,及设设置在正方形固定块、底定位板所构成腔体内的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及安装在底定位板上的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筒体,及设置在壳体上部外壁的一组进料口,及设置在壳体下部外壁的出料口,及设置在壳体顶端的上定位板,及设置在上定位板上的第一辅助轴承座、第二辅助轴承座,及两端贯穿第一轴承座、第一辅助轴承座的第一转轴,及两端贯穿第二轴承座、第二辅助轴承座的第二转轴,及分别错位设置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的若干个第一剪切片、若干个第二剪切片,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一端的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其中,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一皮带轮上设置有与皮带连接的辅助皮带轮,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一皮带轮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两端的两组第一密封垫圈、两组第二密封垫圈。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且位于出料口上的定位圈,其中,定位圈内壁与筒体的外壁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外壁且位于出料口下方的清洗液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现有混料机所存在的问题,其设计合理,作业状态稳定、可靠,能实现高效、高质的不同物料均匀的混合处理,便于检修、维护,同时实用性强,可破坏各种液体内的颗粒和细泡类的生物藻类等物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转子立式毁伤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包括底座板1,及设置在底座板1四角的支撑腿10,及设置在底座板1一面的正方形固定块11,及与正方形固定块11相配合使用的立式混料组件组成;所述立式混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正方形固定块11一面的底定位板13,及设设置在正方形固定块11、底定位板13所构成腔体内的第一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8,及安装在底定位板13上的壳体17,及设置在壳体17内的筒体2,及设置在壳体17上部外壁的一组进料口9,及设置在壳体17下部外壁的出料口12,及设置在壳体17顶端的上定位板14,及设置在上定位板14上的第一辅助轴承座15、第二辅助轴承座16,及两端贯穿第一轴承座7、第一辅助轴承座15的第一转轴3,及两端贯穿第二轴承座8、第二辅助轴承座16的第二转轴19,及分别错位设置在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19上的若干个第一剪切片4、若干个第二剪切片18,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19一端的第一皮带轮5、第二皮带轮6,其中,第二皮带轮6与第一皮带轮5之间通过皮带22连接,第一皮带轮5上设置有与皮带22连接的辅助皮带轮(辅助皮带轮,图中未标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一皮带轮5连接(驱动电机、传动皮带,图中均未标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19两端的两组第一密封垫圈23、两组第二密封垫圈24,保证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19旋转作业的安全性;及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7内壁且位于出料口12上的定位圈21,其中,定位圈21内壁与筒体2的外壁连接,保证壳体17与筒体2组装固定的稳定性;及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7外壁且位于出料口12下方的清洗液出口20,便于进行清洁、维护。

本结构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物料由进料口9用离心泵打入,物料进入腔体内受到来自的若干个第一剪切片4、若干个第二剪切片18的剪切、毁伤,毁伤好的物料由出料口12溢出,进入下一个工序继续处理。

本结构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专门用于毁伤破坏各种液体内的颗粒和细泡类、生物藻类等物料。当要处理液态物料时由离心泵送入多转子毁伤机进料口后,在高速旋转的刀片作用下液体内的颗粒和细泡类、生物藻类等物料在瞬间被毁伤成均匀的糊状液态混合物,大的集团和颗粒会被破碎成极其细小的颗粒,使得表面积加大,呈细泡壁破坏后细泡质外溢状态,这时候如果需要加注药剂混合以及反应时间会更短,其效果会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多转子立式毁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板(1),及设置在底座板(1)四角的支撑腿(10),及设置在底座板(1)一面的正方形固定块(11),及与正方形固定块(11)相配合使用的立式混料组件组成;所述立式混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正方形固定块(11)一面的底定位板(13),及设置在正方形固定块(11)、底定位板(13)所构成腔体内的第一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8),及安装在底定位板(13)上的壳体(17),及设置在壳体(17)内的筒体(2),及设置在壳体(17)上部外壁的一组进料口(9),及设置在壳体(17)下部外壁的出料口(12),及设置在壳体(17)顶端的上定位板(14),及设置在上定位板(14)上的第一辅助轴承座(15)、第二辅助轴承座(16),及两端贯穿第一轴承座(7)、第一辅助轴承座(15)的第一转轴(3),及两端贯穿第二轴承座(8)、第二辅助轴承座(16)的第二转轴(19),及分别错位设置在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19)上的若干个第一剪切片(4)、若干个第二剪切片(18),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19)一端的第一皮带轮(5)、第二皮带轮(6),其中,第二皮带轮(6)与第一皮带轮(5)之间通过皮带(22)连接,第一皮带轮(5)上设置有与皮带(22)连接的辅助皮带轮,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一皮带轮(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19)两端的两组第一密封垫圈(23)、两组第二密封垫圈(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7)内壁且位于出料口(12)上的定位圈(21),其中,定位圈(21)内壁与筒体(2)的外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转子立式毁伤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7)外壁且位于出料口(12)下方的清洗液出口(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深度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多转子立式毁伤机,包括底座板,及设置在底座板四角的支撑腿,及设置在底座板一面的正方形固定块,及与正方形固定块相配合使用的立式混料组件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转子立式毁伤机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现有混料机所存在的问题,其设计合理,作业状态稳定、可靠,能实现高效、高质的不同物料均匀的混合处理,便于检修、维护,同时实用性强,可破坏各种液体内的颗粒和细泡类的生物藻类等物料。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莫尼亚离心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0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