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5843发布日期:2021-04-09 12:5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经济的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解决水资源危机更是重中之重。混凝沉淀作为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对整个工艺流程的出水水质和运行成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混凝剂为铝盐和铁盐,其中聚合氯化铝(pac)具有投加量小,对水体的对水体ph值影响小,矾花形成速度快、适宜的投加范围广等一系列优点,但其产生的絮体沉淀物强度小、粒度小,导致污泥脱水性差,水温低时,混凝效果不理想;另一种广泛应用的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水解速度快,矾花形成速度快、絮体致密紧实,污泥脱水性好,在水温较低时能较好地起到絮凝沉淀作用。但是,大于一定浓度作有机废水处理时,pfs中的部分铁会形成金属有机物而溶于水中,使出水显浅棕色,导致出水色度不达标,且游离态铁离子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比传统絮凝剂pac和pfs,聚合双酸铝铁(pafsc)作为一种新型复合型无机絮凝剂,其兼具铝盐净水效果优越和铁盐沉降速度快的优点。聚合双酸铝铁(pafsc)的聚体中包含多种离子如al3+、fe3+、so42-、cl-,每种离子对絮凝物聚体的结构及吸附性能都能产生不同的作用,多种离子的共同贡献提高了絮凝效果和产品的稳定性。

在制备聚合双酸铝铁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原料混合在一起,现有的原料混合装置混合效率不高,影响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上料组件、搅拌组件及减震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多个套筒、设于所述套筒上的多个搅拌件、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件及驱动所述套筒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启动驱动件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件转动,加快各种原料流动,进而提高混合效果,且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搅拌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将不断上下移动,减少混料筒内的搅拌死角,进一步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设于套筒上的第一驱动槽、与所述第一驱动槽配合的第二驱动槽、设于所述混料筒内壁上的驱动杆、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限位凸起及设于所述套筒内壁上的限位驱动槽,所述第一驱动槽呈螺旋状设在套筒外壁上,所述驱动杆一端可插入到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杆、设于所述搅拌杆上的多个转轴及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搅拌叶;当搅拌杆转动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搅拌叶转动,进而形成多个涡流,进一步提高搅拌混合效率。

优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混料筒顶部上的上料斗、上料管及连接所述上料管与上料斗的连接管,所述上料管呈螺旋状,且上料管上设有多个漏料孔;向混料筒内加原料时,将原料放入到上料斗内,原料将沿上料管流动,且原料在上料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将不断从漏料孔内流出,进而均匀滴落在混料筒内,便于后续搅拌混合。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混料筒下方的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多个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多个弹性伸缩杆及设于所述支撑柱的缓冲块;搅拌轴转动产生的震动将传递到各个弹性伸缩杆,通过弹性伸缩杆的收缩,可吸收大部分震动,进而实现减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弹性伸缩杆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固定在弹性伸缩杆两端;可将分散到弹性伸缩杆上的震动进一步分散到弹性件上,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上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多个凹槽;减小支撑板撞击地面产生的噪音。

综上所述,启动驱动件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件转动,加快各种原料流动,进而提高混合效果,且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搅拌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将不断上下移动,减少混料筒内的搅拌死角,进一步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1、上料组件、搅拌组件及减震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21、套筒22、搅拌件、驱动件24、第一驱动槽25、第二驱动槽26、驱动杆27、限位凸起28及限位驱动槽,所述搅拌轴21下端转动连接在混料筒底部,上端转动连接在混料筒顶部;所述驱动件24选用电机,其输出轴与搅拌轴固连;所述套筒22均匀套设在搅拌轴上,其可相对搅拌轴上下滑动;所述限位驱动槽开设在套筒内壁上;所述限位凸起28固定在搅拌轴上,其可卡入限位驱动槽内;所述搅拌件均匀固定在套筒外壁上,每个搅拌件包括搅拌杆231、转轴232及搅拌叶233,所述搅拌杆231均匀固定在套筒上;所述转轴232转动连接在搅拌杆上;所述搅拌叶233选用螺旋桨叶,其均匀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第一驱动槽25开设在套筒外壁上,其呈螺旋状环绕在套筒外壁上;所述第二驱动槽25形状与第一驱动槽相同,其对称设在套筒,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槽两端连通;所述驱动杆27一端固定在混料筒内壁上,另一端可插入到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内,则启动驱动件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件转动,加快各种原料流动,进而提高混合效果,且套筒转动时,驱动杆将沿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滑动引导套筒上下滑动,则搅拌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将不断上下移动,减少混料筒内的搅拌死角,进一步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

具体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斗31、上料管32及连接管33,所述上料斗31固定在混料筒顶部上;所述连接管33一端固定在上料斗底部;所述上料管32一端固定在连接管端部上,其呈螺旋状环绕一轴,其上开设有多个漏料孔,且漏料孔的内径从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到另一端依次增大;向混料筒内加原料时,将原料放入到上料斗内,原料将沿上料管流动,且原料在上料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将不断从漏料孔内流出,进而均匀滴落在混料筒内,便于后续搅拌混合。

具体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板41、支撑柱42、弹性伸缩杆43、缓冲块44、弹性件45及缓冲板46,所述支撑板41设于混料筒正下方;所述支撑柱42均匀环绕分布在支撑板上;所述弹性伸缩杆43选用常规的金属弹性伸缩杆,优选4个,其一端铰接在支撑柱上,另一端铰接在混料筒底部上;所述缓冲块44选用橡胶制成,其固定在支撑柱顶部上;所述弹性件45选用弹簧,其分别套设在弹性伸缩杆上,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弹性伸缩杆两端上;所述缓冲板46选用橡胶制成,其固定在支撑板底部,且缓冲板底部上开设有多个凹槽461。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1)、上料组件、搅拌组件及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21)、设于所述搅拌轴(21)上的多个套筒(22)、设于所述套筒上的多个搅拌件、驱动所述搅拌轴(21)转动的驱动件(24)及驱动所述套筒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设于套筒(22)上的第一驱动槽(25)、与所述第一驱动槽配合的第二驱动槽(26)、设于所述混料筒(1)内壁上的驱动杆(27)、设于所述搅拌轴(21)上的限位凸起(28)及设于所述套筒内壁上的限位驱动槽,所述第一驱动槽呈螺旋状设在套筒外壁上,所述驱动杆一端可插入到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杆(231)、设于所述搅拌杆(231)上的多个转轴(232)及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搅拌叶(2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混料筒(1)顶部上的上料斗(31)、上料管(32)及连接所述上料管与上料斗的连接管(33),所述上料管呈螺旋状,且上料管上设有多个漏料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混料筒下方的支撑板(41)、设于所述支撑板(41)上的多个支撑柱(42)、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多个弹性伸缩杆(43)及设于所述支撑柱的缓冲块(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杆(43)上套设有弹性件(45),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固定在弹性伸缩杆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1)底部上设有缓冲板(46),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多个凹槽(46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聚合双酸铝铁反应用的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上料组件、搅拌组件及减震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多个套筒、设于所述套筒上的多个搅拌件、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件及驱动所述所述套筒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启动驱动件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件转动,加快各种原料流动,进而提高混合效果,且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搅拌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将不断上下移动,减少混料筒内的搅拌死角,进一步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刚;徐海英;张元凯;鲜安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上虞联谊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8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