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4116发布日期:2021-07-23 14:2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滤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污染,空气净化器、新风机等空气净化装置越来越被人们熟悉,一般来说,空气净化器吸收被污染的周围空气,对所吸收的空气进行净化,并将清洁空气排出至外部,由此对空气净化器周围区域的空气进行净化;尽管空气净化器能够对周围区域的空气进行净化,由于现在空气中的粉尘等较多,对于空气净化器内的滤网需要经常拆卸进行清洗,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需要整体将净化器拆开才能进行滤网的清洗,使用起来很是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810570657.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带易拆卸过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公开号:cn108534256a)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在壳体内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除尘滤网、紫外线灯管、光催化剂板、活性炭过滤网以及风机;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道连接到壳体两侧的侧壁上,在侧壁上设置有风道连接到出风口;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除尘滤网安装座,除尘滤网安装在固定框架上,固定框架插接在除尘滤网安装座上,并可在除尘滤网安装座上抽拉移动;在壳体上除尘滤网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可打开的第一盖板。打开壳体上的盖板,可以将除尘滤网以及活性炭滤网拉出进行清洗。

上述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拆换滤网提供了方便,但在拆装时,滤网不便于拿取,仍旧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在滤网侧部设置把手可解决不便于拿取的问题,但滤网把手使得整体产品尺寸浪费,美观度变差;如果滤网把手变小,那么又会影响操作便利性;而如果减少滤芯的尺寸,又会影响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设置隐藏式把手而维持高美观度及过滤效果的滤网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滤网结构,包括壳体及设于该壳体中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板,所述壳体侧壁上开有用于安装翻板的容置槽,所述翻板侧部能转动地连接于该容置槽的相应侧壁上,所述翻板转动至第一边缘与容置槽内底壁相抵状态下,所述翻板上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向容置槽外翘起并与容置槽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

为了便于连接,所述翻板的侧壁上在靠近上端处设置有横向延伸的转轴,相应的,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开有与转轴转动配合的轴孔。在不使用时,翻板隐藏在容置槽中,翻板的前侧壁与壳体外侧壁大致齐平,以保持整体美观性。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具有敞口且该敞口位于壳体的下边缘上,所述敞口构成用于将翻板向上翻转的操作区。使用时,人手从该操作区将翻板向上翻转,当翻板转动至第一边缘与容置槽内底壁相抵状态下,翻板上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向容置槽外翘起并与容置槽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手指插入插口可将滤网前后拉动,便于操作。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开有自敞口处向上延伸从而与轴孔相贯通的滑槽,且该滑槽上端与轴孔的衔接处设置有能防止转轴在非外力下脱离轴孔的凸起。该结构便于将翻板装配在容置槽中。

优选地,所述翻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在其隐藏于容置槽中状态下与容置槽内侧壁相摩擦限位的限位柱。该结构可不使用状态下保持翻板与壳体侧壁大致齐平,以保持整体美观性。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方形框架,该方形框架的底部内缘处设置有托边,所述滤芯的底部边缘抵靠在该托边上,所述方形框架的顶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滤芯约束在方形框架中的上盖。该结构便于对滤芯进行安装及更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的把手,当翻板转动至第一边缘与容置槽内底壁相抵状态下,翻板上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向容置槽外翘起并与容置槽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手指插入该插口即可实现滤网抽拉,在不使用时,翻板隐藏在容置槽中,外表美观;上述结构不占用滤芯装配空间,从而维持好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翻板隐藏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翻板翻出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滤网结构包括壳体1、滤芯2、上盖3及翻板4,滤芯2设于壳体1中,壳体1为方形框架,该方形框架的底部内缘处设置有托边12,滤芯2的底部边缘抵靠在该托边12上,方形框架的顶部通过卡扣脱卸式设置有能将滤芯2约束在方形框架中的上盖3,以便于对滤芯2进行安装及更换。

本实施例的壳体1侧壁上开有用于安装翻板4的容置槽11,翻板4侧部能转动地连接于该容置槽11的相应侧壁上,翻板4转动至第一边缘41与容置槽11内底壁相抵状态下,翻板4上与第一边缘41相对的第二边缘42向容置槽11外翘起并与容置槽11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10。

为了便于连接,翻板4的侧壁上在靠近上端处设置有横向延伸的转轴43,相应的,容置槽11的内侧壁上开有与转轴转动配合的轴孔111。在不使用时,翻板4隐藏在容置槽11中,翻板4的前侧壁与壳体1外侧壁大致齐平,以保持整体美观性。

上述容置槽11的底部具有敞口110且该敞口110位于壳体1的下边缘上,敞口110构成用于将翻板4向上翻转的操作区。使用时,人手从该操作区将翻板4向上翻转,当翻板4转动至第一边缘41与容置槽11内底壁相抵状态下,翻板4上与第一边缘41相对的第二边缘42向容置槽11外翘起并与容置槽11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10,手指插入插口10可将滤网前后拉动,便于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1的内侧壁上开有自敞口110处向上延伸从而与轴孔111相贯通的滑槽112,且该滑槽112上端与轴孔111的衔接处设置有能防止转轴43在非外力下脱离轴孔111的凸起113。该结构便于将翻板4装配在容置槽11中。翻板4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在其隐藏于容置槽11中状态下与容置槽11内侧壁相摩擦限位的限位柱44。该结构可不使用状态下保持翻板4与壳体1侧壁大致齐平,以保持整体美观性。

本实施例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的把手,当翻板4转动至第一边缘41与容置槽11内底壁相抵状态下,翻板4上与第一边缘41相对的第二边缘42向容置槽11外翘起并与容置槽11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10,手指插入该插口10即可实现滤网抽拉,在不使用时,翻板4隐藏在容置槽11中,外表美观;上述结构不占用滤芯装配空间,从而维持好的过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滤网结构,包括壳体(1)及设于该壳体(1)中的滤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板(4),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有用于安装翻板(4)的容置槽(11),所述翻板(4)侧部能转动地连接于该容置槽(11)的相应侧壁上,所述翻板(4)转动至第一边缘(41)与容置槽(11)内底壁相抵状态下,所述翻板(4)上与第一边缘(41)相对的第二边缘(42)向容置槽(11)外翘起并与容置槽(11)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4)的侧壁上在靠近上端处设置有横向延伸的转轴(43),相应的,所述容置槽(11)的内侧壁上开有与转轴(43)转动配合的轴孔(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的底部具有敞口(110)且该敞口(110)位于壳体(1)的下边缘上,所述敞口(110)构成用于将翻板(4)向上翻转的操作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的内侧壁上开有自敞口(110)处向上延伸从而与轴孔(111)相贯通的滑槽(112),且该滑槽(112)上端与轴孔(111)的衔接处设置有能防止转轴(43)在非外力下脱离轴孔(111)的凸起(11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4)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在其隐藏于容置槽(11)中状态下与容置槽(11)内侧壁相摩擦限位的限位柱(44)。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方形框架,该方形框架的底部内缘处设置有托边(12),所述滤芯(2)的底部边缘抵靠在该托边(12)上,所述方形框架的顶部脱卸式设置有能将滤芯(2)约束在方形框架中的上盖(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网结构,包括壳体及设于该壳体中的滤芯,还包括翻板,所述壳体侧壁上开有用于安装翻板的容置槽,所述翻板侧部能转动地连接于该容置槽的相应侧壁上,所述翻板转动至第一边缘与容置槽内底壁相抵状态下,所述翻板上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向容置槽外翘起并与容置槽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的把手,当翻板转动至第一边缘与容置槽内底壁相抵状态下,翻板上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向容置槽外翘起并与容置槽内底壁之间共同形成插口,手指插入该插口即可实现滤网抽拉,在不使用时,翻板隐藏在容置槽中,外表美观;上述结构不占用滤芯装配空间,从而维持好的过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韩飞;陈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