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7439发布日期:2021-03-16 22:3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脱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脱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是影响我国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健康。现有的湿式除尘器主要利用水滴和尘气的惯性碰撞作用和混合作用被水流带走,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脱水装置是湿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目前湿式除尘器种类很多,但现有除尘器的脱水装置存在脱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脱水器,旨在解决湿式除尘器的脱水装置存在脱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脱水器,它由旋风导流器、脱水器外筒、脱水器内筒、喇叭形引流板、环形聚水槽、漏斗、排污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导流器设置在脱水器前段,所述脱水器外筒分三段,由两个环形聚水槽连接一起,所述喇叭形引流板接在前两段脱水器外筒后端,所述脱水器内筒设置在脱水器后段。

所述旋风导流器由旋风叶片、旋风筒体、球面板、喇叭形导流板组成,旋风叶片与旋风筒体轴心线成47.5°,绕轴心线以间隔角度45°在旋风筒体圆周均布八片,球面板与喇叭形导流板为一体,其轴心线与旋风筒体轴心线重合,喇叭形导流板截面与轴心线成22.5°。

所述脱水器内筒前端为收缩形,整个内筒的长度比第一个环形聚水槽超出20mm,脱水器内筒与脱水器外筒焊接固定在同一法兰上。

所述漏斗设置在脱水器后段下面,上端为正方形横跨两个环形聚水槽,形成封闭的污水收集空间,排污管设置在漏斗下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当尘、液、气三者的混合流体进入脱水器后,在旋风导流器的作用下,混合流体与脱水器外筒充分接触,液滴凝聚紧贴外筒内壁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到环形聚水槽内,双重环形聚水槽结构使脱水器的脱水效果提高,解决了湿式除尘器的脱水装置存在脱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图及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在图中,1、旋风导流器;2、脱水器外筒;3、脱水器内筒;4、喇叭形引流板;5、环形聚水槽;6、漏斗;7、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脱水器,它由旋风导流器1、脱水器外筒2、脱水器内筒3、喇叭形引流板4、环形聚水槽5、漏斗6、排污管7组成,旋风导流器1设置在脱水器前段,脱水器外筒2分三段,由两个环形聚水槽5连接一起,喇叭形引流板4接在前两段脱水器外筒2后端,脱水器内筒3设置在脱水器后段。

在本实施例中,旋风导流器1由旋风叶片、旋风筒体、球面板、喇叭形导流板组成,旋风叶片与旋风筒体轴心线成47.5°,绕轴心线以间隔角度45°在旋风筒体圆周均布八片,球面板与喇叭形导流板为一体,其轴心线与旋风筒体轴心线重合,喇叭形导流板截面与轴心线成22.5°。为了避免腐蚀,所有材质都选用不锈钢,板材厚度均选用2mm。

在本实施例中,脱水器内筒3前端为收缩形,整个内筒的长度比第一个环形聚水槽5超出20mm,脱水器内筒3与脱水器外筒2焊接固定在同一法兰上。

在本实施例中,漏斗6设置在脱水器后段下面,上端为正方形横跨两个环形聚水槽5,形成封闭的污水收集空间,排污管7设置在漏斗6下面,为了避免排污管漏风,具体实施时可在排污管下方接一个水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后,解决了湿式除尘器的脱水装置存在脱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脱水器,它由旋风导流器、脱水器外筒、脱水器内筒、喇叭形引流板、环形聚水槽、漏斗、排污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导流器设置在脱水器前段,所述脱水器外筒分三段,由两个环形聚水槽连接一起,所述喇叭形引流板接在前两段脱水器外筒后端,所述脱水器内筒设置在脱水器后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导流器由旋风叶片、旋风筒体、球面板、喇叭形导流板组成,旋风叶片与旋风筒体轴心线成47.5°,绕轴心线以间隔角度45°在旋风筒体圆周均布八片,球面板与喇叭形导流板为一体,其轴心线与旋风筒体轴心线重合,喇叭形导流板截面与轴心线成2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器内筒前端为收缩形,整个内筒的长度比第一个环形聚水槽超出20mm,脱水器内筒与脱水器外筒焊接固定在同一法兰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设置在脱水器后段下面,上端为正方形横跨两个环形聚水槽,形成封闭的污水收集空间,排污管设置在漏斗下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脱水器。本实用新型由旋风导流器、脱水器外筒、脱水器内筒、喇叭形引流板、环形聚水槽、漏斗、排污管组成,所述旋风导流器设置在脱水器前段,所述脱水器外筒分三段,由两个环形聚水槽连接一起,所述喇叭形引流板接在前两段脱水器外筒后端,所述脱水器内筒设置在脱水器后段。本实用新型实施后,解决了湿式除尘器的脱水装置存在脱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丹;刘磊;李祖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双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8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