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层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9920发布日期:2021-05-28 11:0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层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层除尘器。



背景技术:

颗粒层除尘器是利用颗粒状物料如硅石、砾石或者陶粒等作为过滤层的一种内部过滤式除尘装置。与布袋式除尘器和滤筒式除尘器相比,颗粒层除尘器能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最高能耐350℃以上的高温,所以一般用来对热的烟气进行过滤。目前的颗粒层除尘器,没有设置热量回收装置,浪费了大量的热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颗粒层除尘器,采用在沉降部的外部设置第一夹层,在过滤室的外部设置第二夹层,可以对夹层内通过的冷水初步加热;采用在冷却段设置换热管,水通过换热管后被进一步加热,可以作为生活用热水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颗粒层除尘器,包括沉降部,所述沉降部下部设置有排灰阀,所述沉降部上部设置有冷却段,所述冷却段上部设置有中间段,所述中间段设置有进风管,所述中间段上部设置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过滤室的一侧设置有反吹装置和出气管,所述过滤室内部设置有颗粒层,所述颗粒层上部设置有耙子,所述耙子与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过滤室内部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下端位于沉降部内,所述中心管的的上端位于颗粒层上方。

所述沉降部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一夹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

所述冷却段包括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整体呈圆弧形,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换热管的下表面设置有吸热柱。

所述过滤室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二夹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出水管和第三进水管。

所述第一出水管通过管道与第三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水管相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并且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朝上,所述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5°-60°。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吸热柱呈圆台状,并且此圆台直径较小的底面朝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在沉降部的外部设置第一夹层,在过滤室的外部设置第二夹层,可以对夹层内通过的冷水初步加热;采用在冷却段设置换热管,水通过换热管后被进一步加热,可以作为生活用热水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热烟气的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减小了能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颗粒层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颗粒层除尘器的剖视图。

图3为一种颗粒层除尘器的水管连接示意图。

图4为一种颗粒层除尘器的冷却段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降部;2、排灰阀;3、第一夹层;31、第一进水管;32、第一出水管;4、冷却段;41、第二出水管;42、第二进水管;43、换热管;44、吸热柱;5、中间段;51、进风管;6、过滤室;61、第三出水管;62、电机;63、反吹装置;64、出气管;65、第二夹层;66、耙子;67、颗粒层;68、中心管;69、第三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4所示,一种颗粒层除尘器,包括沉降部1,所述沉降部1下部设置有排灰阀2,用来排灰。所述沉降部1上部设置有冷却段4,所述冷却段4上部设置有中间段5。所述中间段5设置有进风管51,用来进入含尘气体。所述中间段5上部设置有过滤室6,所述过滤室6的顶部设置有电机62,所述过滤室6的一侧设置有反吹装置63和出气管64,所述过滤室6内部设置有颗粒层67,所述颗粒层67上部设置有耙子66,所述耙子66与电机62的转轴连接,所述过滤室6内部设置有中心管68,所述中心管68的下端位于沉降部1内,所述中心管68的的上端位于颗粒层67上方。含尘气体从进风管51进入除尘器内,之后通过中心管68进入颗粒层67上方,经颗粒层67过滤后从洁净气体从出气管64排出。

所述沉降部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夹层3,所述第一夹层3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一夹层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31和第一出水管32,此两个水管与空腔连通。

所述冷却段4包括第二出水管41、第二进水管42和换热管43,所述换热管43整体呈圆弧形,所述换热管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出水管41和第二进水管42,所述换热管43的下表面设置有吸热柱44。

所述过滤室6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夹层65,所述第二夹层65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二夹层6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出水管61和第三进水管69,此两个水管与空腔连通。

所述第一出水管32通过管道与第三进水管69相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61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水管42相连接。

所述换热管43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并且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朝上,所述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5°-60°,此种结构使得灰尘在换热管43的表面沉积的较少,换热管43的底面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灰尘向上飘散。

所述吸热柱44呈圆台状,并且此圆台直径较小的底面朝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灰尘沉积在吸热柱44的表面。

使用时,结合图1-4所示,第一进水管31连接生活用热水系统的出水管,第二出水管41连接生活用热水系统的进水管。冷水从第一进水管31进入第一夹层3内部的空腔,之后从第一出水管(32)进入第三进水管69,然后依次进入第二夹层65内部的空腔、第三出水管61、第二进水管42,之后进入换热管43内部,最后从第二出水管41返回生活用热水系统。由于换热管43换热效率最高,冷水在通过第一夹层3和第二夹层65后得到初步加热,在换热管43中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为了提高加热效果,可以设置多组冷却段4段串联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颗粒层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部(1),所述沉降部(1)下部设置有排灰阀(2),所述沉降部(1)上部设置有冷却段(4),所述冷却段(4)上部设置有中间段(5),所述中间段(5)设置有进风管(51),所述中间段(5)上部设置有过滤室(6),所述过滤室(6)的顶部设置有电机(62),所述过滤室(6)的一侧设置有反吹装置(63)和出气管(64),所述过滤室(6)内部设置有颗粒层(67),所述颗粒层(67)上部设置有耙子(66),所述耙子(66)与电机(62)的转轴连接,所述过滤室(6)内部设置有中心管(68),所述中心管(68)的下端位于沉降部(1)内,所述中心管(68)的上端位于颗粒层(67)上方;

所述沉降部(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夹层(3),所述第一夹层(3)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一夹层(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31)和第一出水管(32);

所述冷却段(4)包括第二出水管(41)、第二进水管(42)和换热管(43),所述换热管(43)整体呈圆弧形,所述换热管(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出水管(41)和第二进水管(42),所述换热管(43)的下表面设置有吸热柱(44);

所述过滤室(6)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夹层(65),所述第二夹层(65)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二夹层(6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出水管(61)和第三进水管(69);

所述第一出水管(32)通过管道与第三进水管(69)相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61)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水管(4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层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3)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并且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朝上,所述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层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柱(44)呈圆台状,并且此圆台直径较小的底面朝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层除尘器。包括沉降部、冷却段、中间段和过滤室。所述沉降部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一夹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冷却段包括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整体呈圆弧形,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换热管的下表面设置有吸热柱。所述过滤室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内部为空腔,所述第二夹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出水管和第三进水管。冷水通过第一夹层、第二夹层和换热管后被加热,可以作为生活用热水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热烟气的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减小了能量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李悦;王玉柏;王丽艳;魏振恭;齐俊合;王滨;宋艳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市蓝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3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