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7724发布日期:2021-05-07 19:5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前,常用栅格进行除杂,但拦截到的都是一些体积大的杂物,有一些体积小无法降解的杂物无法进行拦截;这些体积相对小的杂物在进入下一级处理单元中,由于无法降解,很容易堆积,从而需要经常清理,非常不方便。

若采用密度较大的过滤网连接,由于这些不易降解的物体较多,很容易堆积在最初几层过滤网上,如何去除这些不易降解的物体很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为操作、去杂简单方便、且可靠性高的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水管段a、水管段b和水管段c;

所述的水管段b倾斜设置,其中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能翻转控制的过滤网,其下部设置有翻转门a和翻转门b;在翻转门b处,其前段下方设置有出杂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网、翻转门a和翻转门b均经转轴与对应的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和转轴均设置在水管段b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管段b上设置有将过滤网、翻转门a挡住的伸缩销,伸缩销与液压缸相连;伸缩销上设置有无线压力传感器,无线压力传感器与液压缸、驱动电机电连接。仅依靠驱动电机自身的转动无法承载太大的扭矩,伸缩销起到辅助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翻转门b位于水管段b和水管段c的连接处,其对应的翻转电机与翻转门a处设置的无线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之所以采用无限压力传感器而非有线压力传感器,是因为伸缩销会伸缩,有线的形式不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管段b的下方平行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经引水管将水引出。伸缩销处对应的水管段b上开有销孔,销孔难免漏水,接水槽将销孔中的水接住。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管段a、水管段b和水管段c均经支撑架固定支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能够翻转的过滤网以及翻转门a和翻转门b,能有效地将过滤后的杂物去除,且由于能反转,能够自动实现反冲洗;整个过程无需人为操作,自动化高,简单方便,便于对无法降解杂物进行拦截;

(2)驱动电机以及伸缩销以及无线压力传感器的设置,能够良好地实现过滤网、翻转门a和翻转门b的翻转动作,相比于单一的驱动电机设置,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管段b,本实用新型顶部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反冲洗头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管段a,2-水管段b,3-水管段c,4-翻转门a,5-翻转门b,6-出杂管,7-转轴,801-伸缩销,802-液压缸,803-无线压力传感器,9-接水槽,10-过滤网,11-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水管段a1、水管段b2和水管段c3,水管段b2倾斜设置,且三者经支撑架支撑固定。

本方案中,水管段b2的中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能翻转控制的过滤网10,其下部设置有翻转门a4和翻转门b5;在翻转门b5处,其前段下方设置有出杂管6。污水中的无法降解杂物被水管段b2中最上层的过滤网10拦截,达到一定重量后,该过滤网10翻转,然后被第二层的过滤网10拦截,最后所有杂物集中在翻转门a4处;当翻转门a4处的杂物达到一定重量后,翻转,且同时翻转门b5关闭,杂物从出杂管6漏下。

由于过滤网10能翻转设置,因此在另一面时,污水能对杂质进行清洗。

为了控制过滤网10、翻转门a4、翻转门b5翻转。本方案中,过滤网10、翻转门a4和翻转门b5均经转轴7与对应的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和转轴7均设置在水管段b2上。

并且水管段b2上设置有将过滤网10、翻转门a4挡住的伸缩销801,伸缩销801与液压缸802相连;伸缩销801上设置有无线压力传感器803,无线压力传感器803与液压缸802、驱动电机电连接。

由于杂物为无法降解的较大体积物体,本身具有一定重量,当杂物在过滤网10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达到无线压力传感器803的阈值时,无线压力传感器803通过信号控制液压缸802动作从而让伸缩销801回缩,同时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过滤网10翻转,让杂物沿水管段b2下落。翻转门a4同理设置。

本实施例中,翻转门a4位于水管段b2和水管段c3的连接处,其对应的翻转电机与翻转门a4处设置的无线压力传感器803电连接。当翻转门a4处的无线压力传感器803达到阈值时,在翻转门a4打开的同时,翻转门b5关闭。

本实施例中,水管段b2的下方平行设置有接水槽9,接水槽9经引水管将水引出。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水管段a(1)、水管段b(2)和水管段c(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管段b(2)倾斜设置,其中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能翻转控制的过滤网(10),其下部设置有翻转门a(4)和翻转门b(5);

所述翻转门b(5)处,其前段下方设置有出杂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10)、翻转门a(4)和翻转门b(5)均经转轴(7)与对应的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和转轴(7)均设置在水管段b(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管段b(2)上设置有将过滤网(10)、翻转门a(4)挡住的伸缩销(801),伸缩销(801)与液压缸(802)相连;

所述伸缩销(801)上设置有无线压力传感器(803),无线压力传感器(803)与液压缸(802)、驱动电机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门b(5)位于水管段b(2)和水管段c(3)的连接处,其对应的翻转电机与翻转门a(4)处设置的无线压力传感器(80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管段b(2)的下方平行设置有接水槽(9),接水槽(9)经引水管将水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管段a(1)、水管段b(2)和水管段c(3)均经支撑架(11)固定支撑。


技术总结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进水管自动化处理结构,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水管段A、水管段B和水管段C;所述的水管段B倾斜设置,其中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能翻转控制的过滤网,其下部设置有翻转门A和翻转门B;在翻转门B处,其前段下方设置有出杂管。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为操作、去杂简单方便、且可靠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唐贤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路国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6
技术公布日:2021.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