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1286发布日期:2021-06-01 23:4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降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膜蒸发器。



背景技术:

降膜蒸发器是一种经液体分布及成膜装置,液体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内,在重力和真空诱导及气流作用下,成均匀膜状自上而下流动。流动过程中,被壳体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分离室充分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或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离室排出。

现有的降膜蒸发装置运行时混合物液体由接管进入分布器接盘,溢流出分布器接盘的混合物液体进入大孔径分布盘后再流入小孔径分布盘,最后流入降膜蒸发管进行降膜蒸发。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是流入每根降膜蒸发管的液体量不均匀,导致成膜效果不佳,液体不能均匀地湿润全部加热管的内表面,缺液或少液表面可能出现因蒸干而结垢,结垢表面反过来又阻滞了液膜的流动从而使邻近区域的传热条件进一步恶化,蒸发效果不理想,需多次进行降膜蒸发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膜效率高,不易结垢的降膜蒸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膜蒸发器,它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置的接管、接管下端设置的分布器接盘,所述分布器接盘下端设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为带底板的槽体,分布盘底板上密布有第一降液孔,分布盘下设有降液管板,降液管板上设有第二降液孔,第二降液孔内置降液管,降液管内设有降膜管,降液管管口处设有用于固定降膜管的支架;所述降膜管上部从降液管伸出,向分布盘延伸,降膜管下部被套设在降液管内,并与降液管同心,降膜管外壁与降液管内壁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第一降液孔与第二降液孔交错排列,促使液体从降膜管与降液管的缝隙流入,防止液体直接流入降液管。

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为向外扩张式,且外直径小于降液管内直径。

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为喇叭状。

所述降膜管上端管口延伸到接近分布盘底板位置。

所述降膜管上端管口与分布盘底板相接触。

所述降膜管上端设有局部封闭式的盖板,盖板到分布盘的垂直距离大于开放的降膜管管口到分布盘的垂直距离。

所述盖板到分布盘的垂直距离不大于20mm。

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外直径与降液管内直径差为1mm。

所述局部封闭式盖板为半圆形。

所述支架为3个,均匀的架设于降膜管外圆周,确保降膜管与降液管同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产品加设的降膜管下方为喇叭型扩张口,外径略小于降膜蒸发管内径;为保证扩张口与降膜蒸发管内径保持要求的均匀距离,管外部有三个固定支架;降膜管上方有气相平衡的半圆形开口,利于液体延管壁流下。分布盘上的第一降液孔与降液管交错排布,防止液体直接流入降膜蒸发管。由于其独特的构造使液体均匀地分配到每一根管子中,且能够延全部周边均匀分布,并在整个管子的长度上保持其均匀性。最终达到提高蒸发效果、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整体结构示意图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分布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分布盘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降膜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为壳体,2为接管,3为分布器接盘,4为分布盘,5为降液管板,6为降液管,7为降膜管,8为支架,9为第二降液孔,10为降膜管下端管口,11为盖板,12为第一降液孔,13为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的降膜蒸发器,它包括壳体(1)、壳体(1)上部设置的接管(2)、接管(2)下端设置的分布器接盘(3),所述分布器接盘(3)下端设有分布盘(4),所述分布盘(4)为带底板的槽体,分布盘(4)底板上密布有第一降液孔(12),分布盘(4)下设有降液管板(5),降液管板(5)上设有第二降液孔(9),第二降液孔(9)内置有降液管(6),降液管(6)内设有降膜管(7),降液管(6)管口处设有用于固定降膜管(7)的支架(8);所述降膜管(7)上部从降液管(6)伸出,向分布盘(4)延伸,降膜管(7)下部被套设在降液管(6)内,并与降液管(6)同心,降膜管(7)外壁与降液管(6)内壁之间存在缝隙(13);所述第一降液孔(12)与第二降液孔(9)交错排列,促使液体从降膜管(7)与降液管(6)的缝隙流入,防止液体直接流入降液管(6)。

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10)为向外扩张式,且外直径小于降液管(6)内直径。

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10)为喇叭状。

所述降膜管(7)上端管口延伸到接近分布盘(4)底板位置。

所述降膜管(7)上端管口与分布盘(4)底板相接触。

所述降膜管(7)上端设有局部封闭式的盖板(11),盖板(11)到分布盘(4)的垂直距离大于开放的降膜管(7)管口到分布盘(4)的垂直距离。

所述盖板(11)到分布盘(4)的垂直距离为20mm。

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10)外直径与降液管(6)内直径差为1mm。

所述盖板(11)为半圆形。

所述支架(8)为3个,均匀的架设于降膜管(7)外圆周,确保降膜管(7)与降液管(6)同心设置。

实际工作中,液体从接管出流入,流到分布器接盘处时液体分散开来,溢出的液体流入分布盘中,分布盘底板设有第一降液孔,液体通过第一降液孔流入降液管板,由于第一降液孔与第二降液孔是垂直方向的交错排列,所以从第一降液孔流出的液体不会直接流入第二降液孔连通的降液孔中;从第一降液孔流出的液体会流到第二降液孔的周围,液体通过溢出效果流入降膜管与降液管的缝隙中,依次来确保降液管的内管壁上有均匀分布有液体,为下一步蒸发成膜做好准备。

其中本产品中加设的支架能够确保降膜管与降液管形成同心设置,进而控制流进缝隙的液体厚度是均匀的;而降膜管下端管口处设计成喇叭状,增加了液体均匀流淌的稳定性;最后本产品还将降膜管上端开口处设有半圆形封闭式盖板,使得开口处也形成半圆形开口,此设计有利于气相平衡,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内容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降膜蒸发器,它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置的接管、接管下端设置的分布器接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器接盘下端设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为带底板的槽体,分布盘底板上密布有第一降液孔,分布盘下设有降液管板,降液管板上设有第二降液孔,第二降液孔内置降液管,降液管内设有降膜管,降液管管口处设有用于固定降膜管的支架;所述降膜管上部从降液管伸出,向分布盘延伸,降膜管下部被套设在降液管内,并与降液管同心,降膜管外壁与降液管内壁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第一降液孔与第二降液孔交错排列,促使液体从降膜管与降液管的缝隙流入,防止液体直接流入降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为向外扩张式,且外直径小于降液管内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为喇叭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管上端管口延伸到接近分布盘底板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管上端管口与分布盘底板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管上端设有局部封闭式的盖板,盖板到分布盘的垂直距离大于开放的降膜管管口到分布盘的垂直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半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到分布盘的垂直距离不大于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管下端管口外直径与降液管内直径差为1mm。

10.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3个,均匀的架设于降膜管外圆周,确保降膜管与降液管同心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膜蒸发器,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置的接管、接管下端设置的分布器接盘,所述分布器接盘下端设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为带底板的槽体,分布盘底板上密布有第一降液孔,分布盘下设有降液管板,降液管板上设有第二降液孔,第二降液孔内置降液管,降液管内设有降膜管,降液管管口处设有支架;所述降膜管上部从降液管伸出,向分布盘延伸,降膜管下部被套设在降液管内,并与降液管同心,降膜管外壁与降液管内壁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第一降液孔与第二降液孔交错排列。本产品使液体均匀地分配到每一根降液管中,且能够延全部周边均匀分布,提高了蒸发效果,具备节能降耗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冰;纪存军;沈国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圣德华星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