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头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7469发布日期:2021-09-10 22:5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头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头净水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净水市场火爆,净水器开始普及,尤其是初滤微滤类的产品如龙头净水器,因其安装简单、成本低和过滤效果能够直观感受到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3.目前,龙头净水器通过转换阀切换水路以实现原水和净水两种出水方式的转换,目前市面上的龙头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和转换阀通常分体设置,两者的一致性差,使得龙头净水器的整体外观上存在段差和色差,同时外壳的连接处容易积灰,难以清洁且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龙头净水器,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龙头净水器,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过滤组件和转换阀,过滤组件和转换阀在外壳内并排设置,转换阀包括进水通道、原水通道、净水通道以及控制进水通道连通原水通道或净水通道的驱动组件,外壳分隔出容纳过滤组件的过滤腔和安装转换阀的安装腔,过滤腔与净水通道连通,外壳的底部还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净水出水口。
6.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外壳包括中壳,中壳内并排设有过滤腔和安装腔,中壳设有纵向延伸的过滤筒,过滤筒内部形成过滤腔,过滤筒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过滤腔和净水通道的净水进水口。
7.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过滤筒的下部设有位于过滤腔内的第一台阶,过滤组件包括滤芯和底部设有出水孔的滤芯座,滤芯座的外壁与第一台阶相抵。
8.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过滤筒上还设有位于第一台阶下部的第二台阶,滤芯座的底部与第二台阶的顶部相抵,以在出水孔和净水出水口之间形成过水腔。
9.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外壳还包括上筒体和底盖,上筒体与过滤筒之间设有过滤组件,底盖上设有净水出水口,中壳的底部设有与净水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部。
10.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过滤筒的内壁上设有围成净水进水口的环形筋,环形筋的中心轴与过滤腔的中心轴平行且环形筋高于第一台阶设置。
11.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外壳包括形成过滤腔和安装腔的上壳体以及盖合在上壳体底部的底盖,底盖与上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12.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净水出水口设于上壳体底部,底盖上设有与原水通道连通的原水出水口以及供净水出水口穿过的安装孔。
13.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驱动组件包括操作手柄,外壳的前侧设有通孔,操作手柄穿过通孔并暴露在外壳的外侧。
14.在上述一种龙头净水器中,外壳的前侧设有向外凸出并环绕通孔的凸台,凸台上
设有盖合通孔的前盖,前盖上设有供操作手柄穿过的操作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一种龙头净水器,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过滤组件和转换阀,过滤组件和转换阀在外壳内并排设置,转换阀包括进水通道、原水通道、净水通道以及控制进水通道连通原水通道或净水通道的驱动组件,外壳分隔出容纳过滤组件的过滤腔和安装转换阀的安装腔,过滤腔与净水通道连通,外壳的底部还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净水出水口。该技术方案有如下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形成并排的过滤腔和安装腔,以分别容纳过滤组件和转换阀,安装时,分别将过滤组件和转换阀装入两个腔体中,即可完成安装,装配简单方便,同时,装配后的过滤组件和转换阀隐藏在外壳内,使得净水器的整体性和外观一致性强,在外壳上不会存在段差和色差,更加美观。
18.外壳包括中壳,中壳内并排设有过滤腔和安装腔,中壳设有纵向延伸的过滤筒,过滤筒内部形成过滤腔,过滤筒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过滤腔和净水通道的净水进水口,通过过滤筒将用于过滤水的过滤腔与用于安装转换阀的安装腔分隔开,防止过滤后的净水进入安装腔内影响转换阀的工作,也防止安装腔内的物质进入过滤腔对过滤腔内过滤后的净水造成污染。
19.过滤筒的下部设有位于过滤腔内的第一台阶,过滤组件包括滤芯和底部设有出水孔的滤芯座,滤芯座的外壁与第一台阶相抵,防止过滤腔内未经过滤的原水从滤芯座和下过滤筒侧壁之间通过并经净水出水口排出。
20.过滤筒上还设有位于第一台阶下部的第二台阶,滤芯座的底部与第二台阶的顶部相抵,以在出水孔和净水出水口之间形成过水腔,第二台阶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通过第二台阶的设置使得滤芯底部与净水出水口分隔,防止滤芯座与净水出水口直接接触而使得大量灰尘从净水出水口直接进入过滤组件造成污染。
21.外壳还包括上筒体和底盖,上筒体与过滤筒之间设有过滤组件,底盖上设有净水出水口,中壳的底部设有与净水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部。这样设置上筒体与中壳相配合用来安装过滤组件,方便过滤组件的拆装。
22.过滤筒的内壁上设有围成净水进水口的环形筋,环形筋的中心轴与过滤腔的中心轴平行且环形筋高于第一台阶设置,以便于未经过滤的原水通过环形筋围成的净水进水口快速进入滤芯座上方的过滤腔内以供滤芯进行过滤。
23.外壳包括形成过滤腔和安装腔的上壳体以及盖合在上壳体底部的底盖,底盖与上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转换阀在安装腔内的安装和拆卸。
24.驱动组件包括操作手柄,外壳的前侧设有通孔,操作手柄穿过通孔并暴露在外壳的外侧,以便于用户操作,用户能根据操作手柄的左右位置更直观的判断,以根据需要通过操作手柄对转换阀操作实现水路的切换,提高使用体验。
25.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头净水器的立体图;
28.图2为外壳的立体图一;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头净水器的剖视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头净水器的局部爆炸图;
31.图5为外壳的立体图二;
32.图6为上过滤壳立体图;
33.图7为前盖立体图;
34.图8为阀座剖视图;
35.图9为转换阀剖视图;
36.图10为阀芯立体图;
37.图11为上导水板示意图;
38.图12为下导水板示意图;
39.图13为驱动组件与阀芯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40.图14为卡环的立体图;
41.图15为限位件的立体图;
42.图16为外壳与限位件的安装剖视图;
43.图17为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44.图18为操作手柄的立体图。
45.附图标记:
46.100外壳、110进水口、120外盖、130转接头密封圈、140导水管;
47.200上壳体、210过滤壳、211上过滤壳、2111上旋扣、2112指示槽、2113定位凸点、212下过滤壳、2121下旋扣、2122净水进水口、2123净水出水口、2124第一台阶、2125第二台阶、2126过水腔、2127环形筋、2128定位台阶、213过滤腔、220侧壳体、221安装腔、222操作凸台、223通孔、224前盖、2241操作孔、2242加强筋、2243防护圈;
48.300底盖、310安装孔、320原水出水口、330环形安装筋、331防呆凸起、332阀座密封槽、333阀座密封圈;
49.400计时器、410表盘、411表盘限位沿、420旋钮、421旋钮限位筋、422定位凸起、4221卡口;
50.500过滤组件、510滤芯、520滤芯座、521出水孔、522滤芯密封槽、523滤芯密封圈;
51.600转换阀、610阀座、611阀芯安装腔、6111安装凸起、612原水通道、613净水通道、614原水入水口、615净水入水口、616安装平台、617第一支撑沿、618第二支撑沿、619限位槽、620阀芯、621限位沿、622安装部、6221进水通道、6222导水口、6223第二密封槽、6224第二密封圈、6225第三密封槽、6226第三密封圈、623平键、624连动凸起、625第一密封槽、626第一密封圈、630限位件、631压紧凸起、632限位环、633限位凸起、634限位平台、6341凹槽、635弹性复位件、636定位件;
52.700驱动组件、710转动部、711卡槽、712限位凸点、713顶板、7131第一定位槽、7132第二定位槽、714底板、715侧板、716竖板、720转轴、730操作手柄、731卡勾;
53.800传动组件、810主传动齿、820从传动齿、821卡环、8211键槽、8212支撑凸点、822啮合齿;
54.900切换组件、910上导水板、911过水孔、912连动凹槽、920下导水板、921净水入水
孔、922原水入水孔、923限位凹口、924第四密封槽、925第四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5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龙头净水器,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过滤组件和转换阀,过滤组件和转换阀在外壳内并排设置,转换阀包括进水通道、原水通道、净水通道以及控制进水通道连通原水通道或净水通道的驱动组件,外壳分隔出容纳过滤组件的过滤腔和安装转换阀的安装腔,过滤腔与净水通道连通,外壳的底部还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净水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形成并排的过滤腔和安装腔,以分别容纳过滤组件和转换阀,安装时,分别将过滤组件和转换阀装入两个腔体中,即可完成安装,装配简单方便,同时,装配后的过滤组件和转换阀隐藏在外壳内,使得净水器的整体性和外观一致性强,在外壳上不会存在段差和色差,更加美观。
56.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1.实施例:
62.一种龙头净水器,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外壳100、过滤组件500和转换阀600,过滤组件500和转换阀600在外壳100内并排设置,外壳100上设有进水口110,转换阀600包括进水通道6221、原水通道612、净水通道613以及驱动组件700,转换阀600的进水通道6221与进
水口110连通,驱动组件700控制进水通道6221连通原水通道612或净水通道613,使得水流经进水通道6221进入转换阀600后,可以从净水通道613或原水通道612流出。外壳包括中壳,中壳内并排设有过滤腔213和安装腔221,中壳设有纵向延伸的过滤筒,过滤筒内部形成过滤腔213,过滤筒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过滤腔213和净水通道613的净水进水口2122。外壳还包括上筒体和底盖300,上筒体与过滤筒之间设有过滤组件500,底盖500上设有净水出水口2123,中壳的底部设有净水出水口2123相连通的出水部。
6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00包括上壳体200和盖合在上壳体200底部的底盖300,上壳体200内形成相分隔的过滤腔213和安装腔221,上壳体200包括纵向延伸的过滤壳210以及围在过滤壳210外侧的侧壳体220,过滤壳210的内部形成过滤腔213,过滤壳210的一侧和侧壳体220内壁之间形成安装腔221,使得过滤腔213和安装腔221之间通过过滤壳210相分隔,过滤组件500安装在过滤腔213内,转换阀600安装在安装腔221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壳210将用于过滤水的过滤腔213与用于安装转换阀600的安装腔221分隔开,防止过滤后的净水进入安装腔221内影响转换阀600的工作,也防止安装腔221内的物质进入过滤腔213对过滤腔213内过滤后的净水造成污染。安装时只需将滤芯510和转换阀600并排安装在外壳100内,即可完成安装,简化安装步骤,提高装配效率,安装完成后的滤芯510和转换阀600都隐藏在外壳100中,没有过多的段差和色差,整体性强,外观更加美观。
64.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壳210包括上过滤壳211和下过滤壳212,上过滤壳211盖合在下过滤壳212上以形成过滤腔213。上过滤壳211与下过滤壳212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用户定期更换滤芯510组件或者清洗过滤腔213,保证过滤组件500对于水流的过滤效果,上过滤壳211和下过滤壳212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上过滤壳211与下过滤壳21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优选的是,上过滤壳211的内壁底部设有凸出内壁的上旋扣2111,下过滤壳212的外壁顶部设有凸出于外壁的下旋扣2121,上过滤壳211和下过滤壳212之间通过上旋扣2111和下旋扣2121旋转扣合,保证上过滤壳211和下过滤壳212在过滤壳210轴向上连接的稳定性。其中,上壳体200即为中壳,下过滤壳212即为过滤筒,上过滤壳211即为上筒体。
65.在本实施例中,下过滤壳212与侧壳体220一体设置,且下过滤壳212的下部设于侧壳体220内部。在下过滤壳212的侧壁上设有与过滤腔213连通的净水进水口2122,在下过滤壳212的底壁上设有与过滤腔213连通的净水出水口2123,净水通道613通过净水进水口2122与过滤腔213连通,使得转换阀600的净水通道613内流出的水流经经净水进水口2122流入过滤腔213内,经过过滤组件500的过滤后,再通过净水出水口2123流出净水器,实现水流的过滤。设于过滤腔213内的过滤组件500包括滤芯510和安装在滤芯510底部的滤芯座520,滤芯座520的底部设有出水孔521,过滤腔213内的水流经滤芯510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净水从出水孔521流出过滤组件500,然后再由净水出水口2123流出净水器。其中,净水出水口2123即为出水部。
66.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下过滤壳212侧壁的下部设有环绕净水出水口2123的第一台阶2124,滤芯座520的外壁与第一台阶2124的内壁相抵,防止过滤腔213内未经过滤的原水从滤芯座520和下过滤壳212侧壁之间通过并经净水出水口2123排出,为了进一步提高滤芯座520和第一台阶2124之间的密封性,保证净水出水口2123仅能流出经过滤芯510过滤的净水,在滤芯座520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的滤芯密封槽522,滤芯密封槽522内设有滤芯密封圈
523,滤芯密封槽522对滤芯密封圈523进行轴向上的限位,当滤芯510组件安装在过滤腔213内时,滤芯密封圈523的内圈与滤芯密封槽522相抵,滤芯密封圈523的外圈与第一台阶2124的内壁相抵。
67.在下过滤壳212侧壁的下部还设有环绕净水出水口2123的第二台阶2125,第二台阶2125位于第一台阶2124的下部并凸出于第一台阶2124的内壁设置,当滤芯510组件安装在过滤腔213内时,滤芯座520的底部的外周与第二台阶2125的顶面相抵。因为净水出水口2123设于第二台阶2125的下部,滤芯座520位于第二台阶2125的上部,第二台阶2125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通过第二台阶2125的设置使得过滤腔213被滤芯座520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滤芯座520上部的腔体用于容纳未经过滤的原水,滤芯座520的下部的腔体为过水腔2126,该腔体位于出水孔521和净水出水口2123之间,出水孔521排出的净水先后经过过水腔2126和净水出水口2123排出净水器。过水腔2126将滤芯510底部与净水出水口2123进行分隔,防止滤芯座520与净水出水口2123直接接触而使得大量灰尘从净水出水口2123直接进入过滤组件500造成污染。优选的是,过滤壳210底部的净水出水口2123由多个漏水孔构成,多个漏水孔阵列排布以将净水均匀散开,使得经净水出水口2123流出的净水呈花洒效果,同时过水腔2126的集水作用使得中心位置的漏水孔与外周的漏水孔水流更加均匀。
68.如图5所示,净水进水口2122由环形筋2127围成,环形筋2127设于下过滤壳212的侧壁上且环形筋2127的中心轴与过滤腔213的中心轴平行设置,环形筋2127的上端的一侧与净水腔连通,环形筋2127的下端与净水通道613连通,环形筋2127高于第一台阶2124设置,以便于未经过滤的原水通过环形筋2127围成的净水进水口2122快速进入滤芯座520上方的过滤腔213内以供滤芯510进行过滤。
69.在本实施例中,上过滤壳211的顶部设有指示滤芯510安装时间的计时器400,用户可通过计时器400记录滤芯510的更换时间,当净水器安装到水龙头上后,用户低头即可查看计时器400上记录的滤芯510更换时间,通过查看计时器400上的时间参照以定时更换滤芯510,使用更加方便。计时器400包括表盘410以及与表盘410转动连接的旋钮420,旋钮420可以安装在表盘410的中心位置也可以安装在表盘410的外周,本实施例优选的是,如图1和图4所示,旋钮420呈环形并环绕表盘410设置,表盘410上设有指代安装日期的数字,用户通过转动旋钮420,使得旋钮420上的指示箭头可以指向不同的数字,进而对滤芯510的更换时间进行记录。上过滤壳211顶部设有容纳计时器400的指示槽2112,表盘410和旋钮420均嵌在指示槽2112内,表盘410可通过卡扣或紧固件等结构固定在上过滤壳211上,表盘410外侧壁的顶部设有表盘限位沿411,旋钮420内侧壁的底部设有旋钮限位筋421,表盘限位沿411的底部与旋钮限位筋421的顶部相抵以对旋钮420进行轴向上的限位,防止旋钮420脱出指示槽2112。为了防止旋钮420未被拨动时自由转动,本实施例在指示槽2112的内壁上设有与数字一一对应的定位凸点2113,在旋钮420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带有卡口4221的定位凸起422,随着用户对旋钮420的转动,旋钮420上的卡口4221与不同的定位凸点2113卡接,以在转动时形成咔哒咔哒的手感,便于旋钮420的箭头准确转动到位,转动停止后,定位凸点2113和卡口4221对旋钮420进行周向上的限位,防止旋钮420自由转动而造成计时器400的记录的时间混乱。
70.在本实施例中,底盖300通过卡扣等结构可拆卸连接在侧壳体220的底部,以便于转换阀600在安装腔221内的安装和拆卸。底盖300上设有供净水出水口2123穿过的安装孔
310,下过滤壳212的底部设有定位台阶2128,底盖300与侧壳体220安装到位时,安装孔310周侧的底盖300卡接在定位台阶2128内,对底盖300和过滤壳210进行安装定位,同时使得过滤壳210的底面与底盖300的底面相齐平,更加美观。
71.在本实施例中,净水器安装到水龙头上后,过滤组件500和转换阀600左右并排设于侧壳体220内,侧壳体220的前侧(即朝向用户的一侧)向外凸出以形成操作凸台222,操作凸台222上设有与安装腔221连通的通孔223,操作凸台222环绕通孔223设置,在操作凸台222上设有盖合在通孔223上的前盖224,如图6所示,前盖224上设有供驱动组件700的操作手柄730穿过的操作孔2241。前盖224与侧壳体220之间通过卡扣连接,以便于前盖224的安装和拆卸,前盖224朝向侧壳体220的一侧设有环绕前盖224周侧的加强筋2242,加强筋2242增大了侧壳体220与前盖224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对通孔223周侧的侧壳体220形成支撑,防止侧壳体220受力发生变形。通过操作孔2241的设置,使得转换阀600侧面的操作手柄730外露在净水器的前侧,通过左右拨动操作手柄730,以使龙头净水器流出净水或流出原水,当操作手柄730拨动至靠近过滤腔213一侧时,龙头净水器切换至流出净水的状态,当操作手柄730拨动至靠近安装腔221的一侧是,龙头净水器切换至流出原水的状态,用户能根据操作手柄730的左右位置更直观的判断,以根据需要通过操作手柄730对转换阀600操作实现水路的切换,提高使用体验。
72.如图8至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换阀600包括设于安装腔221内的阀座610、阀芯620、限位件630和驱动组件700,阀芯620转动连接在阀座610的上部,驱动组件700设于阀座610一侧,驱动组件700与阀芯620相连,通过横向拨动驱动组件700可以使驱动组件700转动,转动的驱动组件700带动阀芯620相对于阀座610转动,以使阀芯620上的进水通道6221通过随阀芯620转动连通阀座610上的原水通道612和净水通道613。
73.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阀芯620顶部设有沿径向延伸的限位沿621。如图9所示,限位件630呈环形并设于阀座610上,限位件630与限位沿621的顶部相抵,同时阀芯620的下部与阀座610相抵,即限位件630和阀座610在轴向上夹紧阀芯620,以对阀芯620进行轴向上的限位,使得阀芯620仅可在阀座610上水平转动,防止阀芯620上的进水通道6221无法对准阀座610上的净水通道613或原水通道612。
74.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630优选的与外壳100和阀座610分体设置,外壳100和阀座610共同夹紧限位件630,限位件630的外圈设有环形的压紧凸起631,外壳100通过与压紧凸起631的顶面相抵以向下部的阀芯620方向压紧限位件630,使得限位件630与阀座610相抵,同时限位件630的内圈设有环形的限位环632,限位件630通过限位环632的底面与限位沿621相抵以压紧阀芯620。限位件630和阀座610侧壁上分别设有限位凸起633和限位槽619,限位凸起633与限位槽619相配合以防止限位件630转动,限位凸起633和限位槽619也可以分别设在限位件630和外壳100上。
75.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630也可以与外壳100一体设置,外壳100与阀座610安装时,限位件630向阀座610方向压紧限位沿621以实现阀芯620的轴向限位。为了防止水流从限位件630和阀芯620的连接处渗漏,本实施例在限位沿621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密封槽625和安装在第一密封槽625中的第一密封圈626,第一密封圈626与限位件630的内壁相抵以实现限位件630和阀芯620之间的密封。
76.如图10所示,阀芯620还包括沿阀芯620的轴向向下延伸的安装部622和设于安装
部622内的进水通道6221,进水通道6221的顶部与进水口110相连通,安装部622的底部设有与进水通道6221连通的导水口6222,以使水龙头的水流经进水口110进入进水通道6221,然后净水通道613内的水流经导水口6222流出进水通道6221。
77.阀座610固定在外壳100内,优选的是,阀座610的上部通过多个螺钉与外壳100锁紧。如图8所示,阀座610内设有用于安装阀芯620的阀芯安装腔611以及分别与阀芯安装腔611连通的原水通道612和净水通道613,原水通道612和净水通道613均设于阀芯安装腔611的下部,阀芯安装腔611的底部设有原水入水口614和净水入水口615,阀芯安装腔611通过原水入水口614与原水通道612的顶部连通,阀芯安装腔611通过净水入水口615与净水通道613的顶部连通。阀芯620的安装部622设于阀芯安装腔611内,以使阀座610套接在阀芯620的外侧,随着阀芯620在阀芯安装腔611内的转动,导水口6222得以对准原水入水口614或净水入水口615,当上部的导水口6222对准下部的原水入水口614时,经导水口6222流出的水流通过原水入水口614进入原水通道612内,当上部的导水口6222对准下部的净水入水口615时,经导水口6222流出的水流通过净水入水口615流入净水通道613内,通过阀芯620相对于阀座610的水平转动实现进水通道6221与原水通道612或净水通道613的连通。
78.如图4所示,在底盖300上还设有原水出水口320以及环绕原水出水口320向阀座610方向纵向延伸的的环形安装筋330,阀座610的下部与环形安装筋330相抵,以使原水出水口320与原水通道612连通,由原水通道612流出的未经过滤的原水直接经原水出水口320流出龙头净水器。优选的是,原水出水口320与净水出水口2123相同,也是由多个漏水孔构成,多个漏水孔阵列排布以将原水均匀散开,使得经原水出水口320流出的原水呈花洒效果。为了在安装时底盖300与阀座610可以快速安装对位,环形安装筋330可与阀座610的底部之间通过防呆凸起331插接。为了增强阀座610底部和环形安装筋330之间的密封性,在阀座610的外侧壁上设有阀座密封槽332,阀座密封槽332内设有阀座密封圈333,阀座密封圈333分别与阀座密封槽332以及环形安装筋330的内壁相抵,防止水流经过阀座610和底盖300的连接处。
79.本实施例中的阀芯620和阀座610之间通过切换组件900连通,如图9至图12所示,切换组件900设于阀芯安装腔611内,且切换组件900的顶部与阀芯620的底面相抵,切换组件900的底部与阀芯安装腔611的底面相抵。切换组件900包括形状相同的上导水板910和下导水板920,上导水板910叠合在下导水板920的顶面,上导水板910安装在安装部622的底部,并随安装部622共同转动,上导水板910上设有与导水口6222连通的过水孔911,下导水板920固定在阀座610上,下导水板920上设有净水入水孔921和原水入水孔922,净水入水孔921与净水入水口615连通,原水入水孔922与原水入水口614连通。当阀芯620转动时,过水孔911随阀芯620共同转动,以对准净水入水孔921或原水入水孔922。为了防止水流从导水口6222进入过水孔911时水流从阀芯620和上导水板910之间渗漏,在阀芯620朝向上导水板910的底面上设有环绕导水口6222的第二密封槽6223,第二密封槽6223内设有与上导水板910相抵的第二密封圈6224。
80.优选的是,上导水板910和下导水板920均采用陶瓷片,以使得上导水板910和下导水板920之间相对转动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两者之间漏水,同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转动比较顺畅,便于用户操作,提高使用体验。为了固定下导水板920,在阀芯安装腔611内对称设有安装凸起6111,下导水板920的两侧设有限位凹口923,安装凸起6111卡接
在限位凹口923内以防止下导水板920在阀座610内发生转动,保证下导水板920上的净水入水孔921始终对准净水入水口615,同时原水入水口614始终对准原水入水孔922,保证水流的畅通。
81.为了带动上导水板910转动,在安装部622的底部设有连动凸起624,在上导水板910上设有与连动凸起624配合的连动凹槽912,连动凸起624插接在连动凹槽912中,连动凸起624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其中至少一个连动凸起624偏心设置(即连动凸起624的中心轴与阀芯620的转轴720不重合),通过阀芯620通过偏心设置的连动凸起624带动上导水板91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连动凸起624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动凸起624和第二连动凸起624,第一连动凸起624的中心轴与阀芯620的转轴720重合,第二连动凸起624偏心设置,第一连动凸起624和第二连动凸起624同时与导水板相连,增强了阀芯620与导水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单个连动凸起624连接阀芯620和导水板而受力过大损坏。
82.在安装部622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密封槽6225,第三密封槽6225内设有第三密封圈6226,第三密封圈6226分别与阀芯620和阀芯安装腔611的内壁相抵,在阀座610上设有位于下导水板920底部的第四密封槽924,第四密封槽924内设有分别与下导水板920和阀座610相抵的第四密封圈925,第三密封圈6226和第四密封圈925相结合,以防止水流从阀芯620和阀座610之间,或水流从切换组件900和阀座610之间渗漏,保证转换阀600的密封性。
83.如图13至图18所示,驱动组件700包括转动部710、设于转动部710上的转轴720和安装在转动部710一侧的操作手柄730,操作手柄730带动转动部710绕转轴720转动。优选的是,在转动部710上设有卡槽711,在操作手柄730的端部设有卡勾731,卡勾731与卡槽711通过插接以实现操作手柄730与转动部7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拆卸和维修更换。转轴720可以安装在外壳100内,也可以安装在限位件630上,也可以安装在阀座610上,本实施例优选的是,在阀座610上设有安装平台616,安装平台616位于阀座610的一侧,转动部710下方的转轴720安装在安装平台616上,转动部710上方的转轴720安装在限位件630上,使得安装时驱动组件700与阀座610可以先进行组装,再整体安装到外壳100内,安装更加方便,同时安装在安装平台616上的驱动组件700更易于与阀芯620对准以进行装配传动。
84.在转动部710的底部优选的设有多个半球形的限位凸点712,转动部710通过限位凸点712与安装平台616的顶部相抵,安装平台616通过限位凸点712对转动部710进行轴向上的支撑,同时限位凸点712在转动部710转动时降低转动部710与安装平台616之间的摩擦力,转动更加顺畅,降低转动部710与安装平台616之间的磨损。
85.如图17所示,转动部710包括顶板713、底板714以及侧板715,侧板715安装在顶板713和底板714一侧以用于安装操作手柄730,为了增强顶板713和底板714与侧板715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转动部710变形,在顶板713和底板714之间还设有两个竖板716,两个竖板716的顶部与顶板713相抵且底部与底板714相抵,以对顶板713和底板714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侧板715位于转动部710朝向前盖224的一侧,优选的侧板715为球面板,操作手柄730安装在侧板715上,在转动部710转动时,球面对外壳100内的其他结构形成避让,转动更加顺畅。在前盖224的操作孔2241上设有环形的防护圈2243,防护圈2243嵌在操作孔2241内并通过卡扣等锁紧结构前盖224可拆卸连接,防护圈2243朝向转动部710的一侧与球面相抵,防止转动部710与前盖224之间相互接触磨损的同时对转动部710与前盖224之间形成密封,球面随转动部710转动并始终与防护圈2243贴合,以防止外界的灰尘等物质进入安装腔221内
造成污染。
86.驱动组件700和阀芯620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800,驱动组件700转动并通过传动组件800带动阀芯620转动。本实施例中的传动组件800包括安装在转动部710上的主传动齿810以及安装在阀芯620上的从传动齿820,主传动齿810与从传动齿820啮合,当转动部710转动时,从传动齿820随转动部710共同绕转轴720转动,转动的主传动齿810带动啮合的从传动齿820转动,从传动齿820带动阀芯620转动以实现驱动组件700和阀芯620之间的传动。主传动齿810设于顶板713朝向阀芯620一侧并与顶板713一体设置,从传动齿820包括卡环821和设于卡环821上的啮合齿822,啮合齿822与主传动齿810啮合以进行传动。为了减小从传动齿820所占用的空间,优选的仅在卡环821朝向主传动齿810的一侧设置啮合齿822。本实施例优选的是,卡环821与阀芯620之间通过键连接,在安装部622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安装部622一体设置的平键623,在卡环821的内圈设有与平键623配合的键槽8211,平键623和键槽8211相抵以防止卡环821在阀芯620上自由转动的同时,便于卡环821和阀芯620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使得维修和更换更加方便,当卡环821发生损坏时,可将卡环821拆下进行单独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87.阀座610的顶部设有沿阀座610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沿617和位于第一支撑沿617外周的第二支撑沿618,第二支撑沿618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沿617,以使第一支撑沿617和第二支撑沿618之间呈台阶状,限位件630与第二支撑沿618的顶面相抵。卡环821套接在安装部622时,卡环821的顶面与限位沿621的底面相抵,卡环821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沿618的顶面相抵,限位沿621和第二支撑沿618对卡环821进行轴向上的限位,使得卡环821上的啮合齿822在高度上始终与主传动齿810啮合,保证传动的稳定性。为了减小卡环821转动时与第一支撑沿617之间的摩擦力,在卡环821的底面上设有多个支撑凸点8212,卡环821通过支撑凸点8212与第一支撑沿617相抵。
88.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限位件630的一侧设有限位平台634,限位平台634用于安装转动部710上部的转轴720,限位平台634和安装平台616共同作用以对驱动组件700沿转轴720的轴向进行限位。在限位平台634上设有开口向下并朝向转动部710的凹槽6341,凹槽6341内设有弹性复位件635和位于弹性复位件635下方的定位件636,弹性复位件635的顶部与凹槽6341的内壁相抵,弹性复位件635的底部与定位件636相抵,如图17所示,在转动部710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槽7131和第二定位槽7132。当转动部710转动至凹槽6341朝向第一定位槽7131时,定位件636在弹性复位件635的推动下卡入第一定位槽7131内,此时驱动组件700控制进水通道6221与原水通道612连通;当转动部710的凹槽6341由第一定位槽7131方向向第二定位槽7132方向转动时,定位件636从第一定位槽7131内脱出,定位件636与转动部710的顶面相抵,以使定位件636向凹槽6341内挤压弹性复位件635;当转动部710转动至凹槽6341朝向第二定位槽7132时,定位件636在弹性复位件635的推动下卡入第二定位槽7132内,此时驱动组件700控制进水通道6221与净水通道613连通;通过定位件636与第一定位槽7131或第二定位槽7132的配合手感和声音,提示用户转动到位,提高使用体验,同时定位件636与第一定位槽7131或第二定位槽7132之间配合可有效防止转动部710自由转动以切换水路,保证水流的稳定性。优选的是,弹性复位件635为弹簧,定位件636为滚珠,第一定位槽7131和第二定位槽7132均为半球形槽,使得转动部710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定位件636能更易从第一定位槽7131或第二定位槽7132内脱出,使用更加省力。当然,可以理解的
是,本实施例中的凹槽6341也可以贯穿限位平台634设置,外壳100的内壁贴合在限位平台634的顶面,使得外壳100对凹槽6341的顶部形成盖合,凹槽6341内的弹性复位件635的上部与外壳100相抵。
89.本实施例中的净水通道613的出口与净水进水口2122之间通过导水管140连通,导水管140的两端分别与阀座610和净水进水口2122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是,导水管140的两端分别与净水通道613和净水进水口2122插接,便于导水管140的安装和拆卸,为了增强导水管140两端连接处的密封性,可在导水管140的两端设置密封圈。
90.工作流程如下:
91.将操作手柄730拨动到过滤组件500一侧,进水通道6221与净水通道613连通,净水通道613内的原水经导水管140和净水进水口2122流入过滤腔213内,过滤腔213内的原水经滤芯510过滤后变为净水,并经由净水出水口2123流出龙头净水器;将操作手柄730拨动到转换阀600一侧,进水通道6221与原水通道612连通,原水通道612内的原水经原水入水口614流入原水通道612内,原水通道612内的原水经原水出水口320流出龙头净水器。
92.本实施例中的龙头净水器还包括外盖120和转接头,外盖120螺纹连接在外壳100上,以将转接头安装在进水口110内,外盖120与限位件630共同夹紧转接头的下部以对转接头进行限位,为了提高转接头和限位件630之间的密封性,可在转接头的底部设置转接头密封圈130,转接头密封圈130被转接头压紧在转接头和限位件630之间,防止水从转接头流入进水口110的过程中发生渗漏。
9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