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雾器和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8420发布日期:2023-03-31 22:3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集雾器和机床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集雾器和机床。


背景技术:

2.例如,在日本实平开6-3674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机床用雾飞散防止装置,该机床用雾飞散防止装置具备:整体罩,其设置有开口部;自动开闭罩,其配置于开口部;多个喷出口和吸入口,其设置于开口部的相对两边;以及雾回收装置,其借助管道与吸入口连接。在自动开闭罩打开着的情况下,设置从喷出口朝向吸入口的空气流,从而形成气帘。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实平开6-3674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7.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这样,公知有用于回收在加工区域内所产生的雾的集雾器。若在机床中使用冷却液而进行工件的加工,则由于加工热而升温的冷却液成为雾状(mist status)。若这样的油雾向机床的机外排出,则成为使工厂内污损的原因,因此,在机床设置有集雾器。
8.在集雾器设置有用于捕集油雾的过滤器。然而,设想除了油雾之外还有随着工件加工而产生的微细的切屑等也流入集雾器的情况。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微细的切屑等引起过滤器的堵塞,油雾的高效的捕集受损。
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可防止过滤器的堵塞的集雾器和具备这样的集雾器的机床。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根据本发明的集雾器具备:过滤器,其用于捕集雾;喷嘴,其包括能够喷出流体的喷出口,以喷出口与过滤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驱动部,其使过滤器和喷嘴中的至少任一者动作,以使过滤器的与喷出口相对的位置变化。
12.根据如此构成的集雾器,利用驱动部使过滤器和喷嘴中的至少任一者动作,从而使过滤器的与喷出口相对的位置变化,同时从喷出口朝向过滤器喷出流体。由此,能够使过滤器清洁而防止过滤器的堵塞。
13.另外,优选的是,喷嘴固定着。驱动部使过滤器动作。
14.根据如此构成的集雾器,通过将喷嘴设为固定式,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防止过滤器的堵塞。
15.另外,优选的是,过滤器具有以预定轴线为中心的圆盘形状,包括与预定轴线正交的过滤器表面。驱动部使过滤器以预定轴线为中心旋转。喷嘴以喷出口与过滤器表面相对
的方式配置。
16.根据如此构成的集雾器,在利用过滤器捕集雾的情况下,使过滤器旋转,从而能够抑制雾通过过滤器。由此,能够利用过滤器高效地捕集雾。另外,在从喷出口朝向过滤器表面喷出流体的情况下,使过滤器旋转,从而能够使过滤器的与喷出口相对的位置变化。由此,能够使过滤器高效地清洁。
17.另外,优选的是,喷嘴包括沿着预定轴线的半径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出口。
18.根据如此构成的集雾器,能够随着过滤器的旋转而朝向过滤器表面的更宽的范围喷出流体。
19.另外,优选的是,集雾器还具备用于产生通过过滤器的气流的风扇。驱动部使风扇与过滤器一起旋转。
20.根据如此构成的集雾器,使驱动部共用于过滤器的旋转和风扇的旋转,从而能够使集雾器的结构简易。
21.另外,优选的是,驱动部驱动过滤器和喷嘴中的至少一者,以便在利用过滤器捕集雾的情况下,过滤器与喷嘴的相对速度成为第1速度,在从喷出口朝向过滤器喷出流体的情况下,过滤器与喷嘴的相对速度成为比第1速度慢的第2速度。
22.根据如此构成的集雾器,在从喷出口朝向过滤器喷出流体的情况下,将过滤器与喷嘴的相对速度设为比第1速度慢的第2速度,从而能够使过滤器高效地清洁。
23.另外,优选的是,喷嘴在通过过滤器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过滤器靠下游侧的位置。
24.根据如此构成的集雾器,过滤器的堵塞主要在通过过滤器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产生。因此,从通过过滤器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朝向过滤器喷出流体,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过滤器的堵塞。
25.根据本发明的机床具备:罩体,其划分形成加工区域;和集雾器,其与罩体连接,向该集雾器引导在加工区域内所产生的雾。
26.根据如此构成的机床,能够利用集雾器高效地回收在加工区域内所产生的雾。
27.发明的效果
28.如以上进行了说明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防止过滤器的堵塞的集雾器和具备这样的集雾器的机床。
附图说明
29.图1是表示机床的立体图。
30.图2是表示图1中的集雾器的剖视图。
31.图3是表示过滤器的清洗时的过滤器和喷嘴的立体图。
32.图4是表示油雾的捕集时的过滤器和喷嘴的立体图。
33.图5是表示图3和图4中的喷嘴的第1变形例的俯视图。
34.图6是表示图3和图4中的喷嘴的第2变形例的俯视图。
35.图7是表示图3和图4中的喷嘴的第3变形例的俯视图。
36.图8是表示图3和图4中的喷嘴的第4变形例的俯视图。
37.图9是表示将图2中的集雾器设置于机床的形态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对相同或与其相当的构件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39.图1是表示机床的立体图。参照图1,机床100是通过使刀具与旋转的工件接触来进行工件加工的车床。机床100是利用由计算机进行的数值控制使工件加工用的各种动作自动化的nc(数控:numerically control)机床。
40.在本说明书中,出于方便说明机床100的构造,将与机床10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平行、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轴称为“z轴”,将与机床100的前后方向(进深方向)平行、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轴称为“y轴”,将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轴称为“x轴”。
41.首先,对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集雾器31的机床100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
42.机床100具有罩体21。罩体21划分形成加工区域200,并且,构成机床100的外观。加工区域200是进行工件的加工的空间,以随着工件加工而产生的切屑或切削油等异物不向加工区域200的外侧漏出的方式密闭。
43.在加工区域200中配置有:工件主轴11,其用于使工件以与z轴平行的旋转中心轴线210为中心旋转;和转塔类型的刀架12,其用于保持多个刀具,能以与z轴方向平行的回转中心轴线220为中心回转。刀架12可在z轴方向上以及包括y轴方向分量和x轴方向分量的倾斜方向上移动。也可以是,在加工区域200中还配置有用于支承工件的旋转中心的尾座、或者在z轴方向上与工件主轴11相对地配置的相对工件主轴。
44.在罩体21设置有开口部26。开口部26使加工区域200向外部空间开放。
45.罩体21具有第1侧罩22和第2侧罩23、以及顶罩24。
46.第1侧罩22和第2侧罩23在z轴方向上分别设置于开口部26的两侧。在第1侧罩22设置有操作面板28。操作面板28包括作业人员操作机床100之际所使用的各种按钮和开关、以及表示机床100中的工件的加工状态等的显示部等。在第2侧罩23的内侧配置有工件主轴11等。
47.顶罩24配置于机床100的顶部。开口部26由第1侧罩22、第2侧罩23以及顶罩24划定。
48.机床100还具有门部25。门部25设置于开口部26。门部25可在z轴方向上在将开口部26设为开状态的开位置(图1中所示的门部25的位置)与将开口部26设为闭状态的闭位置之间滑动动作。门部25在定位到开位置的情况下与第2侧罩23重叠配置。门部25在定位到闭位置的情况下划分形成加工区域200。
49.机床100还具有集雾器31。集雾器31与罩体21连接。从加工区域200向集雾器31引导冷却液成为雾状的油雾。集雾器31是回收空气中所含有的油雾且排出清洁的空气的装置。
50.集雾器31具有壳体36。壳体36由构成集雾器31的外观的箱体构成。壳体36整体上具有以假想上的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的圆筒形状。
51.在壳体36设置有进气口34和排气口37。进气口34和排气口37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相互分开地设置。进气口34在壳体36的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的一端处朝向中心轴线101的轴向开口。壳体36具有在进气口34开口的位置处缩径的尖细形状。排气口37在壳体36的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的另一端处朝向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外侧开口。
52.集雾器31借助管道32与罩体21连接。壳体36内的空间经由管道32与加工区域200连通。管道32的一端与进气口34连接,管道32的另一端与第1侧罩22连接。罩体21的与管道32连接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顶罩24。
53.集雾器31设置于顶罩24上。集雾器31由支承腿33支承于顶罩24上。集雾器31支承成中心轴线10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姿势。集雾器31支承成进气口34朝向下方开口、排气口37配置于比进气口34靠上方的位置的姿势。
54.接下来,详细地说明集雾器31的构造。图2是表示图1中的集雾器的剖视图。
55.参照图2,集雾器31还具有第1分隔壁部41、第2分隔壁部46、以及第3分隔壁部51。第1分隔壁部41、第2分隔壁部46以及第3分隔壁部51设置于壳体36内。第1分隔壁部41、第2分隔壁部46以及第3分隔壁部51由与中心轴线101正交的平板构成。第1分隔壁部41、第2分隔壁部46以及第3分隔壁部51与水平面平行地配置。
56.第1分隔壁部41、第2分隔壁部46以及第3分隔壁部51以在上下方向(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相互设置有间隔的方式排列。第1分隔壁部41设置于进气口34的上方。第2分隔壁部46设置于第1分隔壁部41的上方。第3分隔壁部51设置于第2分隔壁部46的上方。
57.在第1分隔壁部41的下方形成有第1内部空间110。进气口34在第1内部空间110开口。在第1分隔壁部41与第2分隔壁部46之间形成有第2内部空间120。在第2分隔壁部46与第3分隔壁部51之间形成有第3内部空间130。在第3分隔壁部51的上方形成有第4内部空间140。排气口37在第4内部空间140开口。
58.集雾器31还具有碰撞板43。碰撞板43设置于第1内部空间110。碰撞板43以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从第1分隔壁部41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碰撞板43具有朝向下方开口的托盘形状。碰撞板43具有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的圆锥状的托盘形状。碰撞板43所构成的开口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与进气口34在壳体36形成的开口相对。
59.在第1分隔壁部41设置有第1开口部42。第1开口部42由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贯通第1分隔壁部41的贯通孔构成。第1开口部42使第1内部空间110与第2内部空间120相互连通。第1开口部42在沿着中心轴线101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设置于偏离了碰撞板43的位置。第1开口部42在沿着中心轴线101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设置于碰撞板43的外周上。
60.图3是表示过滤器的清洗时的过滤器和喷嘴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油雾的捕集时的过滤器和喷嘴的立体图。
61.参照图2~图4,集雾器31还具有过滤器81。过滤器81以可捕集油雾的方式构成。
62.过滤器81配置于第2内部空间120。过滤器81具有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的圆盘形状。过滤器81具有第1过滤器表面82a和第2过滤器表面82b。第1过滤器表面82a和第2过滤器表面82b由与中心轴线101正交的平面构成。第1过滤器表面82a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与第2分隔壁部46相对。第2过滤器表面82b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与第1分隔壁部41相对。
63.如图3和图4所示,过滤器81具有过滤器主体部87和框架部86。过滤器主体部87是捕集油雾的过滤器81的主体部分。过滤器主体部87由微细的孔排列的网眼状的网状体构成。过滤器主体部87的网眼的大小(各孔的最小间隙)既可以处于3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的范围内,也可以处于5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范围内。框架部86是保持过滤器主体部87的保持体。
64.框架部86具有圆盘部86k、环部86j、以及连结部86h。圆盘部86k具有以中心轴线
101为中心的圆盘形状。圆盘部86k的直径比过滤器81的直径小。环部86j具有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的环形状。环部86j以沿着过滤器81的外周缘环绕的方式设置。连结部86h连结圆盘部86k和环部86j。连结部86h呈直线状延伸。连结部86h的一端与圆盘部86k连接,连结部86h的另一端与环部86j连接。
65.过滤器主体部87由圆盘部86k、环部86j以及连结部86h保持。过滤器主体部87设置于位于圆盘部86k与环部86j之间且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呈带状环绕的区域。过滤器主体部87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与第1开口部42相对。
66.此外,在图3和图4中示出有在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上延伸的4根连结部86h,但连结部86h的数量和布局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多根连结部86h也可以在圆盘部86k与环部86j之间设置成格子状。
67.集雾器31还具有喷嘴91。喷嘴91具有喷出口93。喷出口93呈可喷出流体的开口。喷嘴91以喷出口93与过滤器81相对的方式配置。喷嘴91固定着。
68.喷嘴91配置于第2内部空间120。喷嘴91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配置于过滤器81与第2分隔壁部46之间。喷嘴91在通过过滤器8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过滤器81靠下游侧的位置。喷出口93与第1过滤器表面82a相对。喷出口93与过滤器主体部87相对。喷出口93具有圆形的开口形状。
69.在第2内部空间120还设置有支承构件44。支承构件44具有在第1分隔壁部41与第2分隔壁部46之间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延伸的壁形状。支承构件44设置于向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外侧与过滤器81分开的位置。喷嘴91由支承构件44支承。喷嘴91通过由支承构件44支承而固定在第2内部空间120中。
70.喷嘴91在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上延伸。喷嘴91以不管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的位置如何、喷嘴91与过滤器81之间的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的距离都一定的方式设置。
71.如图3和图4所示,喷嘴91具有多个喷出口93(93a、93b、93c)。多个喷出口93(93a、93b、93c)沿着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排列。喷出口93a、喷出口93b以及喷出口93c按照所列举的顺序从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排列。
72.向喷嘴91供给冷却液。向喷嘴91供给来自附设到机床100的冷却液罐的冷却液。供给到喷嘴91的冷却液经由喷出口93向过滤器81(过滤器主体部87)喷出。此外,经由喷出口93向过滤器81喷出的流体并不限于冷却液,例如,也可以是空气。
73.参照图2,在第2内部空间120还配置有整流风扇72。整流风扇72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配置于过滤器81与第2分隔壁部46之间。整流风扇72是固定式的,是用于调整随着随后论述的风扇71的旋转而形成的空气流的静叶片。整流风扇72固定于第2分隔壁部46。
74.喷嘴91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和半径方向上设置于与整流风扇72重叠的位置。整流风扇72具有多张叶片72p。喷嘴91配置于彼此相邻的多张叶片72p之间的空间。
75.在第2分隔壁部46设置有第2开口部47。第2开口部47由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贯通第2分隔壁部46的贯通孔构成。第2开口部47使第2内部空间120与第3内部空间130相互连通。第2开口部47呈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第2开口部47所形成的开口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与过滤器81的圆盘部86k相对。
76.集雾器31还具有马达61(驱动部)和轴64。马达61使过滤器81动作,以使过滤器81的与喷嘴91的喷出口93相对的位置变化。
77.马达61设置于第4内部空间140。马达61具有输出旋转的输出轴62。输出轴62在中心轴线101的轴上延伸,朝向第3内部空间130延伸。马达61以输出轴62的旋转中心成为中心轴线101的方式设置。
78.轴64穿过第2开口部47而在第2内部空间120与第3内部空间130之间延伸。轴64在中心轴线101的轴上延伸。轴64连结着马达61(输出轴62)和过滤器81。轴64的一端借助联轴器63与输出轴62连接。轴64的另一端与过滤器81连接。轴64的另一端与圆盘部86k连接。
79.在第3分隔壁部51设置有第3开口部52。第3开口部52由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贯通第3分隔壁部51的贯通孔构成。第3开口部52使第3内部空间130与第4内部空间140相互连通。第3开口部52在沿着中心轴线101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设置于马达61的外周上。
80.集雾器31还具有风扇71。风扇71是用于产生通过过滤器81(过滤器主体部87)的气流的动叶片。
81.风扇71设置于第3内部空间130。风扇71在中心轴线101的轴向上配置于马达61(输出轴62)与过滤器81之间。风扇71在输出轴62与过滤器81之间与轴64连接。
82.在马达61的驱动时,来自输出轴62的旋转借助轴64向风扇71和过滤器81传递。由此,风扇71和过滤器81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旋转。由于风扇71旋转,在壳体36内形成有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从进气口34朝向排气口37的气流。
83.含有在加工区域200内所产生的油雾的空气随着风扇71的旋转而经由图1中的管道32向集雾器31引导。空气经由进气口34进入第1内部空间110。此时,空气与碰撞板43碰撞,从而去除空气中所含有的切屑等。
84.空气从第1内部空间110经由第1开口部42进入第2内部空间120。空气在第2内部空间120中通过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旋转的过滤器81(过滤器主体部87)。此时,空气通过过滤器主体部87的网眼,另一方面,空气中所含有的油雾与高速旋转的过滤器主体部87碰撞而无法通过过滤器主体部87的网眼。由此,空气与油雾分离。分离开的油雾经由未图示的排液装置向机床100的加工区域200内或冷却液罐回收。
85.油雾已分离开的空气经由第2开口部47进入第3内部空间130,而且,经由第3开口部52进入第4内部空间140。空气在第4内部空间140中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呈螺旋状流动,之后经由排气口37向外部空间排出。
86.此外,也可以是,在排气口37还设置有最终的过滤器。从排气口37排出来的空气也可以返回机床100的加工区域200内。
87.若反复进行油雾的捕集,则与油雾一起被引导到集雾器31的微细的切屑等堵塞过滤器81(过滤器主体部87)。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一边利用马达61的驱动使过滤器81旋转,一边向喷嘴91供给冷却液。由此,使过滤器81的与喷嘴91的喷出口93相对的位置变化,同时从喷出口93朝向过滤器81喷出冷却液。由此,能够利用冷却液清洗过滤器81而防止过滤器81的堵塞。
8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喷出口93(93a、93b、93c)沿着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排列。根据这样的结构,过滤器81(过滤器主体部87)的与多个喷出口93(93a、93b、93c)相对的位置在作为过滤器81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上排列,该位置随着过滤器81的旋转而在中心轴线101的周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向过滤器81(过滤器主体部87)的更宽的范围高效地供给冷却液。
8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91在通过过滤器8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过滤器81靠下游侧的位置。
90.过滤器81的堵塞主要在通过过滤器8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过滤器表面(第2过滤器表面82b)上产生。因此,从喷嘴91朝向与第2过滤器表面82b相反的一侧的第1过滤器表面82a喷出冷却液,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消除过滤器81的堵塞。
91.上述的过滤器81的清洗工序既可以在油雾的捕集工序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时刻自动地执行,也可以在经由操作面板28接受到来自作业人员的指示的情况下执行。另外,也可以是,在壳体36内预先设置有空气的流量计,在向壳体36内流动的空气流量成为预定值以下的时刻执行过滤器81的清洗工序。
92.如图3和图4所示,也可以是,马达61驱动过滤器81而使该过滤器81旋转,以使进行过滤器81的清洗的情况的过滤器81的旋转速度比捕集油雾的情况的过滤器81的旋转速度慢。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过滤器81的清洗工序中,可更可靠地向过滤器81(过滤器主体部87)的各位置供给冷却液,因此,能够高效地清洗过滤器81。
93.利用过滤器81捕集油雾的情况的过滤器主体部87的周速既可以是10m/s以上,也可以是50m/s以上。进行过滤器81的清洗的情况的过滤器主体部87的周速既可以是1m/s以下,也可以是0.1m/s以下。
94.此外,在本发明中,既可以是,使喷嘴相对于固定着的过滤器动作,从而使过滤器的与喷出口相对的位置变化,也可以是,使过滤器和喷嘴这两者动作,从而使过滤器的与喷出口相对的位置变化。过滤器和/或喷嘴的动作并不限于旋转动作,例如,既可以是沿着直线方向的往复移动,也可以是在矩形或圆周等预定路径上反复循环的移动。过滤器和/或喷嘴的动作优选是与喷出口相对的过滤器表面的面方向上的移动。
95.另外,在本发明中,从喷出口喷出的流体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空气。
96.图5~图8是表示图3和图4中的喷嘴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参照图5,在本变形例中,喷嘴91具有喷出口94。喷出口94具有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成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线101的周向成为宽度方向的狭缝形状。
97.参照图6,在本变形例中,喷嘴91一边在中心轴线101的周向上移位,一边在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上延伸。喷嘴91具有多个喷出口95(95a、95b、95c、95d、95e)。多个喷出口95(95a、95b、95c、95d、95e)沿着一边在中心轴线101的周向上移位,一边在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排列。
98.参照图7,在本变形例中,喷嘴91具有多个第1喷出口96(96a、96b、96c)和多个第2喷出口97(97a、97b、97c)。多个第1喷出口96(96a、96b、96c)沿着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排列。多个第2喷出口97(97a、97b、97c)沿着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排列。第1喷出口96a、第1喷出口96b以及第1喷出口96c分别与第2喷出口97a、第2喷出口97b以及第2喷出口97c在中心轴线101的周向上排列。
99.如图5~图7中的变形例所示,设置于喷嘴91的喷出口的数量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设置于喷嘴91的喷出口的开口形状和排列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图5中的狭缝状的喷出口94也可以在中心轴线101的周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图7中的多个第1喷出口96和多个第2喷出口97a也可以以沿着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排列成锯齿状的方式排列。
100.参照图8,在本变形例中,喷嘴91具有多个喷出口98(98a、98b、98c)。多个喷出口98
(98a、98b、98c)沿着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排列。喷出口98a、喷出口98b以及喷出口98c按照所列举的顺序从中心轴线101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排列。
101.喷出口98a、喷出口98b以及喷出口98c具有互不相同的大小的开口。喷出口98b的开口面积比喷出口98a开口面积大,喷出口98c的开口面积比喷出口98b的开口面积大。
102.如图8中的变形例所示,设置于喷嘴91的喷出口也可以以互不相同的形态设置。例如,也可以是图8中的喷出口98b的开口面积比喷出口98a的开口面积小、喷出口98c的开口面积比喷出口98b的开口面积小的结构。也可以是图8中的喷出口98a、喷出口98b以及喷出口98c与过滤器81之间的距离互不相同的结构。
103.图9是表示将图2中的集雾器设置于机床的形态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参照图9,在本变形例中,集雾器31不是使用图1中的管道32与罩体21连接,而是与罩体21直接连接。
104.集雾器31与顶罩24连接。在顶罩24设置有开口部27。开口部27由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顶罩24的贯通孔构成。集雾器31以插入到开口部27的状态紧固于顶罩24。
105.集雾器31的一部分位于加工区域200内,集雾器31的剩余部分位于加工区域200的外部。开口部27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第3分隔壁部51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进气口34在加工区域200内开口。
106.开口部27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与第1分隔壁部41和第2分隔壁部46中任一个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开口部27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与第1内部空间110、第2内部空间120、第3内部空间130以及第4内部空间140中任一个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
10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由于过滤器81的清洗工序而排出来的含有切屑的冷却液不残留于集雾器31的壳体36内,而是返回机床100的加工区域200内。
108.此外,集雾器31的设置场所也可以是设置机床100的工厂等的地面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壳体36的轴向成为上下方向的纵置类型的集雾器31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壳体36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横置类型的集雾器。
109.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集雾器31的机床并不限于车床,也可以是加工中心、具有车削功能和铣削功能的组合机床、或者、可进行工件的附加加工(am(additive manufacturing)加工)和工件的去除加工(sm(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加工)的am/sm混合加工机等。
110.应该认为此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都是例示,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味和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111.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12.本发明例如适用于集雾器,该集雾器用于机床。
113.附图标记说明
114.11、工件主轴;12、刀架;21、罩体;22、第1侧罩;23、第2侧罩;24、顶罩;25、门部;26、27、开口部;28、操作面板;31、集雾器;32、管道;33、支承腿;34、进气口;36、壳体;37、排气口;41、第1分隔壁部;42、第1开口部;43、碰撞板;44、支承构件;46、第2分隔壁部;47、第2开口部;51、第3分隔壁部;52、第3开口部;61、马达;62、输出轴;63、联轴器;64、轴;71、风扇;72、整流风扇;72p、叶片;81、过滤器;82a、第1过滤器表面;82b、第2过滤器表面;86、框架部;
86h、连结部;86j、环部;86k、圆盘部;87、过滤器主体部;91、喷嘴;93、93a、93b、93c、94、95、98、98a、98b、98c、喷出口;96、96a、96b、96c、第1喷出口;97、97a、97b、97c、第2喷出口;100、机床;101、中心轴线;110、第1内部空间;120、第2内部空间;130、第3内部空间;140、第4内部空间;200、加工区域;210、旋转中心轴线;220、回转中心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