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3785发布日期:2021-11-25 09:4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胶涂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一种能够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因其在换热过程中不会产生化学反应,且物质的量几乎没有损耗,所以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行业,也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器和热水器等设备。
3.空调器和热水器等设备的换热器主要包括平行间隔开且顺序连通的导流管,其在装配时需要在导流管上涂覆散热胶作为导热介质,用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目前主要采用操作人员手持胶枪的方式涂覆散热胶,但是这种方式的涂覆过程的操作难度大,散热胶涂覆厚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差,经常出现散热胶涂覆不均匀的情况,对换热器的散热效率有不好的影响,而且在涂覆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散热胶的损耗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用以解决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过程操作难度大的问题,这不仅可以降低涂覆过程的操作难度,提高散热胶涂覆厚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还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涂覆效率,减少散热胶的损耗量。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平行间隔开且顺序连通的导流管,所述装置包括:承载台,具有用于承载所述换热器的台面;印板部件,能够平行地覆盖在所述换热器上,并具有平行间隔开的多个网孔条纹;刮板部件,能够在所述印板部件的上表面上滑动,以将放置在所述印板部件上的所述散热胶挤入所述印板部件的多个所述网孔条纹中并涂覆在与所述网孔条纹相对应的所述换热器的导流管上。
6.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铰接组件及通过所述铰接组件铰接在所述承载台上的且能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翻转的翻转框架,所述翻转框架被构造成当其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与所述台面相互平行并促使装在所述翻转框架上的所述印板部件平行地覆盖在所述换热器上,而当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印板部件与所述换热器脱离并与所述台面共同限定出一定夹角。
7.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框架包括与所述铰接组件相连的连接侧及与所述连接侧相对的自由侧,所述装置还包括防落部件和/或锁定部件,其中所述防落部件设在所述翻转框架的连接侧上且能将所述翻转框架保持在所述第二工位上,所述锁定部件设在所述翻转框架的自由侧上且能将所述翻转框架暂时锁定在所述第一工位上。
8.进一步地,所述防落部件包括配重物和/或弹簧,其中所述配重物与所述翻转框架
固定相连,而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翻转框架和承载台上。
9.进一步地,所述锁定部件包括设在所述翻转框架和承载台的中一个上的公锁扣,以及设在所述翻转框架和承载台中的另一个上的且能与所述公锁扣配合的母锁扣。
10.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25
°
~35
°

11.进一步地,所述印板部件包括承载框架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框架上且带有所述网孔条纹的丝网,所述刮板部件构造成能够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内,且所述刮板部件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丝网的距离最远的两个所述网孔条纹的外侧边线的间距。
12.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包括沿着所述网孔条纹的延伸方向设在所述翻转框架上的线性导轨、垂直设在所述线性导轨上且能相对于所述翻转框架进行滑动的活动梁,以及将所述刮板部件平行地连接在所述活动梁上的连接组件。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由至少一个升降机构组成。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和刮板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刮板部件通过对应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活动梁上并彼此平行。
15.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活动梁相连的拉手,所述拉手沿着平行于所述翻转框架的方向并朝向所述翻转框架的自由侧延伸。
16.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承载台上的且处于所述承载台的下方的至少三个行走轮。
17.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承载台的台面上的且用于装卡所述换热器的夹具。
1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所述散热胶为散热硅胶或导热硅脂。
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操作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时,只需将印板部件平行地覆盖在放置于承载台上的换热器上,并推动或拉动刮板部件,迫使其在印板部件的上表面上移动,即可将放置在印板部件上的散热胶挤入印板部件的多个网孔条纹中并涂覆在与网孔条纹相对应的换热器的导流管上。与现有的操作人员手持胶枪在散热器上涂覆散热胶相比,该装置在换热器上涂覆散热胶时所需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该装置能够同时在多个导流管上涂覆散热胶,这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刮板部件和印板部件相配合的方式涂覆散热胶还可以提高散热胶涂覆厚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不仅如此,由于印板部件上只有网孔条纹能够允许散热胶通过,这还可以防止散热胶被从印板部件的其他位置挤出而散落到承载台的台面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此可以减少涂覆过程中散热胶的损耗量。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可以解决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过程操作难度大的问题,这不仅可以降低涂覆过程的操作难度,提高散热胶涂覆厚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还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涂覆效率,减少散热胶的损耗量。此外,该装置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0.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23.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100,该换热器包括平行间隔开且顺序连通的导流管。其中,换热器优选为微通道换热器,而散热胶优选为散热硅胶或导热硅脂。该装置100包括具有用于承载换热器的台面11的承载台1、能够平行地覆盖在换热器上的印板部件2和能够在印板部件2的上表面上滑动的刮板部件3。其中,印板部件2上具有平行间隔开的多个网孔条纹21,其中每个网孔条纹21都是由若干密集的孔所组成的条形结构。刮板部件3能够将放置在印板部件2上的散热胶挤入印板部件2的多个网孔条纹21中并涂覆在与网孔条纹21相对应的换热器的导流管上。
26.由上述可知,操作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100时,只需将印板部件2平行地覆盖在放置于承载台1上的换热器上,并推动或拉动刮板部件3,迫使其在印板部件2的上表面上移动,即可将放置在印板部件2上的散热胶挤入印板部件2的多个网孔条纹21中并涂覆在与网孔条纹21相对应的换热器的导流管上。与现有的操作人员手持胶枪在散热器上涂覆散热胶相比,该装置100在换热器上涂覆散热胶时所需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该装置100能够同时在多个导流管上涂覆散热胶,这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刮板部件3和印板部件2相配合的方式涂覆散热胶还可以提高散热胶涂覆厚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不仅如此,由于印板部件2上只有网孔条纹21能够允许散热胶通过,这还可以防止散热胶被从印板部件2的其他位置挤出而散落到承载台1的台面11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此可以减少涂覆过程中散热胶的损耗量。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100可以解决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过程操作难度大的问题,这不仅可以降低涂覆过程的操作难度,提高散热胶涂覆厚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还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涂覆效率,减少散热胶的损耗量。此外,该装置100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27.在本实施例中,装置100还包括铰接组件4及通过铰接组件4铰接在承载台1上的且能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翻转的翻转框架5。翻转框架5被构造成当其处于第一工位时,与台面11相互平行并促使装在翻转框架5上的印板部件2平行地覆盖在换热器上;而当其处于第二工位时,印板部件2与换热器脱离并与台面11共同限定出一定夹角。通过设置能够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翻转的翻转框架5,能够使得装在该翻转框架5上的印板部件2可以快速地覆盖在换热器上,或者快速地脱离换热器,由此可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地更换换热器,进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中,夹角可优选为25
°
~35
°
,由此可以在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更换换热器的前提下,减少操作人员在驱动翻转框架5时的所需行程,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8.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框架5包括与铰接组件4相连的连接侧5a及与连接侧5a相对的自由侧5b。装置100还包括防落部件61和/或锁定部件62,即该装置100仅包括防落部件61,或者该装置100仅包括锁定部件62,再或者该装置100同时包括防落部件61和锁定部件62。
其中,防落部件61设在翻转框架5的连接侧5a上且能将翻转框架5保持在第二工位上,这能够防止翻转框架5在操作人员更换换热器时突然落下砸伤操作人员。锁定部件62设在翻转框架5的自由侧5b上且能将翻转框架5暂时锁定在第一工位上,这能够防止翻转框架5在操作人员涂覆散热胶时出现运动并影响涂覆质量。
29.在本实施例中,防落部件61包括配重物和/或弹簧,即防落部件61仅包括配重物,或者防落部件61仅包括弹簧,再或者防落部件61同时包括配重物和弹簧。当防落部件61选为配重物时,将其与翻转框架5固定相连,且配重物的重量优选为大于或等于翻转框架5的重量,由此可以通过配重物的重力迫使翻转框架5保持在第二工位。当防落部件61选为弹簧时,将其两端分别连接在翻转框架5和承载台1上,且弹簧可优选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或扭转弹簧,由此可以通过弹簧自身的弹性力迫使翻转框架5保持在第二工位。需要说明的是,防落部件61除了上述两种结构外,还可选为支杆,其一端与翻转框架5铰接,另一端能够抵靠在承载台1上。
30.在本实施例中,锁定部件62包括设在翻转框架5和承载台1中的一个上的公锁扣及设在翻转框架5和承载台1中的另一个上的且能与公锁扣配合的母锁扣。具体来说,当将公锁扣设在翻转框架5上时,则将母锁扣设在承载台1上;当将母锁扣设在翻转框架5上时,则将公锁扣设在承载台1上。需要说明的是,锁定部件62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只要其能够将翻转框架5暂时锁定在第一工位上即可。
31.在本实施例中,印板部件2包括承载框架22及安装在承载框架22上且带有各个网孔条纹21的丝网23,采用承载框架22与丝网23相配合结构的印板部件2能够方便其与翻转框架5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结构尺寸的换热器对印板部件2进行更换,由此可以增加该装置100的适应范围。同时,刮板部件3构造成能够放置在承载框架22内,且刮板部件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丝网23的距离最远的两个网孔条纹21的外侧边线的间距,这能够保证刮板部件3在印板部件2的丝网23的上表面上移动时,能够散热胶挤入全部网孔条纹21中并涂覆在与网孔条纹21相对应的导流管上,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2.在本实施例中,装置100包括沿着网孔条纹21的延伸方向设在翻转框架5上的线性导轨51、垂直设在线性导轨51上且能相对于翻转框架5进行滑动的活动梁52,以及将刮板部件3平行地连接在活动梁52上的连接组件53。上述结构使得该装置100在换热器上涂覆散热胶时所需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将刮板部件3平行地连接在活动梁52上,还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散热胶涂覆厚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3优选由至少一个升降机构531组成,这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根据设计和生产需求调整刮板部件3与印板部件2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涂覆的散热胶的厚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增加该装置100的适用性,并且升降机构531还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刮板部件3进行更换,这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加该装置100的适用性。优选地,连接组件53和刮板部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刮板部件3通过对应连接组件53连接在活动梁52上并彼此平行,采用两个平行的刮板部件3同时涂覆的方式能够保证散热胶的涂覆效果,防止出现有的位置被漏涂的情况。升降机构531可选为丝杠组件、液压缸、气压缸或其他等。连接组件53除了可选为升降机构531之外,也可以选为由连接杆及螺栓组成的结构,其中螺栓用于连接
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刮板部件3和活动梁52上。
34.在本实施例中,装置100还包括与活动梁52相连的拉手7,拉手7沿着平行于翻转框架5的方向并朝向翻转框架5的自由侧5b延伸,这使得操作人员在涂覆散热胶时不需要走动也能够完成涂覆过程,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5.在本实施例中,装置100还包括设在承载台1上的且处于承载台1的下方的至少三个行走轮8,这使得该装置100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被移动到任何位置,以减少因搬运换热器所消耗的时间,由此不仅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36.在本实施例中,装置100还包括设在承载台1的台面11上的且用于装卡换热器的夹具9,这可以将换热器固定在承载台1的台面11上,防止换热器在覆盖印板部件2时产生移动,从而导致导流管无法与网孔条纹21相对应,进而对散热胶的涂覆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还可以避免对散热胶造成浪费。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装置100可以解决将散热胶涂覆在换热器上的过程操作难度大的问题,这不仅可以降低涂覆过程的操作难度,提高散热胶涂覆厚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还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涂覆效率,减少散热胶的损耗量。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