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泥处理系统及其吸渣浮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0908发布日期:2022-03-09 13:5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漆泥处理系统及其吸渣浮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涂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渣浮子,用于汽车涂装车间喷漆室漆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涂装车间喷漆室漆泥处理系统中,存在出渣量少,大量漆泥沉积在循环水槽底部或在浮子泵周围悬浮,容易造成循环水泵或浮子泵堵塞,导致水泵电机烧掉。漆泥处理系统运行不稳定,需要2个左右清理一次循环水槽,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水处理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运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漆泥处理系统,还提供一种漆泥处理系统的吸渣浮子,以解决减少漆渣的悬浮堵泵和漆渣沉积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漆泥处理系统,由吸渣浮子1、离心泵2、刮渣板3、上浮槽4、接渣小车5、主循环泵6、主循环槽7和喷漆室8构成;
6.所述主循环槽7上设有喷漆室回水口,其通过管路连接喷漆室8相连,主循环槽7内设置吸渣浮子1;所述主循环泵6和离心泵2均设置于主循环槽7外部,主循环泵6通过管线分别与主循环槽7和喷液室8的供水口相连,主循环泵6将主循环槽7内的循环水送至喷漆室8,离心泵2与吸渣浮子1相连;所述上浮槽4与离心泵2相连,主循环槽7中漆渣经过吸渣浮子1由离心泵2输送至上浮槽4;所述上浮槽4内设有用于刮漆渣的刮渣板3,上浮槽4设有与主循环槽7管路连接的溢流口,除渣后的循环水通过溢流口回到主循环槽7内。
7.进一步地,所述喷漆室回水口设置在主循环槽7一侧侧壁上。
8.进一步地,所述喷漆室8下部设有文氏水槽。
9.进一步地,所述离心泵2设置在主循环槽7外,其通过管路11与吸渣浮子1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浮槽4下部设有用于接收漆渣的接渣小车5。
11.一种吸渣浮子,设置在主循环槽7内,由管路11、多个浮箱12、多个配重块安装座13和多组配重块14组成;所述管路11上连接多个浮箱12,每个浮箱12上安装一组配重块安装座13,其上装有两组配重块14;主循环槽7内的循环水能够从两组配重块14之间流进吸渣浮子1的管路11内。
12.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安装座13由不锈钢板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吸渣浮子,其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价格便宜,减少了漆渣的悬浮堵泵和漆渣沉积,有效减少了水的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漆泥处理系统示意图;
17.图2吸渣浮子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吸渣浮子2.离心水泵3.刮渣板4.上浮槽5.接渣小车6.主循环泵7.主循环槽8.喷漆室11.管路12.浮箱13.配重块安装座14.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如图1所示,一种漆泥处理系统,由吸渣浮子1、离心泵2、刮渣板3、上浮槽4、接渣小车5、主循环泵6、主循环槽7和喷漆室8构成。
22.所述主循环槽7一侧侧壁上设有喷漆室回水口,其通过管路连接喷漆室8相连;所述主循环泵6和离心泵2均设置于主循环槽7外部,主循环泵6通过管线分别与主循环槽7和喷液室8的供水口相连,主循环泵6将主循环槽7的循环水送至喷漆室8下部文氏水槽中。循环水在雾化后与漆雾充分混合,从而使空气中的漆雾被粘附到循环水中,漆雾和循环水回流到主循环槽7中。由于循环水中加入化学试剂,在化学药剂的作用下,主循环槽7中漆渣上浮在水表面。
23.所述离心泵2放置在主循环槽7外,吸渣浮子1与离心泵2通过管路11相连,主循环槽7中漆渣经过吸渣浮子1由离心泵2输送至上浮槽4。
24.所述上浮槽4内设置有刮渣板3,刮渣板3将上浮槽4内的漆渣刮到上浮槽4下发的接渣小车5内,经过除渣后的循环水通过上浮槽4的溢流口回到主循环槽7内。
25.所述吸渣浮子1主要由管路11、多个浮箱12、多组配重块安装座13和多组配重块14组成。所述管路11上连接多个浮箱12,每个浮箱12上安装一组配重块安装座13,其上装有两组配重块14。所述配重块安装座13由不锈钢板制成。
26.含有漆渣的槽液对吸渣浮子1的配重块14下不锈钢板两侧冲击,由于不锈钢板两侧的面积不同,面积大的一侧受力大于面积小的一侧。由于受力差将导致吸渣浮子1旋转,此处的水产生旋涡,槽液将从吸渣浮子1没有配重块14的地方(两组配重块14之间)流进吸渣浮子1的管路11内。
27.在管路11中加入化学药剂,上浮槽4中漆渣全部上浮,经过刮渣板3的作用下被刮入上浮槽4下部的接渣小车5中,上浮槽4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主循环槽7中。
28.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漆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吸渣浮子(1)、离心泵(2)、刮渣板(3)、上浮槽(4)、接渣小车(5)、主循环泵(6)、主循环槽(7)和喷漆室(8)构成;所述主循环槽(7)上设有喷漆室回水口,其通过管路连接喷漆室(8)相连,主循环槽(7)内设置吸渣浮子(1);所述主循环泵(6)和离心泵(2)均设置于主循环槽(7)外部,主循环泵(6)通过管线分别与主循环槽(7)和喷漆室(8)的供水口相连,主循环泵(6)将主循环槽(7)内的循环水送至喷漆室(8),离心泵(2)与吸渣浮子(1)相连;所述上浮槽(4)与离心泵(2)相连,主循环槽(7)中漆渣经过吸渣浮子(1)由离心泵(2)输送至上浮槽(4);所述上浮槽(4)内设有用于刮漆渣的刮渣板(3),上浮槽(4)设有与主循环槽(7)管路连接的溢流口,除渣后的循环水通过溢流口回到主循环槽(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回水口设置在主循环槽(7)一侧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8)下部设有文氏水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泵(2)设置在主循环槽(7)外,其通过管路(11)与吸渣浮子(1)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槽(4)下部设有用于接收漆渣的接渣小车(5)。6.一种吸渣浮子,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主循环槽(7)内,由管路(11)、多个浮箱(12)、多个配重块安装座(13)和多组配重块(14)组成;所述管路(11)上连接多个浮箱(12),每个浮箱(12)上安装一组配重块安装座(13),其上装有两组配重块(14);主循环槽(7)内的循环水能够从两组配重块(14)之间流进吸渣浮子(1)的管路(11)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渣浮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安装座(13)由不锈钢板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漆泥处理系统及其吸渣浮子,处理系统由吸渣浮子、离心泵、刮渣板、上浮槽、接渣小车、主循环泵、主循环槽和喷漆室构成,主循环槽内设置吸渣浮子,主循环泵将主循环槽内的循环水送至喷漆室,离心泵与吸渣浮子相连,主循环槽中漆渣经过吸渣浮子由离心泵输送至上浮槽,上浮槽内设有用于刮漆渣的刮渣板,上浮槽设有与主循环槽管路连接的溢流口,除渣后的循环水通过溢流口回到主循环槽内;吸渣浮子设置在主循环槽内,由管路、多个浮箱、多个配重块安装座和多组配重块组成。本实用新型漆泥处理系统及其吸渣浮子,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价格便宜,减少了漆渣的悬浮堵泵和漆渣沉积,有效减少了水的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排的目的。排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权 李伟 陈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4
技术公布日:2022/3/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