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13245发布日期:2022-11-25 16:0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四氯化钛(ticl4)是生产海绵钛和钛白粉的重要原料,其主要生产方法是将富钛料和石油焦按配比投入氯化炉中和氯气发生氯化反应生成四氯化钛气体,在四氯化钛被收集后,会剩下四氯化钛尾气(成分包括co2、co、n2、ticl4、sicl4、hcl、cl2、富钛料、石油焦)亟待处理。
3.目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方法为:采用喷淋法依次对待处理尾气进行酸洗和碱洗,余下尾气通过烟囱排放。然而,由于四氯化钛尾气中杂质成分较多,前述方法无法实现尾气的充分处理,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下,排放不达标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喷淋洗脱下来的含固废液因缺乏合理的处理措施,料液循环中容易造成系统堵塞,会对整个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一级处理单元、二级处理单元、三级处理单元、四级处理单元、五级处理单元;四氯化钛尾气自外界延伸通向一级处理单元,一级处理单元和四级处理单元的固废出口通向废渣处理单元。
5.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级处理单元包括洗涤塔一、循环槽一、循环泵一和换热器一;四氯化钛尾气通过气体入口一通向洗涤塔一中,洗涤塔一的循环液出口一、循环液入口一分别与循环槽一的循环入口一、换热器一的循环出口一相连通,循环泵一设置于循环槽一和换热器一之间;循环泵一和换热器一之间的管道还与废渣处理单元相连通。
6.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级处理单元包括洗涤塔二、循环槽二、循环泵二和换热器二;所述洗涤塔二的气体入口二、循环液出口二、循环液入口二分别与洗涤塔一的气体出口一、循环槽二的循环入口二、换热器二的循环出口二相连通;循环泵二设置于循环槽二和换热器二之间。
7.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级处理单元包括洗涤塔三、循环槽三、循环泵三;洗涤塔三的气体入口三、循环液出口三、循环液入口三分别与洗涤塔二的气体出口二、循环槽三的循环入口三、循环泵三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三的入口端与循环槽三的循环出口三相连通;循环出口三还与循环泵二的入口端。
8.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级处理单元包括洗涤塔四、循环槽四、循环泵四;洗涤塔四的气体入口四、循环液出口四、循环液入口四分别与洗涤塔三的气体出口三、循环槽四的循环入口四、循环泵四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四的入口端与循环槽四的循环出口四相连通;循环出口四还通向废渣处理单元。
9.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五级处理单元包括洗涤塔五、循环槽五、循环泵五;洗涤塔五的气体入口五、循环液出口五、循环液入口五分别与洗涤塔四的气体出口四、循环槽五的循环入口五、循环泵五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五的入口端与循环槽五的循环出口五相连通,循环出口五还与循环泵四的入口端,洗涤塔五的气体出口五通向大气。
10.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各相连的管路上设有阀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能够分级对尾气中的各成分进行充分处理,系统运行平稳顺畅,尾气处理结果满足《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能得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4.参阅附图1,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包括一级处理单元10、二级处理单元20、三级处理单元30、四级处理单元40、五级处理单元50和废渣处理单元60;
15.所述一级处理单元10包括洗涤塔一11、循环槽一12、循环泵一13和换热器一14;四氯化钛尾气通过气体入口一111通向洗涤塔一11中,洗涤塔一11的循环液出口一112、循环液入口一113分别与循环槽一12的循环入口一121、换热器一14的循环出口一141相连通,循环泵一13设置于循环槽一12和换热器一14之间;循环泵一13和换热器一14之间的管道还与废渣处理单元60相连通;
16.所述二级处理单元20包括洗涤塔二21、循环槽二22、循环泵二23和换热器二24;所述洗涤塔二21的气体入口二211、循环液出口二212、循环液入口二213分别与洗涤塔一11的气体出口一114、循环槽二22的循环入口二221、换热器二24的循环出口二241相连通;循环泵二23设置于循环槽二22和换热器二24之间;
17.所述三级处理单元30包括洗涤塔三31、循环槽三32、循环泵三33;洗涤塔三31的气体入口三311、循环液出口三312、循环液入口三313分别与洗涤塔二21的气体出口二214、循环槽三32的循环入口三321、循环泵三33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三33的入口端与循环槽三32的循环出口三322相连通;循环出口三322还与循环泵二23的入口端;
18.所述四级处理单元40包括洗涤塔四41、循环槽四42、循环泵四43;洗涤塔四41的气体入口四411、循环液出口四412、循环液入口四413分别与洗涤塔三31的气体出口三314、循环槽四42的循环入口四421、循环泵四43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四43的入口端与循环槽四42的循环出口四422相连通;循环出口四422还通向废渣处理单元60;
19.所述五级处理单元50包括洗涤塔五51、循环槽五52、循环泵五53;洗涤塔五51的气体入口五511、循环液出口五512、循环液入口五513分别与洗涤塔四41的气体出口四414、循环槽五52的循环入口五521、循环泵五53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五53的入口端与循环槽五52的循环出口五522相连通,循环出口五522还与循环泵四43的入口端,洗涤塔五51的气体出口五514通向大气。
20.各相连管路上设有阀门(图未示出)。
21.废渣处理单元60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池、沉降池和板框压滤机,所得滤液经过多效蒸发器处理生成副产品盐外售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一级处理单元(10)、二级处理单元(20)、三级处理单元(30)、四级处理单元(40)、五级处理单元(50);四氯化钛尾气自外界延伸通向一级处理单元(10),一级处理单元(10)和四级处理单元(40)的固废出口通向废渣处理单元(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处理单元(10)包括洗涤塔一(11)、循环槽一(12)、循环泵一(13)和换热器一(14);四氯化钛尾气通过气体入口一(111)通向洗涤塔一(11)中,洗涤塔一(11)的循环液出口一(112)、循环液入口一(113)分别与循环槽一(12)的循环入口一(121)、换热器一(14)的循环出口一(141)相连通,循环泵一(13)设置于循环槽一(12)和换热器一(14)之间;循环泵一(13)和换热器一(14)之间的管道还与废渣处理单元(60)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处理单元(20)包括洗涤塔二(21)、循环槽二(22)、循环泵二(23)和换热器二(24);所述洗涤塔二(21)的气体入口二(211)、循环液出口二(212)、循环液入口二(213)分别与洗涤塔一(11)的气体出口一(114)、循环槽二(22)的循环入口二(221)、换热器二(24)的循环出口二(241)相连通;循环泵二(23)设置于循环槽二(22)和换热器二(2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处理单元(30)包括洗涤塔三(31)、循环槽三(32)、循环泵三(33);洗涤塔三(31)的气体入口三(311)、循环液出口三(312)、循环液入口三(313)分别与洗涤塔二(21)的气体出口二(214)、循环槽三(32)的循环入口三(321)、循环泵三(33)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三(33)的入口端与循环槽三(32)的循环出口三(322)相连通;循环出口三(322)还与循环泵二(23)的入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处理单元(40)包括洗涤塔四(41)、循环槽四(42)、循环泵四(43);洗涤塔四(41)的气体入口四(411)、循环液出口四(412)、循环液入口四(413)分别与洗涤塔三(31)的气体出口三(314)、循环槽四(42)的循环入口四(421)、循环泵四(43)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四(43)的入口端与循环槽四(42)的循环出口四(422)相连通;循环出口四(422)还通向废渣处理单元(6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级处理单元(50)包括洗涤塔五(51)、循环槽五(52)、循环泵五(53);洗涤塔五(51)的气体入口五(511)、循环液出口五(512)、循环液入口五(513)分别与洗涤塔四(41)的气体出口四(414)、循环槽五(52)的循环入口五(521)、循环泵五(53)的出口端相连通,循环泵五(53)的入口端与循环槽五(52)的循环出口五(522)相连通,循环出口五(522)还与循环泵四(43)的入口端,洗涤塔五(51)的气体出口五(514)通向大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五级处理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四氯化钛尾气的处理系统,能够分级对尾气中的各成分进行充分处理,系统运行平稳顺畅,尾气处理结果满足《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能得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好。益好。益好。


技术研发人员:杨雄武 齐霁 王永和 成文江 饶华进 孙德育 杜严 杨英 李松 王成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蚌埠中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9
技术公布日:2022/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