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1979发布日期:2023-02-04 00:4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喷雾降尘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


背景技术:

2.雾化喷嘴是一种能够将液体雾化喷出,而均匀悬浮于空气中的一种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内部压力,将内部的液体挤压进入喷嘴中,喷嘴内部结构不同,高速流动的液体撞击到内部结构上,破碎产生雾化颗粒,并通过喷嘴出口喷出。
3.喷雾降尘是煤矿井下最常用的降尘方法,雾化喷嘴是喷雾降尘系统雾化过程的关键部件,其雾化性能直接影响到实际的降尘效率;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雾化喷嘴存在着雾化效果并不能满足某些生产工况,其粉尘降尘效率并不理想,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也因此导致耗水量增加。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耗水量小、抗风性强、耐用性好,且能够有效解决煤矿井下降尘效率低且导致粉尘浓度高的问题的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包括喷嘴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嘴主体内的喷嘴尾柱、旋流芯和滤网;所述喷嘴主体内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六面体流道、细长流道和旋流腔,所述六面体流道开设于所述喷嘴主体的前端,所述旋流腔开设于所述喷嘴主体的后端,且所述六面体流道和所述旋流腔通过所述细长流道连通;
8.所述旋流芯设置于所述旋流腔内部靠近所述细长流道的一端;所述喷嘴尾柱设置于所述旋流腔的另一端,且贴近所述旋流芯设置;所述滤网包覆所述喷嘴尾柱,且其一部分卡入所述旋流腔与所述喷嘴尾柱之间。
9.优选地,所述旋流腔与所述细长流道之间设有支撑台,所述旋流芯与所述支撑台接触配合,既能使旋流芯有旋转空间,又可以支撑旋流芯的旋转。
10.优选地,所述旋流芯设置为圆柱体形状的反对称结构;所述旋流芯上设有多个矩形口,其后端设为支架,前端设为分流板,中部设为圆柱体外壳;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台接触;所述圆柱体外壳与所述旋流腔的内壁面同轴设置;所述分流板部分置于所述喷嘴尾柱的内部。
11.优选地,所述支架设置为锥体结构。
12.优选地,所述喷嘴尾柱内部开设有进水通道,且所述进水通道远离所述旋流芯的端口设置为进水端口;所述分流板部分置于所述进水通道内。
13.优选地,所述滤网设置为网状结构,且其包覆所述喷嘴尾柱的外壁及所述进水端口,用于将所述喷嘴尾柱固定于所述旋流腔的内壁上以及起到过滤流入的水质的作用。
14.优选地,所述矩形口设置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旋流芯上。
15.优选地,所述喷嘴主体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设置,使得流通的水首先经过滤网,能够对水质进行过滤;然后过滤后的水通过喷嘴尾柱,进入喷嘴主体的旋流腔,水会由旋流芯上对称分布的2个矩形口继续前进;在水的作用下,旋流芯会产生旋转,加速水通过并加强水之间的碰撞,产生旋流现象,且水在通过旋流芯时,也会促使旋流芯在旋流腔内发生旋转,从而增加旋流现象;水在旋流腔后端混合,然后通过细长流道流至六面体流道,流道增大,水与六面体流道内壁发生碰撞,形成水雾喷射到空气中。本发明该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耗水量小、旋流效果明显、雾化能力强、抗风性强、耐用性好,可有效解决煤矿井下粉尘浓度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喷嘴壳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喷嘴尾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旋流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6中:1、喷嘴主体;11、六面体流道;12、细长流道;13、旋流腔;14、支撑台;15、外螺纹;2、喷嘴尾柱;21、进水通道;3、旋流芯;31、分流板;32、圆柱体外壳;33、矩形口;34、支架;4、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
27.参照图1-6所示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包括喷嘴主体1,以及设置在喷嘴主体1内的喷嘴尾柱2、旋流芯3和滤网4;喷嘴主体1内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六面体流道11、细长流道12和旋流腔13,六面体流道11开设于喷嘴主体1的前端,旋流腔13开设于喷嘴主体1的后端,且六面体流道11和旋流腔13通过细长流道12连通,旋流腔13与细长流道12之间设有支撑台14;旋流芯3设置于旋流腔13内部靠近细长流道12的一端;喷嘴尾柱2设置于旋流腔13的另一端,且贴近旋流芯3设置;滤网4包覆喷嘴尾柱2,且其一部分卡入旋流腔13与喷嘴尾柱2之间。旋流芯3设置为圆柱体形状的反对称结构;旋流芯3上设有2个矩形口33,其后端设为支架34,前端设为分流板31,中部设为圆柱体外壳32;支架34与支撑台14接触;圆柱体外壳32与旋流腔13的内壁面同轴设置;分流板31部分置于喷嘴尾柱2的内部。
2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或可选方式,支架34设置为锥体结构。
2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或可选方式,喷嘴尾柱2内部开设有进水通道21,且进水通道21远离旋流芯3的端口设置为进水端口;分流板31部分置于进水通道21内。
3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或可选方式,滤网4设置为网状结构,且其包覆喷嘴尾柱2的外壁及进水端口,用于将喷嘴尾柱2固定于旋流腔13的内壁上以及起到过滤流入的水质的作用。
3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或可选方式,喷嘴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5。
32.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喷嘴主体1通过外螺纹15与设备固定,一定压力的水通过滤网4流入喷嘴尾柱2的进水通道21,然后进入旋流腔13的水开始与旋流芯3接触,通过矩形口33的水开始第一次碰撞,产生旋流现象,水流过旋流芯3,也会促使旋流芯3在旋流腔13发生旋转,增加旋流现象,混合后的水通过细长流道12进入六面体流道11,由于流道截面面积变大,水会与六面体流道11内壁碰撞,这是水的第二次破碎,产生水雾,喷射到空气中。该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耗水量小、旋流效果明显、雾化能力强、抗风性强、耐用性好,可有效解决煤矿井下粉尘浓度高的问题。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包括喷嘴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嘴主体(1)内的喷嘴尾柱(2)、旋流芯(3)和滤网(4);所述喷嘴主体(1)内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六面体流道(11)、细长流道(12)和旋流腔(13),所述六面体流道(11)开设于所述喷嘴主体(1)的前端,所述旋流腔(13)开设于所述喷嘴主体(1)的后端,且所述六面体流道(11)和所述旋流腔(13)通过所述细长流道(12)连通;所述旋流芯(3)设置于所述旋流腔(13)内部靠近所述细长流道(12)的一端;所述喷嘴尾柱(2)设置于所述旋流腔(13)的另一端,且贴近所述旋流芯(3)设置;所述滤网(4)包覆所述喷嘴尾柱(2),且其一部分卡入所述旋流腔(13)与所述喷嘴尾柱(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腔(13)与所述细长流道(12)之间设有支撑台(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芯(3)设置为圆柱体形状的反对称结构;所述旋流芯(3)上设有多个矩形口(33),其后端设为支架(34),前端设为分流板(31),中部设为圆柱体外壳(32);所述支架(34)与所述支撑台(14)接触;所述圆柱体外壳(32)与所述旋流腔(13)的内壁面同轴设置;所述分流板(31)部分置于所述喷嘴尾柱(2)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4)设置为锥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尾柱(2)内部开设有进水通道(21),且所述进水通道(21)远离所述旋流芯(3)的端口设置为进水端口;所述分流板(31)部分置于所述进水通道(2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设置为网状结构,且其包覆所述喷嘴尾柱(2)的外壁及所述进水端口,用于将所述喷嘴尾柱(2)固定于所述旋流腔(13)的内壁上以及起到过滤流入的水质的作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包括喷嘴主体,以及设置在喷嘴主体内的喷嘴尾柱、旋流芯和滤网;喷嘴主体内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六面体流道、细长流道和旋流腔,六面体流道开设于喷嘴主体的前端,旋流腔开设于喷嘴主体的后端,且六面体流道和旋流腔通过细长流道连通,旋流腔与细长流道之间设有支撑台;旋流芯设置于旋流腔内部靠近细长流道的一端;喷嘴尾柱设置于旋流腔的另一端,且贴近旋流芯设置;滤网包覆喷嘴尾柱,且其一部分卡入旋流腔与喷嘴尾柱之间。本发明该新型内旋流雾化喷嘴耗水量小、旋流效果明显、雾化能力强、抗风性强、耐用性好,可有效解决煤矿井下粉尘浓度高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华 陆育 崔储斌 王德俊 张星叶 满孝雷 江丙友 唐明云 胡祖祥 邱进伟 周亮 林汉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崇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