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8500发布日期:2022-07-08 21:3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油田开发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若将污水直接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且浪费水资源,且污水中的杂质会造成油管线的堵塞,因此需要相应的油井污水过滤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
3.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11935929u)公开了一种油田开发用油井污水过滤装置,包括固定筒、进水管和底座,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圈,所述过滤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固定筒的右端,且固定筒的左端连接有出泥管,所述底座位于固定筒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箱,且过滤箱的正上方设置有导水槽,所述过滤箱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除杂口,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所述固定圈的右端外表面焊接连接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上方连接有连接盘。然而该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点,当掺杂有污泥的污水进入滤筒的内部时通过刮板对内部沉积下来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很容易造成漏水口堵塞,影响后面的排水,同时仅仅依靠这个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较差,为此提出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处理管道,所述处理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两内侧壁靠上端处,所述壳体的前侧壁中心靠上端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壳体的前侧壁,且端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绞龙,所述旋转绞龙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后内侧壁上,所述处理管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漏孔,所述壳体的两内侧壁靠下端处分别设置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壁分别配合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的内部,所述框架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槽和两个第二连接槽,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上端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两端分别配合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的两内侧壁上。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处理管道靠后端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板,所述排污板的一端贯穿壳体的侧壁。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壳体的一侧壁靠前端上侧处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一端依次贯穿
壳体的侧壁与处理管道的侧壁,且端部固定连接在处理管道的侧壁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旋转绞龙的旋转叶片上设置有毛刷。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框架的一端贯穿壳体的一内侧壁,且所述框架的一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把手。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四个支柱,四个所述支柱的上端呈矩形阵列式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下端面上。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壳体的下内壁靠前侧处设置有斜板。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壳体的后侧壁靠一侧下端处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前端贯穿壳体的后侧壁。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壁中心靠上端处分别设置有提手。
2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设置对比,通过在旋转绞龙的侧壁撒花姑娘设置有毛刷,在旋转使通过毛刷来对处理管道下端面上的漏孔进行清理,有效的防止污泥对漏孔造成堵塞。
2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设置对比,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抽拉式的框架,同时在框架上设置有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使过滤效果更佳,同时在第一过滤板的上端设置有刮板,当第一过滤板上的淤泥过多时可通过将框架从壳体的内部抽出,通过滑动刮板来清理第一过滤板上的淤泥,清理完成后可将第一过滤板从框架上取下,再对第二过滤板进行清理,提高过滤效果,同时方便对内部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的轴测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的正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的左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框架的俯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框架的正视图。
30.图例说明:
31.1、壳体;2、提手;3、电机;4、支柱;5、进水管道;6、处理管道;7、旋转绞龙;8、漏孔;9、斜板;10、排水管;11、滑槽;12、排污口;13、毛刷;14、排污板;15、把手;16、滑块;17、框架;18、刮板;19、第一过滤板;20、第二过滤板;21、第一连接槽;22、第二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处理管道6,处理管道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两内侧壁靠上端处,处理管道6靠后端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12,排污口12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板14,排污板14的一端贯穿壳体1的侧壁,排污板14整体呈倾斜状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一侧壁上,壳体1的前侧壁中心靠上端处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壳体1的前侧壁,且端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绞龙7,旋转绞龙7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后内侧壁上,旋转绞龙7的旋转叶片上设置有毛刷13,处理管道6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漏孔8,通过电机3带动处理管道6内部的旋转绞龙7转动,利用旋转绞龙7侧壁上的毛刷13与处理管道6下端面上的漏孔8配合可以使污水中的碎石与污水分离,同时毛刷13可以有效的防止漏孔8被淤泥造成堵塞。
35.壳体1的两内侧壁靠下端处分别设置有滑槽11,两个滑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框架17,框架17的一端贯穿壳体1的一内侧壁,且框架17的一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把手15,框架17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滑块16,两个滑块16的一侧壁分别配合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11的内部,框架17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槽21和两个第二连接槽22,两个第一连接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板19,第一过滤板19的上端设置有刮板18,刮板18的两端分别配合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槽22的内部,第一过滤板19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0,第二过滤板2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17的两内侧壁上,当第一过滤板19的上端面上的淤泥过多时通过将框架17从壳体1的内部取出,通过手持刮板18利用刮板18与两侧第二连接槽22之间的滑动关系对第一过滤板19上端的淤泥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第一过滤板19从框架17的内部取出,再对第二过滤板20进行清理,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同时提高了对内部的可清理性。
36.壳体1的一侧壁靠前端上侧处设置有进水管道5,进水管道5的一端依次贯穿壳体1的侧壁与处理管道6的侧壁,且端部固定连接在处理管道6的侧壁上,壳体1下端设置有四个支柱4,四个支柱4的上端呈矩形阵列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下端面上,壳体1的下内壁靠前侧处设置有斜板9,壳体1的后侧壁靠一侧下端处设置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的前端贯穿壳体1的后侧壁,壳体1的前后两侧壁中心靠上端处分别设置有提手2。
3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油田开发用污水过滤装置,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道5将其输送到壳体1内部的处理管道6的内部,通过电机3带动处理管道6内部的旋转绞龙7转动,利用旋转绞龙7侧壁上的毛刷13与处理管道6下端面上的漏孔8配合可以使污水中的
碎石与污水分离,同时毛刷13可以有效的防止漏孔8被淤泥造成堵塞,过滤完成的污水顺着漏孔8落到框架17上端的第一过滤板19上,利用第一过滤板19与第二过滤板20的配合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当第一过滤板19的上端面上的淤泥过多时通过将框架17从壳体1的内部取出,通过手持刮板18利用刮板18与两侧第二连接槽22之间的滑动关系对第一过滤板19上端的淤泥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第一过滤板19从框架17的内部取出,再对第二过滤板20进行清理,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同时提高了对内部的可清理性。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